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下谁人不识君

2018-01-09 17:08 作者:周静华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军是我的弟弟。

不过,这个弟弟是“赝品”。尽管是“赝品”,可和一奶同胞无异。如何与家军结识,尽管书中已有文字记载,可我还是想细细的“絮叨絮叨”。

那是2015年秋的一个午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南开大学拜访知名学者张铁荣先生。随同我一起来的,还有我的女儿高洁。

正谈笑间,家军推门走了进来。

在铁荣先生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彼此以后,我如方醒,原来他就是那个张教授作为群主,我与之神交已久的铁群农耕网红“小周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家军头上标签真的不少,不过。引我注目的却是他的作家身份。当我知道,除了几部鸿篇巨制之外,他还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为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作传的作家时,由不得我不肃然起敬了。

铁荣先生说,家军是个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字非常接地气。他接地气的方式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里,散文里,还更多的体现于他的创作之外。很多群友都知道,家军不仅创作勤奋,他还对土地一往情深。他栽种的玉米颗粒饱满,他培育的各类蔬菜,葱绿茁壮。其种类之多,品种之全,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铁荣先生一边兴致勃勃地说着,家军一边神采飞扬地翻出手机照片,把他的劳动成果分享给我。期间,在铁荣先生的引导下,还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家军创作完成的和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马河”系列的话题。

一提到“白马河”,家军就格外来电,他饶有兴趣地将小说里的“剧情”讲给我们听,讲到里面的人物,更是眉飞色舞。我一边听一边在旁观察着这个头戴红五星的70后作家。他有一个中等身材的外表,质朴的穿着和黝黑健康的皮肤,让人一眼便知他有北方农村生活的背景。

我暗自寻思,这个小老弟,表面虽然有些“土”气,却感觉非常有趣。在我的潜意识里,这个姓段名家军的兄弟,在虚拟空间里“冒充”姓周,也是令周姓女子的我,心生趣意。

从铁荣先生那里分别后不久,趁着响晴薄日与秋高气爽,家军特意安排了一次乡村旅游,除了铁荣先生,我的女儿也参加了。

家军带我们步入了乡村……

通过这次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农家的淳朴气息和收获的乐趣,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从那以后,我和家军逐渐消除了生疏感,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不仅免去了许多客套,因为姐弟相称,还增添了许多的亲切,如此一来一往,显得更加的平和与随意。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我的女儿高洁叫他叔叔,可是,这个叔叔似乎不领情,非引导女儿叫段舅不可。他说,舅舅是娘家人。

现在想想,这些似乎都是家军先知先觉,为我们成为姐弟打下的最好的伏笔。

除了眼前看到的和听到的,家军是个对私人领域的事情沉默到匪夷所思地步的人。人就是那么的奇怪,你越是不解,就越有兴趣去了解他,甚至会进一步挖掘他。这里,既包括他的人,也包括他的文学创作。

写作是一个作家的天赋,无一例外,家军也是。

直觉告诉我:这个弟弟,才学过人。

一棵幼苗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是树的生长技巧问题。而一棵树要是能长成繁茂的苍翠,那就是一种情感

家军对生活的,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生于冀中平原的他,自幼就酷爱读书。他不仅有着超强的记忆力、精准的观察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加上敏感多思,他的写作天赋很早就显露了出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并滋生出不同的地域文化

家军的故乡有条白马河。

白马河是家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也是他终生坚守的灵魂栖息地。在其小说的艺术世界里,他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农村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农村人物,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灵动的农村画面。

白马河,在家军这里,不仅是一方乡土,其实还可以看做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或隐喻,他的小说多以此为背景或前景,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百态尽皆得到演绎。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

出于对这个弟弟的好奇,以及尽其所能感知他的文学思想和精神世界。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就像犯了毒瘾一样,大量吸食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每读家军的文字,心境便有不同,可以微笑着看他的每一次调侃,每一次温暖,每一次故作正经的刁钻。

