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播州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印象

2018-02-03 13:55 作者:南山采菊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明清时期,遵义南乡平水里辖现在的西坪镇、铁厂镇全部,团溪镇大部和茅栗镇、三岔镇小部。遵义南乡平水里文化主要指从元末明初至今这个区域内的种种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的叠加和传承。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其文化的支撑性人物和事件多数在西坪,由此我我们可以这样断定,平水里文化的中心在西坪,或者说平水里文化的核心是西坪文化。

初识南乡平水里文化是今年初。由于种种机缘我从同属南乡平水里的铁厂镇到西坪镇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才开始比较完整地了解平水里文化。对此我感到特别荣幸,因为无意间来到这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小镇工作 ,让我有机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了解平水里文化的起起落落,让我有机会用心去学习、去感受在西坪这片土地上文化节传承的脉络,让我有机会从老人们口中听到一个又一个从七百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故事

【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缘起】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自缢身亡,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亡,这就历史上有名的甲申之变。此后,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纷纷逃往南方,先后建立了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伍政权、永历政权,时间从1644年一直延续到1662年4月永历帝和太子在昆明被吴三桂所杀,这段历史史称南明王朝。而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启相也是当时纷纷逃往南方的大臣之一。

为什么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缘起要谈到甲申之变?又要从甲申之变谈到南明王朝?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据传,1644年3月,崇祯皇皇帝身亡后,陈启相为保住明朝皇族血统,以图反清复明大业,遂带着崇祯皇帝的孕妃一路避难到达遵义南乡平水里第九甲小地名和尚场(今遵义市播州区铁厂镇河西街道)隐居讲学。次年,孕妃生下一女(后嫁入三岔罗家,现有公主坟,铁厂现有明妃墓),陈启相见反清复明大业无望,等公主成人后,遂到遵义南乡平水里掌台山堂子寺(即虎丘寺、又名坛子寺,现西坪小学)投靠乡友并削发出家,法号大有和尚,自称掌山老人,从此潜心著述,并创办西坪书院,专事讲学授徒,传播学术思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在掌山老人来到西坪之前,已经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来到看中了遵义南乡平水里之西坪掌台山,并在此建立了虎丘寺传经讲佛著书立说,那就是新舟禹门石头山能诗善文的大冶和尚。说来也怪,大冶和尚是四川富顺县人,而掌山老人也是富顺县人,他们两是地地道道的同乡。或许,这也是四百多年前陈启相先生之所以要选择西坪出家最根本的原因,毕竟有个同乡在这里,直接投靠得了。然而正是有了这次投靠,遵义南乡平水里文化才真正奠定了基础,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说到西坪文化的缘起,除大有、大冶和尚外,还有一个比他们更早来到西坪定居的高人,那就是陈铁将军的始祖陈弥高,人称弥高老祖。据西坪陈氏族谱、碑记记载,明洪武初年(1368年),云南的元末进士陈弥高从云南辞官迁居遵义南乡平水里(西坪),与子德祥落业西坪,著书讲学,给今天的西坪播入了中原文化的种子,形成西坪文化的启蒙。

综上,遵义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缘起有三:其一,1368年,云南元末进士陈弥高从云南辞官迁居西坪,中原文化传入,形成了西坪文化的启蒙;其二,1645年,隐居新舟禹门石头山能诗善文的大冶和尚受邀来坪掌台山建立了虎丘寺传经讲佛著书立说,佛教文化传入西坪;其三,1662年,遍游吴楚诸山的明朝遗老陈启相来到西坪掌台山堂子寺削发出家著书立说设院讲学,真正开启了西平文化之源头,同时也为黔北文化奠定了基础。

【南乡平水里文化之代表人物】

西坪“自古人称进士乡”,西坪有文字可考历史近700年。据西坪陈氏碑文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云南元末进士陈弥高从云南辞官迁居西坪。陈弥高的后代秉承家学,陈在元嘉庆二十四年考取进士。1662年,“明末文章巨手”陈启相隐居西坪开设书院著书讲学,开西坪一代文风,在西坪这块土地上先后涌现进士13人、举人14人,获翰林等其他功名的、可稽考者达六十余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李先立辞官回乡,创办“北山书院”,专事讲学著书,兴教办学,在西坪又兴起一轮文化热潮。从其家学的弟子、子孙成就功名者亦达四十余人,李氏子孙中进士、举人就有六人,因此西坪素享“进士之乡”美誉。其代表人物如下:

