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牌大捷的背后(8)

2017-12-15 08:44 作者:宜昌石头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石牌大捷的背后(8)

八、双方兵力对比

日军对江南歼灭战(也就是中方所说的鄂西会战)做了充分准备,在兵力配属上特意为11军进行了加强。除了在战区附近的当阳第39师团,驻沙市的第13师团,在监利、石首、华容的第40师团的两个联队(师团司令部仍位于咸宁),驻岳阳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外,还动用了驻南昌的34师团(该师团其实也是属于第11军的序列内,由此可以知道当时日军一个军的驻防面积有多大,也可想象日军的兵力是如何的捉襟见肘了),加上军直属的炮兵、工兵、陆空军第44战队。共3个师2个旅的兵力投入作战。从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开始,然后在长江南岸与澧水之间,攻向西面的公安、松滋、暖水街、渔洋关、枝城、长阳、都镇湾,直至宜昌上游的平善坝、石牌沿江一带。其整个作战地区的直线长度约为200公里,宽度约为60公里。

而当时的国军第六战区在长江上游的沙市到宜昌一线及两岸地区集中了5个集团军、14个军、41个师的部队。沿着长江南岸部署在从安乡、公安、松滋至宜都以东的洋溪、枝城,经宜昌的江南到平善坝、石牌、黄陵庙到达三斗坪一带,构成面对长江北岸的V字形防御线。其主要部署是:第29集团军在湖南安乡至湖北公安(今南平镇)一线、第10集团军在公安至枝江(今枝城)一线、江防军在宜都至宜昌西北的石牌一线组织对敌防御,第26集团军第75军和第33集团军的第59、第77军防守石牌以北的阵地策应作战。

鄂西会战于1943年5月5日打响,第一阶段中,日军针谷支队(相当2个营)、户田支队、小柴支队、独立混成第17旅团、第3师团分别向安乡、南县发起攻击。第29集团军与日军发生激战后不敌,被迫向洞庭湖以南进行转移。日军5月8日占领安乡,9日南县沦陷。随后,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湖南澧县,摆出一副进攻常德的姿态,第3师团等主力则向公安和街河方向攻击前进,企图引诱国军主力进行决战,以达到消灭国军野战军有生力量之目的。

在5月6日,为了解救安乡、南县处于半包围的危境,为了堵住从藕池口方面企图深入迂回形成包围之势之敌,第六战区代长官孙连仲电令江防军抽出第86军的第67师及第18军2个团策应第10、第29集团军的作战。但蒋介石却发出指令:“1.查三峡要塞扼四川门户,为国军作战之枢轴,无论战况如何变化,应以充分兵力坚固守备。2.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3.南县、津市、公安、松滋方面,应以现有兵力与敌周旋,并掩护产米区。4.特须注意保持重点于左翼松滋、宜都方面,以获得机动之自由。”孙连仲只得速告江防军,收回前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事实证明,蒋介石关于三峡要塞(指石牌)的部署和不准动用江防军的决定十分正确,给其后进行的鄂西会战的防御保留了足够的兵力,可是他所命令的后两点、尤其是“掩护产米区”一直都是史学家和军事家的笑柄,事实证明,日军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仅分头各个击破了国军的防线,还轻易的达到了战役预想的目的。更要命的是,日军的佯攻常德的假象再一次成功骗过了国军统帅部和蒋介石,造成了国军在军事部署上的极大混乱。

回想三年前的同样在5月,同样是这支日本11军,同样是第39师团,在襄阳、宜城间强渡汉水,攻占了襄阳之后,第五战区及重庆军委会都自以为是的认为日军的这次攻势,仅仅是依然试探想要寻找第五战区的国军主力决战。不料日军渡河以后突然南折,一路顺利的攻占宜城、荆门,从北面逼向宜昌,打了个第五战区一个措手不及,不仅打乱了国军的整个部署,也使得当时兵力空虚、缺乏战斗准备、但储存了大批枪支弹药和部队给养的宜昌轻易落入敌手。

没想到日军故伎重演居然还能奏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2993/

石牌大捷的背后(8)的评论 (共 10 条)

  • 程汝明
  • 雪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 芙蓉秋水
  • 雪山飞鸿
  • 雪儿
  • 鲁振中
  • 绝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