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是作家温暖的情人

2017-12-31 17:05 作者:闫振田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散文是作家温暖的情人

我是2006年退休的,退休后,始终关注着我市的文学事业,关注着我市文学队伍的成长壮大,不论是在省内外文学期刊上,还是在阜阳日报、颍州晚报、清颍杂志上看到我市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我都认真阅读,品读再三。有不少作品,我都剪贴起来,反复地看,从中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感受作品的主题美、语言美、故事美。比如我的老乡石家友写的“颍淮方言小录”“颍淮俗语小识”,写得就很精彩,文章虽然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有人、有事、有理,有叙述、有说明、有议论,浸润着颍淮大地的农耕文化,体现着颍淮人的纯朴与智慧,表述得自然得体,就像一块块五香豆腐干,很有嚼头。这些内容集结出版后,将为阜阳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近年来,不论是阜阳日报、颍州晚报,还是清颍杂志,都注重发表本土作家的作品,为本土作家提供创作园地,调动了本土作家创作的积极性,全市涌现出一批创作实力较强的作家。在我脑子里,装着这样一些作者:李芳、朱东波、徐全庆、刘绍义、赵丰超、赵文汉、高境……等等,大概有四五十人,因为我看他们的作品看多了,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散文写得好,小说也写得好。徐全庆写小小说堪称一绝,信手拈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小小说。李芳、朱东波、赵丰超等擅长写中篇小说,他们的故事编得那么好,故事的底蕴又那么厚,许多出人意料的结局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从报社退下来之后,像长跑运动员跑到终点一样,一时停不下来,为退休后的写作制定了一个计划:写100名老有所为的老人,采访100名百岁老人,总结他们的长寿经验,为他们各写一本书。我从民政局打听新闻线索,到文化局打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个一个的采访。有一次,我到临泉县采访一位百岁老人,老人住在离县城十多里远的地方,且不通公共汽车,我只好“打的”,出租车司机了解到我的采访目的后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咋还到处采访?”老伴看我南跑北奔地采访,也说:“你有福不知道享,去现什么世?你到公园里看看,你看人家老年人都在干什么。”我在实际采访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有的老人不接受采访,怕出风头遭人嫉妒。我自己也有顾虑:怕稿子写出来没地方登,丢人。

 后来女儿闫红给我出个主意:你不是喜欢写文章吗,不要再写新闻了,多写点散文,写点休闲文章,既不需要采访,又锻炼了大脑,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呢。

于是我就开始了“休闲写作”:一是写作时间“休闲”:没有指标和时间限制,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自由自在,有时候一个星期不写一篇,有时灵感来了,一天能写出两三篇。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是内容上“休闲”:过去给报纸写稿,脑子里想的是,当前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我的这篇稿子是否符合当前的形势。“休闲写作”则没有这么多想法,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写淮河边上的童年,写我的中学时代,写我的军旅生涯,写我的父亲母亲,写我的兄弟姐妹,写我儿时的顽皮,年轻时的幼稚,年老时的无用和无能……

 朱光潜先生将散文分三等:“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我写的散文中,这三种都有,但都是我想说的心里话,也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优美的语言。有人说:“散文是作家温暖的情人”,我虽不是作家,但写作散文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写《母亲的文化》一文时,仿佛回到幼年时代,听母亲教我唱儿歌、猜谜语;写《大寒时节忆军训》时,仿佛回到火热的军营,耳边回荡着嘹亮的军号声;写《挚友结于少年时》仿佛回到故乡的田野,和儿时的玩伴在田野里疯跑,在池塘里捉黄鳝……,写作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200多篇文章仿佛让我重活一回。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 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5016/

散文是作家温暖的情人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