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3

2017-12-29 06:07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因——依靠。宗——尊崇,可靠。)

(白话文)有子说:“许下的诺言如果符合道义,那么诺言就可以兑现。态度恭敬如果合乎礼仪,就不会遭受侮辱。所依靠的是很亲近的人,他自己也就是可靠的人。”

(张说)有子在这里对守信、恭敬,以及做事依靠什么人的问题作出了说明。他认为承诺的事情必须符合道义,即不是损人的事情,这样的承诺才可以兑现。这样就把守信限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范围。可见,守信不是绝对的,只有在这个约定不损人(符合道义的本质就是不损人)的前提下,才能谈守信问题。

像守信一样,对人恭敬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礼”规定应该恭敬的时候去恭敬。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对什么人都是恭恭敬敬的,很可能会自取其辱。比如对师长,对初见的年长者,就应该恭敬。但对于明知是无赖的人,或者对一直在欺负你的人,你也去恭恭敬敬的,那肯定得不到恭敬应该得到的“礼尚往来”回报。

还有一个做事依靠什么人的问题。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很重视。我认为这个问题比上面两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人们容易掌握守信与恭敬的范围,但对依靠谁的问题,许多人却很糊涂。在社会中,许多事情是必须依靠他人的。有子认为,应该依靠你平时很亲近的人,这样的依靠才靠得住。注意这个“亲”字,是指关系亲近,不是指血缘近。换句话说,你发现某人值得信赖,关系才会亲近的,因此,这个“亲”字,在这里应该解读为“事实证明值得依靠的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通常是最靠得住的;父母之外,朋友最可靠。在寻找依靠对象的时候,必须从值得信赖的人中挑选,这样的依靠才靠得住。不能病急乱投医。对于典籍的解读,我们必须进行符合常理的推论,因为老祖宗书写非常不方便,字数越少越好,省去了许多你仔细想想可以想到的内容。所以读古文时,我们也得“仔细想想”才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经常听到两个成语,一个是“所托非人”,这是“因不失其亲”的反向行为,即依靠了事实没有证明值得依靠的人,这是对随便依靠的警示。另一个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注意,“用人不疑”的前提就是“因不失其亲”,如果所用之人属于“亲”(值得信赖的)人,自然不会去怀疑他的行为动机和能力。高明者用人,必然以是否值得信赖为首要条件。当然,这里的信赖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忠诚的信赖,另一个是对能力的信赖。比如,刘邦依靠韩信打天下时,有人说韩信会叛变,刘邦没理睬。他对韩信的能力和相对忠诚是信赖的。韩信没辜负刘邦,为他打下了江山,也没有在别人的挑唆下叛变。等到平定了天下,刘邦就想杀掉韩信了,这时候的刘邦,依然相信韩信的能力,但过去是相信他能为自己打天下,现在是相信他有能力为他自己夺取天下:时势易也。刘邦很好地解决了依靠、不依靠什么人的问题。

这段话告诫我们:守信要看承诺是否符合道义,否则不必守信;恭敬要看对方是不是值得尊敬,否则不必恭敬;依靠人的时候要看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否则误人误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4759/

张说《论语》·连载13的评论 (共 8 条)

  • 雪
  • 鲁振中
  • 程汝明
  • 木谓之华
  • 彩蝶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