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安仁琢鸡婆糕

2018-01-24 08:51 作者:胡清文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安仁琢鸡婆糕

作者/胡清文

百度百科解释:安仁琢鸡婆糕,又称元宵米塑,是湖南安仁人民用来庆祝节日或喜事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安仁琢鸡婆糕最开始的用途是祭祀。据《安仁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日,家家兴吃元宵,用米粉'琢鸡婆'(将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式各样的禽兽)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文化习俗,后来逐渐由单一用来祭祀,变成结婚嫁女、做寿、小孩子月满把元宵米塑作为礼品赠送亲邻好友以示庆贺,用来市场交易,相亲、馈送亲朋好友、孩子娱乐、饮食的佳品。

安仁琢鸡婆糕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神农始祖炎帝在安仁尝百草、教农耕期间,一次,他背负采集的草药路过一山民家歇息喝水时,见这位农家正用籼米、糯米粉做汤圆时,便挽起袖子用双手捏出了一只公鸡后,又捏出了一只母鸡,还捏出了一群小鸡仔,最后从随身带的药材中摘下一种学名叫栀子的药材,俗称“黄栀珠子”,用栀子的金黄色的汁点缀鸡的翅膀等,待此琢鸡婆糕蒸出来后,群鸡变得栩栩如生,好看又好吃。因主要是做成鸡的形象,故称“鸡婆糕”,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安仁便有了正月半吃“鸡婆糕”的饮食文化习俗,以纪念神农始祖发明农耕文化的圣徳,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安仁琢鸡婆糕是由纪念神农炎帝而衍生出来的独特的民间风俗文化习俗已流传千余年。安仁有一个不成文的祭祀俗规,琢鸡婆糕就是先用手工捏一个鸡婆和一盘鸡仔,俗称“鸡婆带鸡仔”,寓意兴旺发达,摆放于香案,然后燃烛发香放鞭炮,祭祀祖先诸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子曰:“仁者安仁”,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然会安于仁道,安仁县因此而得名。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因始祖神农“遍尝百草、教化农耕”而载美誉,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中草药文化的发源地,有“天下福地、神农故郡、南国药都”之美誉。

精神抖擞的鸡、憨态可掬的猪、腾云驾雾的龙……安仁琢鸡婆糕历经沧桑岁月,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具有取材范围广、涵盖面宽,全民性、实用性、娱乐性、艺术性浑为一体,造型七分塑、三分彩的基本特征,既可饱口福又可饱眼福。据安仁琢鸡婆糕传承人何陆生介绍,安仁“琢鸡婆糕”的制作流程细而不繁:安仁“琢鸡婆糕”就是将上等的早稻籼米经过将少量过筛的米粉加水蒸熟,然后与干米粉加水混合反复搓而制成粉胚,然后将粉团捏塑成塑成各种动物或植物形状,再用中草药制成的颜料上色点缀,又叫“画龙点睛”,这样可以使做出来的动物模型更加栩栩如生,用蒸笼或鼎锅蒸熟制成“米塑”,可即时吃;或者冷却后加热,可蒸可油炸可火烤,味道好吃了。

为更好地传承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县委、县政府每年分药王节期间都要在安仁稻田公园的举行的“我要学做米塑,小小传承人”米塑大赛。

“正月十五闹元宵来,爷爷教我做琢鸡婆糕哎......”。安仁稻田公园的广播里播放着《爷爷教我做琢鸡婆糕》的安仁本地歌谣,米塑大赛的现场设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只见一字排开的50--60名民间“安仁琢鸡婆糕大师”被围得水泄不通,数千名成年人和小孩都在跟着米塑艺人学揉米团、捏米塑,欢乐无限。我在观察一个小朋友捏一小狗吃骨头米塑时,他两只小手专心致志地做琢鸡婆糕,由于粉胚太干,之前已经捏好的白色小狗口中的骨头掉了下来,他机灵地用手指头点了一下嘴唇,用口水把“骨头”粘在狗的口中,引得观看热闹的乡亲们大笑起来。

安仁琢鸡婆糕还是安仁的父母们启蒙教育孩子进行动物造型的亲子课堂。

“是家乡的艺术和山水培养了我。”安仁籍的当代杰出陶艺家周国桢教授激动地说。安仁米塑孕育了安仁籍一代代艺术家,像著名动物雕塑艺术家周轻鼎、国际陶艺大师周国桢和著名画家东方人等人的艺术起步都源于孩童时与其父母亲学“琢鸡婆糕”。

安仁琢鸡婆糕是安仁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2012年,安仁琢鸡婆糕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其说安仁琢鸡婆糕是一种艺术品,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载体,它反映安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至善至美艺术的追求。

愿安仁琢鸡婆糕走出安仁,走向世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7596/

散文:安仁琢鸡婆糕的评论 (共 9 条)

  • 大雄
  • 木谓之华
  • 淡了红颜
  • 稚藕弋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浪子狐
  • 王平如是说
    王平如是说 推荐阅读并说 点赞,问好先进新年快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