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忠论孝

2017-12-26 10:51 作者:吕瑞杭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谈忠论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又说“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忠与孝的层面多而复杂,范围之广,方面之多,令古今许多人士为之赞叹。

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留在父母身旁,侍奉衣食住行,这是人们对孝的初衷。

忠,忠诚,对国家尽忠。

孝,孝敬,对父母尽孝

二者经常会难以完全一致,有时候,为了国家,需要家庭做出一些牺牲;尤其在古代,父母在老家,尽忠需在遥远的朝廷,武将或封疆大吏更是在战场或边疆,忠孝难两全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忠孝不能两全”昭示着另一种忠孝。而今,一些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安全,祖国的需要舍小家,为大家,不得已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能陪在父母的身边。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大忠?大孝?

孝之要,取决于人的思想和意识。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第一名,后又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殿试中以第一名脱颖而出。不幸四天后父亲病故,文天祥归家守孝三年。后在战乱中被俘,视死如归,慷慨就义。

忠之贵,是对事业的专注上。许多国防科技人员为了祖国的强大,不惜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了侍候父母的机会,父母身亡也没有能回家照看一下,不能为父母尽孝送终。

忠孝之难,难在于忠孝不能两全上。但大连市西岗区63岁的王子峰却做到了。精心照料高位截瘫的老母亲,使母亲长寿高于96岁的高龄,这是孝。他又为工作孜孜不倦 ,百折不回,赢得了“大连市和辽宁省十大环保人物”的称号。

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壁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

北宋名将岳飞可谓尽忠尽孝之典范。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让岳飞铭记国仇家恨。在1126年,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部属380余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亲事之道。外岂复有主之中”(在家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既忠又孝的例子还有很多。北魏时期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之后,皇帝因为她的功劳大,愿意留在身边做个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可谓又忠又孝了。

然而,现在的一些人虽然守在父母的身边,却不尽孝,成为人们的一种唾弃。这些人动不动就给父母脸色看,与父母摆困难,嫌弃父母不是当官的。更有甚者把父母当做免费的保姆,呼来喝去的,把传统的“养儿为防老”意识忘记的一干二净,有的“娶了媳妇忘了娘”,以媳妇为大。众所周知的“墙头记”的电影故事,在欢快的气氛中,也凝结着张木匠一辈子的苦辣酸甜,同时也鞭挞着不孝儿女的扭曲心灵。这些人做到“忠”就更难了,因为孝是忠的前提。

看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对父母的态度。假如他是一个不孝之辈,不管他对你的态度如何,千万不要听他鬼话,更不要听他甜言蜜语,否则必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忠孝之根本不论父母,还是祖国,有一颗忠诚的心,才是根本。

吕瑞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4289/

谈忠论孝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