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迥然

2017-12-18 20:24 作者:追风的人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望月,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台上玩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

这段长长的话出自哪本书,我确实不大记得了。我只是当时觉得讲的很好,分析的很透彻,所以摘了下来。最近读的都是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对茅盾只是学生时代简单的认识,也只是那篇著名的《白杨礼赞》。茅盾先生在自知将一病不起之时,将自己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中国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基金的奖金。后来李嘉诚先生也提供了赞助,奖金额度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50万元,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事业最具权威的奖项之一。近些年来,茅盾文学奖被人们所非议,有些曲高和寡了。在我的一点点浅薄的认知里,我倒觉得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基础,沉淀了一些素养的时候,你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其实每一届的获奖作品,大多都是意境深远的,代表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种更高级的知识层次想要表达出的东西。

在当下,商品经济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财富量化的意识,逐渐处于支配地位。人们的思想认知灵活起来,对传统原有的意识形态,长期固有的路子,有了疲倦或厌恶之感,对欧美、日韩、港台之风趋之若鹜。从饮食,到服饰,再到音乐、电影,文学作品,交通工具,连路标都以外文简称,西化甚重。我们自己的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天地玄黄,早被陈列在了历史黄卷里,尘封不启。

虽然意识到这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可一些生活里或人生路上的小波折,久久难释怀的时候,翻看到林清玄的文字,那深深的佛性哲理,让人的心平静安然,让人顿悟。看多了的时候,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在林清玄书架的旁,放置着一本这样的书《未有花时已是》,单从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读了之后,给人的感觉比之林清玄的文字更加温馨,真挚感人,深入心田。作者琦君,原名潘希真,台湾当代女作家。网搜之下,原来林清玄和琦君为台湾当代最为人们所喜男女作家。

若不是他人在隋唐的图片,岂不知腊梅已然枝头俏。又到了一年严寒之境地,心境所处却是不尽相同的。我认可了茅盾先生说的再细小也要斗争的理论,他能成为青年人倾诉的对象,他是完全担当的起的。时光过去了近百年,那个混乱时代的思想气息,反而比我们当下的更浓厚,青年人更有使命召唤之感,应该感到自豪还是悲哀呢?我不得而知。

一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决定了整个社会当时形态的发展方向。青年人所有的行为总和,更久远的影响着社会的进程。用林清玄的思想只适合解脱自己,是所谓的“小乘”之路。而我认为茅盾的思维,才称得上“大乘”精髓。一切总有时间去检验和印证,可我们有几个能经历了时间的验证,还依旧记得来时的路,记得曾经为之争论不休的礼秩正道,也许那时候我们早已无暇顾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且不论这些的是与非,一条路,既然选择并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了,后悔是徒劳的。你只能眼睁睁看着,用惯性的思维继续下去。而那条你曾经觉得正确的路,即使现在你觉得是对的,你也不会愿意去走了。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输给了青春岁月,输掉了勇气和果敢。我们既然上了车,那别无选择,我们只有到应该有的终点,任何时候提前下车,都是冒险之举,岁月不饶人,会碾压一切好的不好的,来不及多想,已然是末路狂花。

花点点浮青山,青山依旧未改颜。

光阴匆匆似流水,流水不问是何年。

东风不语寒彻骨,闲愁危阑近平芜。

凝情梅花何处去?断桥迥然烟疏。

迥然。此身非我有,江海寄余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3509/

迥然的评论 (共 14 条)

  • 快乐书院.励志教育
  • 清箫如雪
  • 东湖聚李胤德
  • 红尘使者
  • 海佑
  • 鲁振中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雪
  • 浪子狐
  • 绝响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倪(蔡美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