一、陈启相及其门徒群体

1.陈启相:字枚庵,号晡谷,原籍四川富顺县,明代贡生,官至河南道御史。明亡后弃家为僧,法号大友,来到南乡平水里掌台山(西坪)堂子寺(因远看形似一卧伏的老虎又名“虎丘寺”)隐居,自称掌山老人。陈启相来到这里以后,足不出户,致力于读书著述,每日吟咏啸歌,自得其乐,虽有时挨饥受冻,依然如故,二十多年如一日。他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又工书法,楷、草、隶等都自成风格。《遵郡纪事》中称赞他“行文如烈马驭空,游龙戏水,不知其来”。郑珍评其为明末“文章巨手”。著有《平水集》数百卷以及《紫云休暇集》、《摩诘诗评》、《沥胆将军遗事记》、《掌山法语》等。年八十而卒,葬于寺后,在今西坪小学内。陈启相除了著书立说,还设书院讲学,一时高才云集,共同著书讲学。名士谈亮、罗兆甡也拜于门下,是陈启相的得意门生。从此以后,西坪的本土进士、外来进士有文字可考者达13人,举人14人,加上太学生、邑庠生、贡生等共计达52人。莫友芝盛赞“遵义人才之开,掌山功最巨”,所以,陈启相不但开启了西坪文化,还是遵义文化奠基人。

2.陈启相门徒群体:

谈亮:四川富顺人,进士,随陈启相隐居掌台寺,是陈启相的女婿。五个儿子有一个举人,三个岁贡士。其孙谈宣,字师陆,雍正甲戌举人,曾任陕西洵县知县,是罗兆甡的女婿,为诗作文继承了罗兆甡衣钵。

罗兆甡(1641—1702):字鹿游,岁贡生。先随父隐居龙坪,与隐居西坪的陈启相交游,拜为师。他“无书不窥,根柢磅礴”,颇有大志,“思用于世”,但饱受离乱之苦,才情横放,总不合时世。著有《明日悔集》、《覆瓿集》、《北上集》、《问石集》等,郑珍编纂的《播雅》中,保存了他的诗歌100首,流传下来的短文有《署府李公寿序》、《求饬府令为启相树碑表墓书》、《补修禅院记》、《福寿桥记》、《绝命词跋》等几篇,数量不多,但显现了他“为文雄峭朴雅,不规规前人”的独特风格。郑珍评其诗“沉雄郁挫,挥洒自如。当其兴会飚发,劘(mó)杜陵之壁垒,笑信阳之客气,若使旗鼓中原,与朱王数子上下驰骋,未知谁拔赵帜。遵义诗人之冠冕也。”为文“雄峭,不规矩前人”,“词亦入苏辛之室”。清初遵义诗界著名的“一罗三李”,其中西坪就有2人,分别是罗兆甡和李先立。康熙壬午(1702)七月,罗兆甡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二、笔锋山李氏文化群体

笔锋山李氏以李先立为代表,是西坪文化的重要里程碑。陈启相奠定了西坪文化的基础,李先立丰富了西坪文化内涵。

李先立(1657—1719):康熙三十三年(1694),李先立进士及第,是清朝开科以来遵义府的第一个进士,成为遵义府的骄傲。康熙三十九年(1700),李先立出任直隶新安知县,依然布衣素食,保持学者本色。由于遵义没有专设考棚,生员们参加科举考试要远赴重庆,苦不堪言。康熙四十二年(1703),知府王元弼根据遵义名流士绅要求,上奏恳请专设考棚。庠(xiáng)生罗大昌随着奏折到京师请求,取道新安与李先立商议。康熙四十三年(1704),李先立自己拟奏折呈送部里申请。部里决议准设专棚,皇上准奏,从此沿袭下去。康熙四十四年(1705)起,遵义就开设考棚。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李先立调署曲阳县。后奉旨入吏部任文选清吏司主事,为遵义府入朝任职的第一位官员,“操政一年,人称清简”。康熙四十七年(1708),李先立告假还乡,“归颜其轩曰‘论斋’,居曰‘守拙’”,创北山书院,从事讲学,余暇著书,又掀起一番文化热潮。并设义仓赈济穷人,传节俭家风。附近三十六村乡民对他十分感念,联合镌一石碑,上刻“淳厚人家”相赠。此碑至今犹存于笔锋山下故居。李先立著有《北山诗文集》。郑珍评论他的文章“闳深博厚,无不明不醇之词,与欧公、朱子相似”,诗具有“冲穆之气,亦知从学养流出,绝非负气叫嚣者所能”。