间歇,还会收到家军用电脑和手机传来的风格各异,充满无限趣味的即兴之作与之分享。我把它们统统归类为“闲篇”系列。

也恰恰就是因为这些“闲篇”,让我知道家军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作为“闲篇”的一种,评书说得极好极妙,也是不能不说的家军的一大看点。那神态,那声调,那节奏,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袁阔成。无需彩排,无需背书,全凭即兴发挥,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一边捧读作者的作品,一边和作者交流文字和文字以外的海阔天空,除了家军,我真没有其他类似的体验。看得多了,聊得多了,感想多了,终有一天,我收到了家军约稿请求,他让我写点感言。

殊不知,倦怠懒散的我,好久没有写作了,正经投诸笔端做篇文章已然成为了过去式。即便如此,我也知道,这次无论如何是推脱不掉的事情,身为“亲姐”的我,只能任由他这个弟弟赶着鸭子上架了。

《乡吟》是我书写家军的开篇之作,同时,也是我近年来,撰写文学评论的开笔之作。

开弓没有回头箭,至此一发不可收。我边读边写,边写边发,越写越起劲,越写越有灵感。

两年多来,我向包括中国作家网、作家网、散文网、京津冀文化网、江山文学网、湘韵文学网、东方文学网,微文美刊,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和权威文学网站发表评论不计其数。本来没有出书的打算,写得多了,发得多了,这部书稿也就水到渠成了。

精心改过的文字终于快要融合成书了。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感到一丝欣慰,那就是为“赝品”弟弟尽了一份绵薄之力。然欣慰之余又有点忐忑,因由就是家军这个弟弟不好惹。

我是老周家四十年前扔掉的儿子,早早晚晚会打上门去!这是家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曾多次宣言,迟早要找家母算账,理清那段丢弃儿子的“陈债”。

然,家军和家母那也是有渊源的。

当年家军和家母第一次相见,他就说自己是家母多年抛弃的儿子,且说的有鼻子有眼,这要是外人听到了都由不得不信。

尽管家母一再“坚持”没有这样的错误,可两次过来,家母自己也疑惑不解了:家军说的是真的。

说归说,做归做,不过家母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面对这么一个有才的儿子,不怕他算账罢了。家军也确实讨家母欢心,偶尔见面时老娘长老娘短的,不见面时,也经常托我给老娘带来新鲜多样的他亲手栽种的蔬菜。

常言道: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说来也巧,家母和家军还是同一个故乡的,这样一来,他们还是老乡呢!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每当陪伴家母的时候,我就挑选一些家军的长篇小说《河畔人家》里的片段或有关乡村记事的散文读给她听。家军那些朴实无华、生动活泼、韵味无穷、浸润着乡情乡音的字句,深挚地拨响了家母心中那根乡情与乡音的琴弦。

故此,家母时常跟我念叨,家军这孩子,小时候太调皮太聪明了,凡事都记得那么具体真切,他现在成了大作家,平常人是做不到的,我奏似是个神……

到此为止,说家军是我的弟弟,我是他的姐姐,谁还会不相信呢?

最后想说的是,出版自己的文集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但又是不敢奢想的,今天竟变成了现实,我陶醉在幸福中的同时,特别要感谢津门著名学者张铁荣先生为此书作序,实为本书增色不少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文集的出版,只是在我文学的追梦途中的一个小句号。像文章一样,句号之后也还会有句号的。

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书成后,总有言浅意不深之感,而自己又实在无力再作提升,只好暂且如此,希望以后会有所进步。

简序于此,以为纪念,并记岁月

2017年12月17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6043/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评论 (共 10 条)

  • 飞翔的鹰耿彪
  • 心爱
  • 涧底一松
  • 紫燕之约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绝响
  • 浪子狐
  • 雪
  • 李雪卉爸爸
    李雪卉爸爸 审核通过并说 赝品何解?写的不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