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河弯弯向西流

2017-12-13 16:39 作者:岁月无痕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为有了“他乡”,才有了我们怀念的“故乡”。对于生活在他乡的人来说,故乡的山山水水是最寄情于心的美丽乡愁。

我的老家叫“江口村”,这个名字源于流经村里的一条不知名小河。其实村子并非位于小河的“口子”上,为什么叫了“江口”这个名字,无从考证。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被书本中的花花世界诱惑着,憧憬着高楼大、灯火阑珊、笙歌曲,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离开了小山村。这么多年来,去去回回,转了一大圈,年至中年,才发现魂牵萦的还是流过小村的这条小河。小河打上了我生活的烙印,留下了我成长的轨迹,流逝了我的快乐童年与苦涩青……

故乡的小河发源于小村东边的茫茫大山之中,是由山上的山泉水汇集而成的,像一条美丽的缎带,从东边的大山里缓缓地飘过来,向西边的峡谷中悠悠地荡过去。行进过程中,左一转,右一弯,犹如一根大肠一样在大山的怀抱中蜿蜒着。

小河是故乡的“母亲河”。我们的先祖从河的下游逆流而上走进了大山,逐水而居,用自己的双手在小河的两边开垦了许许多多的梯田,盖起了土坯房,世世代代繁衍至今。小河的两边一会是青山相对,山花烂漫,语花香;一会是梯田层层,瓜果飘香,五谷金黄;间或夹杂着房屋散乱无章的小村落,人声鼎沸,鸡犬相闻。因此,小河流域水光山色,风景秀丽。

由于河床的落差较大,小河在沿途有高坎或者突然变窄的地方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深潭,那是我们小时候游泳的好地方。那时候,大人曾经讲过许多有关深潭中藏着的“魑魅魍魉”致人死亡的故事。尽管看着那深不可测的潭水有些恐惧,但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终究敌不过那清亮河水的诱惑。放学后,邀三五同学奔赴小河边,脱得一丝不挂,跳进河里惬意地享受着滔滔河水的抚触。曾记得,我们在河中摸鱼、打水仗、潜进水中藏一块系上青草的石头让别的人去摸,玩得正嗨时,老师来了,把我们放于岸边的衣裤全部收走,让我们不知所措。最终,不得不摘两片大大的野芋头叶子挡着私处走回学校写检查,领回衣服裤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河平时水量并不大,一副温柔多情的样子,就那么懒散地流淌着,以至于随便找一个水浅的地方便可以趟过河去。但只要一下大,沿途山上四面八方汇集的雨水灌入其中,河水便会暴涨。这时候,原本清亮的碧水便会变成浑浊的黄色,像一个戾妇一样,咆哮着向下奔腾,经常把架于其上的小木桥冲走,所以涨水时我们是不敢从木桥上过的。

那时候,小河的两岸水草丰美,是我们放牛与割猪草的好地方。小河里鱼虾成群,种类繁多,除了从水塘中跑出去的鲤鱼、草鱼外,泥鳅鱼、小鲫鱼、飘江子、黄辣丁、趴石鱼等各种野生鱼类成群结队,野生甲鱼也经常见到,小河的源头还有珍贵的娃娃鱼、石蛙。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条小河曾经给我们的餐桌提供了不少珍馐佳肴。小时候,到小河里捕鱼是我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捕鱼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大人们撒网、搬罾,小孩子下河摸鱼、放鱼笼,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逮到甲鱼,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到一个深水潭中游泳,班上有两个同学就从一个洞中摸出来两只大甲鱼,我自己也有一次在河中的沙子里摸到过一只。每年的“尝新节”前,还有人挑选天气晴好的时候,从源头放油茶饼之类的东西药鱼,知道消息后,沿途的大人孩子全拿着小捞网和鱼篓去“赶河”。那新鲜的小鱼虾,用故乡出产的土茶油,伴着辣椒一炒,鲜美的味道现在想想还垂涎欲滴。