三、清江赵氏文化群体

到清朝中期以后,西坪学者深受沙滩文化的影响,迅速成长,成为西坪文化的又一高峰。这一时期西坪人才众多,世家文化多姿多彩。清江赵氏得学于沙滩郑氏,深受沙滩文化影响,人才众多,绵延数代,直至今日,其家族后裔还多是文化人。家族中女儿、媳妇也都是能诗善文,且有诗集留存于世。民国时期全国知名诗人、作家卢葆华便是赵氏女赵冰如女儿。其代表人物是进赵怡,举人赵懿,遵义名儒赵恺。

赵恺(1869—1942):字乃康,家住遵义西坪乐稼,自号牂(zāng)北生,又自称平叟。赵恺受业于遵义名儒鞠子清,从学郑知同,再以从兄赵怡为师。受业之余,开始收集郑珍遗稿,后集有《巢经巢全集》、《巢经巢诗抄后集》、《郑子尹先生年谱》,成为郑诗的集大成者。赵恺笃信许、郑之学,主张治学“以文字入手,以读经为归”认真批注《说文解字》、《诗》、《礼》等书。著成《读〈说文解字〉》、《同名录》、《赵乃康诗文集》。数十年间,赵恺还撰有《郑莫黎三先生事实征集》、《平水旧闻》、《近泉居杂记》、《剑山庐杂话》、《遇徐特立先生记事》等。民国十五年(1926),赵恺受任与杨恩元(安顺人,清进士,官礼部主事)总撰《续遵义府志》(杨兆麟完成初稿)。民国二十六年(1937)刻印问世,与郑、莫《府志》“媲美前贤,后先辉映”。这是民国时期贵州省唯一修成刊行的府志。全书35卷,保存了遵义道光二十二年到宣统三年间七十年的历史。光绪三十二年(1906),乐稼人晏淦倡议办学,赵恺欣然应允,出任团溪“私立振民两等小学堂”董事长。后应聘执教遵义中学,主授语文,主张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敬重。遵义文化老人杨祖恺、陈福桐皆出其门下。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六日,赵恺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四.抗战和军事文化群体

陈铁、陈德明是西坪陈氏的骄傲,他们是西坪军事和抗战文化的杰出代表。在陈铁的影响下,遵义青年积极投身黄埔,到1949年止,先后考入黄埔本部的遵义县人达五十多人,其中西坪镇就有10人。

陈铁(1899—1982):号志坚,原名陈永桢,1899年出生于遵义县南乡平水里(西坪镇大同村窝元组)。民国初年在团溪振民小学(今团溪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1920年冬季遵义中学堂毕业。黄埔军校创立,他便考入第一期,当年毕业。1926年北伐中,他曾经率领两个士兵俘虏敌人几百名。1935年,他任八五师师长,要求部队纪律严明,使八五师成为一支精锐部队。1937年,他率领八十五师在河北涿县西北与日寇激战,颇有斩获。后调山西晋北县西北抵御日军,致敌遭受重大伤亡,被时人称为“铁军”。1938年,升任十四军军长,在晋东南抗击日寇,粉碎日军多次扫荡。1938年,经卫立煌介绍,陈铁与中共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取得了联系,从此对八路军以友军看待,并肩作战,常常称道刘、朱、彭三位领导的风格和才能,对他们很为景仰。东北解放后,他回遵义家居。1949年初,奉命成立275师。4月,国防部要他担任国防次长,他借故推辞了,返回遵义待机起义。11月,275师在黔西起义。1950年6月,党中央任陈铁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农林部长。1955年调任贵州省林业厅厅长,后历任各界省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还兼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省民革省委副主任及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1982年2月19日病逝于贵阳。

魏 群(1917—1981):魏群,男,原名魏宗全,别名王景山。祖籍四川。其先祖在清初“插占为业”时来到西坪黄土寺落户(今大同),后迁居西坪魏家堡,颇有田产,清末家道中落。1917年,魏群在西坪镇街上魏家堡(今西坪镇居委文丰)出生,在西坪初等小学堂学习毕业。1931年14岁时,与杨家发生纠纷,避祸外出,沿路饱尝艰辛,投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1934年进入第一期红军大学学习,同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编入干部团参加长征。经历了山的冰冻,草地的饥饿,艰难时全班只有九两炒面,熬成汤,一人一碗。吃过草根、树皮、皮带等。延安保卫战时在中央警卫团。解放东北参加了黑山阻击战。1949年任一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当时胡耀帮任政委)。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任广州航运局局长。1959年任水产部海洋司司长。后调任宁夏银川体委主任。魏群将军戎马半生,作战英勇,负伤十多处,可谓伤痕累累,所以到任后长期生病,又调回北京疗养。1961出任湖南农业厅厅长。1981年,农历8月13日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4岁。

