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风行的挂旗船(8)

2018-01-20 13:36 作者:宜昌石头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永远风行的挂旗船(8)

最有心计的还是当时在清军江北大营管打仗的那位钦差大臣、终因行为骄纵引起清廷不满,被逮捕解京处死的胜保(?-1863年),他不仅对雷以諴提议征收的厘捐大加夸赞,奏请在全国全面推行;还建议由军事主官征收,各地方官协同配合:“公正绅商经手,避免胥吏侵贪;就近征收,随征随解。”而实际的想法却是明知军饷不济,影响士气;而如果能自行征收厘捐,摆脱地方官掣肘;加上让自己信任的内行人操作,减少中间环节克扣;收了就用,既不上交朝廷,也不让户部插手。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自己,而且形成了一套新的税收渠道,有别于清王朝既有的国家财政体系。

那个被说成是体弱多病、好色无能、花天酒地、懦弱没主见、被称作最不该当的皇帝之一的咸丰也许真的很差钱,也许根本就没看出胜保的心思,户部也根本没搞明白征收厘捐的收益到底有多大,最后都决定让各省督抚试试看,类似于后来的“摸着石头过河”。有趣的是,这道谕旨却把征收厘捐的权力下放给了各省督抚,而不是胜保所希望的军事主官;而谕旨里也没有写明征收方法和具体标准,这就为各地的巡抚推行自己的地方特色打开了方便之门,留下了极大的伏笔。

史料记载,咸丰五年(1855年),那位被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湖南巡抚骆秉章(1793年-1866年),在长沙率先开设总局,由本省盐法道员为总办,本地士绅为会办,绕开州县的那一套官僚体系,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将厘捐收入直接送到藩库,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财政。紧接着,那位被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1893-1976年)说成“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曾国藩(1811-1872年)在江西、与曾国藩、左宗棠一起被史学家称为大清“中兴三名臣”的胡林翼(1812-1861年)在湖北也都开始仿行,湘军的筹饷困难迅速得到缓解。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全国各省均已推行厘捐。至此,“厘捐”就不再是一种临时性的捐纳,而摇身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新税种,被称为“厘金”。

清朝的财政体系采取“收支两条线”原则。也就是全国所有一切的财政收入统归中央国库,地方用度几乎全靠中央下拨。而各地推行的厘金税则是中国历史上分税制的开端。由于当时江南、华南、湖广一带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厘捐自然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由于咸丰的无能和户部的放任,各省只需向户部按季度上报厘金的收支情况,至于谁征谁用,怎么征怎么用,户部一无所知,也管不着;更要命的是,皇帝和户部逐渐认识到,虽然全面推行了厘捐,收入也很可观,但中央国库依然空虚,地方财政却肥的冒油,使得清廷陷入到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在改革开放风沐浴下的中央财政陷入了严重危机,财政部长居然陷入还要向地方借钱,而且是借钱不还的那种窘境,于是,当时的总理在“保障中央收入”的前提下,对国家财政收支体系分配实行了国税与地税新的分税制。结果是肥肉和好肉都归了中央,骨头和画饼留给了地方;结果分税制在中国的实施居然变成了中央进一步集权的入口,也直接导致“中央很有钱,地方很缺钱”的另一种尴尬;同时就进一步刺激了地方追求体制外财政收入的冲动,于是才会有土地财政的开始。那属于别的话题,这里省略不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7092/

永远风行的挂旗船(8)的评论 (共 11 条)

  • 鲁振中
  • 墨白
  • 水莲花
  • 淡了红颜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潋滟相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