山里面除了树以外,没有矿产;除了种地以外,没有其它工作机会,赚不到钱。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山村开始出现打工潮,年轻人全部外出到广东打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贫穷的面貌,也给封闭的大山带来了朝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赚了钱的人家开始推到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重新盖城里才有的钢筋混凝土新房,进入新世纪后,更是掀起了一大波盖房潮,乡里把靠近乡政府公路两边的地全部征收了,整理后一小块一小块地卖给农民盖房。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跟上,聚居的人多了,大量的垃圾直接倾倒在小河边,大量的污水直接排进小河里,使得原来的一湾清水在流经小镇后变了颜色,发出难闻的臭味。

过去的土坯房都是就地取材,在盖房的附近挖取土方,添加一些切成小段的稻草,用牛不停地踩熟后做成砖坯,等土砖坯干透了后再和上一些黏土作为粘合剂往上砌,等墙砌到一层楼高时,再架上一根根原木,上面铺上木板便成为第二层的楼板,第二层封顶时左右两边的墙砌成三角形,并且比前后两边的墙高一些,形成一个披屋顶,屋顶也架上原木,并在原木上订上约十公分宽的木板,然后在屋顶上盖上稻草或杉树皮,一个原生态的土坯房就完成了。

现在盖砖混房,钢筋、水泥、红砖、砂石料全部要购买,而这些东西山里面原本都没有,全部需要外购,盖房成本自然不菲。于是,靠近小河边的人看到了商机,纷纷下河捞取砂石出售。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捞取小河中自然形成的砂石,后来因为需求量太大,而自然形成的砂石量有限,于是挖机、破碎机、选料机等机械设备也被运到了小河边,彻底打破了小河原有的宁静,把小河挖的千疮百孔。

外来文明的输入还改变了山里人的饮食观念,过去因为娃娃鱼的叫声犹如小孩的哭泣,山里人不敢抓,更不敢吃;山里的蛇一看到都怕,更别说吃了。如今,外面有人专门到山里出大价钱收购,于是金钱的诱惑终于打败了心里的恐惧,很多人到小河里抓娃娃鱼、甲鱼、蛇、石蛙出售。野生的甲鱼和娃娃鱼经过这些年的搜寻,已经难觅踪迹了。原来简单的捕鱼方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过去手抓、网捞,现在直接背上一个电瓶到小河里电鱼,大小通吃。

有头脑灵活之人发现了小河更大的利用价值,他们在小河上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小水坝,在河边修筑水渠、开凿隧道、修建小型发电站,让原本川流不息的小河间隔一两公里就形成断流,河床上乱石嶙峋、野草遍地,以前往上回游的鱼也被彻底打败了,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呜呼,鱼儿在流泪,小河在哭泣!

所幸的是,这几年地方官员和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在一步步提高。当地政府雇人清除了原来倾倒在河边的大量垃圾,严格禁止再乱到,并建立了专门的垃圾收集站,原来垃圾遍地的现象没有了,但污水乱排的状况还没有多大的改变。乡里也出台了禁止电鱼的管理办法,希望能够让小河里的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因小水电站导致的河道断流却无法恢复了。

现代文明的建设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传统文化却在一步步消亡;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一天天被污染;为了追求生活质量,大量的野生动物却遭了殃,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我一下子失去了判断力。

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每次想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想起那源于大山向西流去的小河,并梦想着在城里呆够了就回老家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云野鹤式生活。可对于一个偏僻的山乡来说,山里的树、水、野生动物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如果失去这一切,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留恋!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为美丽的家乡写过一首诗:“风吹叶有声,燕过云留痕。飘山盈絮,月笼水印影。”希望我们在进行现代文明建设的同时,能够传承原有的传统文化;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能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让动物们与人类能够和谐共处。

但愿这不会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2841/

小河弯弯向西流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