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琢木郎记

2017-12-26 09:22 作者:蓝桥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网络上查询琢木郎村,知道离南诏古城五十多公里。坝区属二级路面,山中为水泥路。

我是一个人行动的,越走进山中,越觉得清冷。只好随着山路的弯曲延伸,小心翼翼的注视着静谧的环境。山路上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比较温暖,背阴的地方寒气逼人。毕竟是第一次深入熟悉地名却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一路遇见的人很少。偶尔路边有放羊的山民,急切地询问琢木郎村还远吗?答案简单,上面就是。不同的路段,又遇上几个人,答案还是一样。

心存疑虑,继续前行,终于在转过一个突起的拐点,放目远看,出现了照片上所见到的熟悉山寨的原貌。四个孩子也映入眼帘,他们欢闹着。我问他们,琢木郎是不是那里?他们笑着说,是的,但还要绕一个大弯子呢。我接着问,这里有几个村子?小朋友说,这是查家村,前面是凹家村,上面是杨家村,对面才是琢木郎。他们还在玩耍,我飞快留影。

琢木郎从西侧的拐点处看,呈人字形。人字的一撇,从山岗的东侧顺着山体向左飘逸,直到外凸山包的中部,为一个斜坡上层层叠加的房舍。而一奈刚好居于山岗沿西方向的基部,许多房舍顺势铺展。转眼四望,琢木郎所在位置,是山峰延伸的半山腰的地方。山体很高,山林茂密,华山松绿绿葱葱,延绵无际。村寨环绕在绿树丛中,被一种避世的无人眷顾的天然生态所包裹。假如没有人指点,任何人不可能想到这里,任何人不可能关顾这里,任何人不可能打扰这里,更没有人知道这是个深山彝族寨子,而且是传说中千年前南诏后裔躲避异族屠杀逃离王城的贵族传人,周围的几个村寨也是王室后代,属于逃避战乱藏入深山的同路人。

绕过弯子,见到一个标志性的牌坊,上面写着“琢木郎”。虽是后起的建筑,但能够提示人们琢木郎的真实存在,心情释然。看到车辆停放较多的空地上,我进入了主人的家中。说明来意,互报姓名,真是找对了主人。父子两人,一位是长我十多岁的老毕,一位是小我十多岁的小毕,小毕的儿子刚好今年到职中读书。知道我是职中的老师,热情洋溢于脸上。于是,老毕带路指点着,在村寨转了起来。

多年来,我去的山村比较多了。但我不敢相信,琢木郎村寨是这样的优美。路面由石块铺成,整齐干净。险处的路边有栅栏,牢实大样。转弯处,依旧是石块镶嵌,凿刻浅槽排水,确保石块不滑。这条穿梭于村寨中心的长巷,弯弯曲曲,上下贯通,连接着每一个庭院,连接着路面古树下乘凉的空地,也连接着村寨东部较大的广场。广场一角正在修建高阁,登高而望,阳光下四面房舍白瓦透亮,层层楼舍紧密而有序的铺展在山坡上,掩映在绿树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个楼舍与天井都十分考究,多为大门内深入几层,才是石块砌成的需要登上几个台阶的主房。虽是土木结构,但雕龙画凤,福禄呈祥。格子门多是镂空雕刻,且用玻璃隔尘。楼上不是传统的放置杂物的地方,而是走廊相连着每个卧室。即使没有装修的空房子,也被主人早早设计好将来闲庭漫步的格局,给人以大气、得体的印象。因为这里地势特殊,土地显得十分珍贵,所以整个村寨的房舍,很多是藏在山坳深处,仅仅只能看到砖块构成的墙体露出古典的装饰,还有外延的檐角,陈述主人心智的秘密。

见到的人群中,多是周末回家的孩子,无拘无束地欢闹。或在古树下的空地上,或在沿路的溪流边;或在自家的客厅里,或在广场边的高阁前。而让我欣喜的是遇上了成年的女性,她们十分悦目。发髻高盘,用黑布包裹。绣花的红色外衣,腰带紧束,背后打结,拖下很长的也是绣花的带稍,走路时左右摇摆。裤子多绿色,也在边沿绣了花。我没有遇上打歌时的盛况,这些妇女的身边,多是生活的常态。要么赶着牛群,要么看管着山羊;要么背着核桃,要么抱着孩子;要么在密林下挖地,要么在黄土间播种。她们都吃苦耐劳,含笑端庄,悠然自得。

西斜的太阳慢慢把琢木郎村掩藏于丛林中,我来不及目睹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刻,来不及看到薄雾弥漫整个山岗的时刻,来不及聆听山婉转歌唱的时刻,更来不及欣赏山民多姿多舞打歌的时刻。只能与老毕握手告别,离开琢木郎。在夕阳的余晖下,踏上返程的山路……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4280/

琢木郎记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