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18-01-20 08:08 作者:子愚雅趣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与几位好友到广东韶关丹霞山旅游,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5A景区,风光旖旎,令人折服。但心里隐约少了什么,蓦然想起张九龄,对,他就是韶关人。何不访其祖居?谁知一问,在始兴县隘子镇,还有百许公里。不过还好,市北有其墓地,便携友前往拜谒。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又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其幼时聪慧,知文好章。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被授予校书郎。开元初年任左拾遗,后遇宰相张说提携,升为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二月,张九龄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主理朝政。

我有幸拜读过《曲江文集》,感慨其经论典藏丰富,逻辑严谨深邃。也难怪,史载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就多达114篇。

信手擷来一阙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冥冥雄浑之中给人清莹无尽的遐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竟夕起相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佳期。

大唐风烟似的去了,把一代才子隐没在苍山深处。

张九龄墓位于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张九龄回乡扫墓,病逝世于家中,享年63岁。

行走在修缮一新通往墓地的鹅卵石山道上,觉得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钟鸣处。

张九龄理政是唐朝所处的盛期,但却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倡“王道”,去“霸道”,力主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地方官吏。他的施政为维护了“开元盛世”,被后人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姚崇、宋璟、张九龄)之一。

张九龄敢于直言向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欲提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遭张九龄反对,玄宗不悦,加之李林甫的谗言蛊惑,遂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劾奏牛仙客,“语援谶书”,被玄宗“举非其人”贬官荆州。

但可悲的不是张九龄,而是李隆基。史载,安禄山当初以范阳偏校入京面圣,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可李隆基不许,因为杨玉环已收了安禄山作干儿,赦之。结果引来了“安史之乱”。据说马嵬坡下,李隆基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

张九龄墓为家庭式墓群,墓地前面是张文献公祠,神道两旁置石像生,镌立着唐岭南节度使、著名书法家徐浩撰写的《神道碑》和杜甫作诗的《故右仆射相国张九公龄诗碑》。祠堂后山约120米处是张九龄及其妻卢氏、弟张九皋、九章的墓冢。导游讲张九龄墓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其为砖室结构,座北面南,平面呈“古”字形,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为主体建筑,成四角攒尖式顶,长7.98米,宽4.8米,高5.35米,四壁及甬道均有侍女蟠桃园等壁画。墓下有飨堂。还保存着明清以来的碑刻。

伫立在“唐故尚书右丞相始兴伯张文献公墓”前,脑海中闪回着大唐289年、524位宰相的背影,吟咏杜甫的“八哀诗”:“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只觉得“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可笑那唐明皇只在失去张九龄后,才把荐人与“曲江”比较,“风度得如九龄否?”

我欣赏张九龄的才气人格,无怪乎《唐诗三百首》把开篇之尊的位置都给了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实,仔细想想,这正是张九龄的贵人之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7062/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