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遇见肖培东

2018-01-05 20:08 作者:王小玲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一天,偶见鄂州初语群发一通知,第六届名师优课全国初中名师观摩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光谷实验中学召开,赫然发现有肖培东的大名。内心不免狂喜,肖培东,全国最年轻的特级语文教师,一名会写诗的诗人老师,一名任性地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的帅气老师。感谢梧桐湖学校,重视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给了我去观摩的机会,让我与全国特级教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了几节高效、实在、深入、可鉴而不浮华的精彩语文课。观摩完毕,能够现场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能够于他众多忠实语文粉丝中互加微信成为好友(虽然不常联系),能够经常读到大师精彩的课例,感人的语文故事,来自灵魂深处的美文,能够感受一个始终扎根浙江永嘉此美丽故土的赤子情怀。我忽然觉得我是一个有光可循的语文老师。于是在与培东老师相遇后,我与他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成为了好朋友。在每一次被班主任工作弄得焦头烂额之后,在每一节在我看来不尽人意的语文课之后,我便会一头扎进《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神游其中,欣赏精彩的课堂实例,品味清新的诗意散文,感受热忱的语文情怀,甚至聆听洗净烦躁的天籁音乐,于是我抛却烦恼,满蓄力量,继续前行。

读到今天,我在学习,我在思考,肖大师明明是在深究文本,却说浅教语文,在我看来,此“浅”绝不是浅显,更不是肤浅,而是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绚烂极尽归平淡的大道至简。这是一种境界,于我,只能浅浅地观望,深深地思考:

一、语文的本色是语言的精雕细琢

曾几何时,我认为语文课就是明白本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语文”二字的真正内涵。纵览书中十六篇经典课例,下起小学上至高中,跨度如此之大,但是这些教学设计的一个共同立足点就是文本,肖培东极少引用,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就凭借一个文本,就可以烹调出一桌语言的满汉全席。紧紧地扣住字,扣住词,扣住篇章,扣住情感,扣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来大做文章。《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此真将军也”,一个“真”老师大做文章,何为真,周亚夫的真体现在哪呢?由此推出一句话:望着汉文帝远去的背影,周亚夫也说了一句什么?一个也字,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真天子也”,如此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过渡又如此地水到渠成,让人不禁感叹,此真语文人也。再比如讲授《美丽的颜色》,文中有一句“看哪……看哪!”老师抓住此句中的省略号、感叹号提问:为什么不全用感叹号?在老师的巧妙点拨中,学生渐次明白,这是一个科学家固守内心的平静,这是他们真正的淡泊名利,他们没有常人那样的欣喜若狂,没有向全世界宣告这一惊人发现,没有用一连串的感叹号去感叹这一足以让世人瞩目的荣耀。这是真正的人物真正的淡泊名利,真正的伟大之处。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老师就能够挖掘出如此之深的人物内心,精准拨出本文的情感目标。这样的例子,在肖培东的课例里俯拾即是。肖培东实在是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关注文本,关注语言,从此成了我备课的着眼点。

二、课堂的灵动是语言的诗意流淌

肖培东的文字诗意盎然,让人在读他的课例的时候,心也不由自主地柔软起来。在他的语文课堂上,诗意语言信手拈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故乡的草木,家里的一抹花草家乡的习俗,其实都是乡愁情结,故乡情结在感动着、驱使着我们去写这篇文章。”

“你坐着,阳光就洒在你的台阶上,你坐在那里跟你的同学在聊天,你坐在台阶上,望着你的校园,看着时间慢慢地流逝。你突然发现,陪伴你初中生活的,其实就是这些一级级不说话的台阶。”

“与其说一抹绿色托举了水珠,闪闪发亮,倒不如说这枚水珠穿越千沟万壑来到这片荷叶上。艰辛,坚强,因此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坚持。”