古开荣: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1945年毕业于西坪小学,1947年在团溪明德中学毕业,随即考入遵义师范学院。1950年参军,考进中国航空学校。1951年入朝,曾参加上甘岭战役,立功受奖。1952年回国,在沈阳部队高炮师,历任参谋、参谋长、高炮团团长等职。后调唐山、承德等地,唐山地震后,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所。1993年病逝于北京。

以上所列是平水里文化的核心群体和代表人物,他们对平水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如今的西坪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以杨干之为代表的杨氏文化群体、以晏香泉为代表的乐稼晏氏文化群体等,在平水里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中,同样功不可没。

【南乡平水里文化之重大事件】

大凡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现象在同一个区域内一波接一波地掀起高潮,纵向一代接一代发扬传承,都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或发生在西坪,或与西坪有关,但无论是哪一种,均可视为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大事件。纵观平水里文化之西坪板块,有这样几件文化大事件不得不说。

第一个文化大事件是大冶和尚入西坪建立坛子寺讲学。西坪人民极具文化基因,明朝末年,新舟禹门石头山有一个能诗善文的大冶和尚,西坪杨氏、余氏等四家先祖于1645年把他请来,在掌台山创办了虎丘寺,为西坪带来了儒佛文化,这是西坪先辈们为西坪文化发展作出的了不起的贡献。

第二个文化大事件是陈启相到坛子寺削发出家。1662年,“明末文章巨手”陈启相隐居西坪开设书院著书讲学,开西坪一代文风,在西坪这块土地上先后涌现进士13人、举人14人,获翰林等其他功名的、可稽考者达六十余人。没有陈启相就没有平水里文化文化,是他奠定了平水里文化的基础,他理所当然是平水里文化的奠基人。他选择西坪掌台山堂子寺出家,著书讲学,教授徒弟,开启了平水里文化之先锋,故他在选择在西坪隐居肯定是平水里文化发展演进过程中绝对的大事件。

第三个文化大事件是李先立考中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李先立进士及第,是清朝开科以来遵义府的第一个进士,成为遵义府的骄傲。足见陈启相启发西坪文风之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李先立辞官回乡,创办“北山书院”,专事讲学著书,兴教办学,在西坪又兴起一轮文化热潮。从其家学的弟子、子孙成就功名者亦达四十余人,李氏子孙中进士、举人就有六人。

第四个文化大事件是赵楷编《续遵义府志》。民国十五年(1926),赵恺受任与杨恩元(安顺人,清进士,官礼部主事)总撰《续遵义府志》(杨兆麟完成初稿)。民国二十六年(1937)刻印问世,与郑、莫《遵义府志》“媲美前贤,后先辉映”。这是民国时期贵州省唯一修成刊行的府志。全书35卷,保存了遵义道光二十二年到宣统三年间七十年的历史。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角度看,赵楷和《续遵义府志》理当属于平水里文化之大事件,而且应该属于整个黔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

第五个文化大事件是陈铁带领一帮人入黄甫军校。陈铁将军是黄甫一期学生,与周恩来等领导是同学,在陈铁的影响下,遵义青年积极投身黄埔,到1949年止,先后考入黄埔本部的遵义县人达五十多人,其中西坪镇就有10人。作为平水里文化中军事和抗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带领一帮人进入黄甫军校当然是平水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

【南乡平水里文化之深远影响】

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其对自身地域的影响是弥久而深远的,其对周边地域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文化本身的兼容性包容性和渗透性。之所以要谈平水里文化之深远影响,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平水里文化事件、代表人物和深远影响的梳理,让更多的人了解、宣传和接受这种文化,让平水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和传承。综合起来看,平水里文化之深远影响有三个方面:

