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第一的立德乐(1)(文字版)

2018-01-08 15:50 作者:宜昌石头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永远第一的立德乐(1)(文字版)

毛太祖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以这么说,在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经济建设中,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功不可没,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这句增强必胜信心和力量的口号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在百年以前,有一个“奔六”的老外也就是这样下定决心从宜昌出发,不怕死在川江激流险滩中,抱着百折不回的信念取得了最终胜利的。

这尊陈列在重庆朝天门历史名人馆的塑像的名字是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1838-1908)。1859年,这个来自英国曼彻斯特、仅仅只有21岁的穷光蛋和许多英国人一样,来到中国淘金。起初在香港一家德国洋行当茶叶检验员,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时,居然胆大包天,远赴上海加入外籍军团、也就是俗称的“洋枪队”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论功行赏,立德乐被清政府授予从三品游击官衔,蓝宝石的顶戴,九蟒五爪的补子,单眼花翎的官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了身份。

这个来自于英伦三岛的立德乐在许多在中国的老外惶惶不可终日、急于离开炮火中的上海之时,却毅然决然的赶来参加“洋枪队”,这就是他命运改变的开端,也说明他骨子里的冒险和果断精神。战后,他与上海工部局英国官员欧根纳的女儿阿绮波德(Alicia Bewrick)结婚,这又是聪明之举,谁不知道“朝中有人好办事”,立德乐开设了一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立德乐洋行,开始经商,因享有中外特权并得到岳父的提携,很快这个昔日的穷光蛋便成为上海有名的富商之一。

清光绪二年(1876年)宜昌开埠,当时位于怀远路(现在的红星路)上的英国领事馆尚未筹建,驻宜领事法格斯还在“金河”兵舰上办公的时候,嗅到了商机的立德乐就抢先登陆宜昌,到海关抢注进口货物和航运报关业务,专事经营煤炭。1878年,深处内陆、封建闭塞的宜昌人惊讶地发现江面上出现了一艘冒着黑烟的庞然大物。这就是立德乐利用外商的特权,由招商局派船保驾护航,雇佣37岁的中国引水王定帮驾驶,成为了开辟长江汉(口)宜(昌)航线上第一艘进入宜昌港的“夷陵”号商船。

对于酷冒险的立德乐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五年后的1883年,立德乐夫妇带上地图、单筒望远镜和火枪从宜昌的镇川门出发,乘木帆船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三峡之旅,不仅第一次欣赏了长江三峡的壮丽风景,也第一次领略了川江的激流惊险;不仅目睹了16人摇橹掌舵、20人拉纤的艰辛,也了解了沿途的水情。当他们在40天后由重庆返回宜昌后,立德乐在他的那本《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中断言:轮船只须马力大、吃水浅,在川江轮运是完全可行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和那个名字叫Archibald John Little 又被他夫人称作“小约翰”、来自如今红魔曼联所在的曼彻斯特的英国冒险家的中国名字通常被翻译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也可以翻译成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和阿奇博尔德·列托一样,他写的那本《Through the Yang-tse Gorges 》在中文版的时候,既可以翻译成《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也可以翻译成为《通过长江三峡:在华西经商和旅行》或者《扁舟过三峡》。

最新出版的立德乐的《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中文版的恐怕就是黄立思翻译、云南出版社2001年219页的《扁舟过三峡》了。编辑在内容简介中说:“《扁舟过三峡》是一部日记体载的游记。”“游记的独特之外是描述旅途之惊险,方笔生动。立德不仅写山水景物,也擅长写人,写社会风情。读者可从书中了解到100多年前重庆人的生活状况,交通出游,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工商业发展水平等等。不妨一阅。”有趣的是,在介绍中将立德乐译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但仔细看看《扁舟过三峡》的封面上原著的名字,是不是有些无语。

在文史出版社2017年发行的《20世纪之交的三峡宜昌》一书中,有北美宜昌同乡会会长李瑜先生和他人合作翻译的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的《穿越扬子江三峡》的节选,同样也是立德乐的那本《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的中文版,却因为译文严谨、加之对宜昌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除了文学艺术性尚可推敲,在很多地方自然比其他的译本更为准确。那本《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虽然是在英国首次发表的,却是在宜昌整理完成的。所以在以下引用立德乐对宜昌的相关日记时,所用的就是李瑜先生翻译的那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5936/

永远第一的立德乐(1)(文字版)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