“满山的叫,黑土的芬芳,大地的开化,河流的解冻”都足以让我们欣喜。

出口即诗的培东有诗仙李白的潇洒,有魏晋雅士之高贵,他把语言文字锤炼到极致,试想,哪个学生听到如此美妙的语言不心存欢喜而兴趣盎然呢?这些语言不是他特意的矫揉造作,不是事先的提前预设,而是在师生对话中自然的流露,即兴的抒发。语言的诗意灵动感动了学生,更温暖了无数崇拜他的语文人。包括从此与他相隔万水千山的我。生动的语言来自于平日的笔耕不辍,人说他是会写诗的语文老师,的确不假,当你看到一个天生就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人几十年依然坚持写作的时候,你会和我一样,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常常提起笔,写写文字。你的课堂也许也会溪流潺潺,而不是飞沙走石。培东就是语言的使者,语文的化身。

三、真正的情怀来自低入尘埃的真

感动于那一篇《十分钟,是给她的》,“那双眼睛,顺着头低了下去,她紧闭双唇,怎么也挤不出一丝声音…….头发散着,那双眼睛死死守着一种倔强的光芒。”几百人观摩的公开课,几百双眼睛,他却把话筒递给了这样的一个女生,不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那,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来,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她没有跟上,我的声音很寂寞,我有些尴尬,但看到她的眼神,那种逃避所有的眼神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我觉得我还得要和她再读一遍。”直到这个患有自闭症的女孩终于挤出了一丝声音“溪水”,直到所有的人都欣喜地松了一口气,这节课,多上了十分钟,而这十分钟就是为这个自闭的女孩而停留的,读完此篇,我不仅是感动而是震撼,多少老师为了公开课的完美,这样的学生,唯恐避之而不及, 这十分钟,足足体现了培东老师来自骨子里的大爱,对每一个生命的珍视,

十分钟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太过短暂,但足以温暖其一生。在他的课例里,这样的关怀同样比比皆是,我想起了那一天,出于仰慕,我想和这位语文男神合影,结果我的手机太不给力,屡屡黑屏,结果是他用自己的手机拍照,主动加了我的微信传给我,收到图片没多久,我就看到了他的文章,关于那一天授课的教后记,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那时那地我的激动、敬仰。后来在教学中我同样教《周亚夫军细柳》,遇到一个问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教他,没有想他会回信,也许他早已将我这个随处即是的小粉丝屏蔽掉, 没想到他居然给我回信,虽然回答只有一句话,也让我暖心了好久,要知道,他的粉丝全国是成千上万。那一刻,我觉得他没有名师的架子却自带闪亮光环,让人心生暖意、敬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里,他除了分享语文故事,精彩案例,他最多的就是写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岁月里有他成长的四季:最初在母亲青的温柔里,在母亲的呼唤声中,蜷缩成摇篮里饿哭的婴儿;后来在母亲慌张急促的呼唤里,他已蹦跳成稻草堆里翻滚的少年;再后来啊,母亲焦灼的眼睛、升腾的心事都已幻化为渴盼的絮叨,风风雨、花花叶叶、每一块石头,每一痕流云,都缀在她的身上,成了脸上的皱纹手上的斑点。直到现在,母亲时常会在他每一个出门讲学的异乡酒店入,成为他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牵挂。这份牵挂、这份依恋,何尝不是萦绕在我们每一个人心头永远的精神家园,何尝不是滋养我们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根!而语文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不是我们文化的根?他大概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学语文就是在回味我们对世界最初的吮吸。正因为如此

培东的语文课便有了根,有了生命。语文,就是用最美好的语言,去爱我们的母语,去爱我们的母亲。对学生,对语文,对母亲,培东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开出至真至纯至善之花。而我,工作烦恼之时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唯有真爱孩子,真爱语文,真爱母语。

浅浅地教,我想起了培东老师的老师,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他拜师时送给他的一句话——“碧波深处有珍奇”,语文的世界碧潭深绿,潜游其中,必然有珍奇,培东老师何尝不是深深地潜入文本,觅得珍奇,然后化深为浅,化繁为简,用他如玉般温润的气质,如莲般馨雅的谈吐,如神般毓秀的慧心,化为浅浅地教语文。

你说,你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我说,我就想静静地学你教语文。

那就这样,倾尽一生的时光,走在语文的路上,或许深深浅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5629/

遇见肖培东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