其一,平水里文化和沙滩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而沙滩文化和平水里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从从时间上讲,平水里文化在沙滩文化之前,从事件上讲,平水里文化和沙滩文化相互影响。在沙滩文化之先,即从元末明初开始,西坪就获得了较好的文化启蒙。佛家高僧大冶和明末“文章巨手”陈启相寓居西坪,与谈亮、罗兆甡为西坪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李先立犹如奇峰兀立,加上他们的子孙、弟子等,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群体,其影响直至清朝中期。对于平水里文化奠基者的陈启相,郑珍评其为明末“文章巨手”,莫友芝盛赞“遵义人才之开,掌山功最巨”。到清朝中期以后,西坪学者深受沙滩文化的影响,迅速成长,成为西坪文化的又一高峰。这一时期西坪人才众多,世家文化多姿多彩。清江赵氏得学于沙滩郑氏,深受沙滩文化影响,人才众多,绵延数代,直至今日,其家族后裔还多是文化人。家族中女儿、媳妇也都是能诗善文,且有诗集留存于世。民国时期全国知名诗人、作家卢葆华便是赵氏女赵冰如女儿。其代表人物是进赵怡,举人赵懿,遵义名儒赵恺。赵恺受业于遵义名儒鞠子清,从学郑知同,再以从兄赵怡为师。受业之余,开始收集郑珍遗稿,后集有《巢经巢全集》、《巢经巢诗抄后集》、《郑子尹先生年谱》,成为郑诗的集大成者,而郑珍恰好是沙滩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水里文化之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的赵楷先生,其为沙滩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二、平水里文化对黔北文化有深远影响。陈启相寓居西坪后,由于其文化影响力,吸引了很多人在其门下学习。罗兆甡(1641—1702),字鹿游,岁贡生,先随父隐居龙坪,与隐居西坪的陈启相交游,拜为师。西坪“自古人称进士乡”。西坪有文字可考历史近700年。据西坪陈氏碑文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西坪进士陈弥高的祖上就迁居西坪。陈弥高的后代秉承家学,陈在元嘉庆二十四年考取进士。1662年,“明末文章巨手”陈启相隐居西坪开设书院著书讲学,开西坪一代文风,在西坪这块土地上先后涌现进士13人、举人14人,获翰林等其他功名的、可稽考者达六十余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李先立辞官回乡,创办“北山书院”,专事讲学著书,兴教办学,在西坪又兴起一轮文化热潮。从其家学的弟子、子孙成就功名者亦达四十余人,李氏子孙中进士、举人就有六人,因此西坪素享“进士之乡”美誉。遵义名儒赵恺的学生傅道新,在西乡泮水筑赵楼以纪念其老师,将赵恺先生的书画等收藏于此,这充分说明平水里文化对黔北文化影响之深远。

【南乡平水里文化之发扬传承】

文化需要发扬传承才具有生命力,平水里文化有700多年的历史,对这一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要发扬和传承好平水里文化,应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布点连线成片,实体呈现平水里文化要素。前文所述平水里文化之重大事件、代表人物等均有历史文化节点,把这些文化节点连接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发扬和传承平水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几个文化节点分别是:在桂山村围绕赵氏祠堂、赵楷故居及墓地,修复建设赵楷故居,建设相应的陈列馆及配套新安村建设;在南坝村围绕李先烈故居和北山书院旧址,打造天官村落,天官井,建设北山广场,修复建设北山书院和北山陈列馆;在西坪社区,围绕陈启相隐居的掌台山堂子寺,修建平水里文化广场,把平水里文化最核心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系统展示;在大同和民主村围绕陈铁将军故居及墓地,修复故居,建好陈列馆,打造将军和抗战文化节点。通过旅游公路把这四个点连接成一线,形成西坪独有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二是依托自然资源,科学布局文化旅游业态。西坪当前的地位相对偏远主要是进入通道不畅,但三年后余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坪的对外通道将真正形成,平水里文化必将因交通环境的改善而大放异彩。在遵义播州,要说文化,没有一个镇的文化底蕴和代表人物可以和西坪相较,因此播州的文化旅游首选西坪且必选西坪,这就是西坪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逐年积累打基础,3至5年后争取成型。要围绕四个文化旅游节点,布局好吃住游相关业态,确保来人有景点可看、有故事可听、有美食可品,能够感受到小镇的安静、小镇的文化,能够愉悦心情,净化灵魂。要做好核桃产业,把这个产业融入文化旅游的要素中,采取办节等方式推广核桃特色餐,让核桃产业得到良性发展。要围绕集镇周边田坝和河流,规划建设集群众休闲娱乐、农业生态发展、旅客流连忘返的生态农业湿地公园。

三是挖掘文化元素,全方位宣传平水里文化。平水里文化有诸多典型代表人物,有诸多难免能够承载文化的作品,要通过出版平水里文化系列丛书等方式,让平水里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要采取办文化节、开研讨会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平水里文化。要组织专家学者,全面系统提炼和总结平水里文化的精髓,争取把平水里文化推向又一个高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8795/

播州南乡平水里文化之西坪印象的评论 (共 11 条)

  • 我是子君
  • 秋实黾园
  • 程汝明
  • 风撩衣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亓方文
  • 鲁振中
  • 淡了红颜
  • 雪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