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的肩膀

2017-12-13 08:16 作者:男柯一梦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苏德贵(原创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肩膀是用来扛杆打油的。岚河口老油坊,是纯手工工艺作坊木制榨油机的“活化石”。父亲自安康1949年11月27日解放后,落户岚河口,在小河街成了家。因幼时读过私塾,识得几个字,被安置在岚河粮管所油坊,过磅、记称、记账,打油工作。岚河口老油坊隶属岚河粮管所,位于岚河口街道后街,与岚河供销社,岚河卫生院紧邻,旁边是通往岚河区公所的斜坡便道,斜坡砍下既是岚河口老油坊了。老油坊三间青砖灰瓦房,紧靠斜坡坎旁的木制窗棂采光,光线照在屋内横梁上用一根毛棕绳子悬挂的撞杆上,光滑透亮,格外耀眼。油坊古老传统手工技艺,从菜籽收购到菜油产出要经过十几道手工操作工序。

菜籽进到榨房,先过筛,把杂物、细末清除,然后倒进锅里炒。一口锅口略微倾斜的锅里的菜籽被木制的炒铲炒得上下翻飞,不时抓一把仔细看看,尝一尝,这叫纳火侯,炒生了焦了出油率差,要恰到好处。稍黄能枯,起锅便倒入碾槽。待圆弧槽内装有大半时可以开碾了。大圆圈碾槽直径约三米多,在大圆心处安了一个叫万年桩,约80公分高一横担连着石滚,石滚上压一块大石块,想来是增加压力和摩擦力,给牛脖子套上枷档,戴上用篾编的眼镜,枷档是半圆弧木质的,人站在连着圆心的横担旁,手执鞭子,开始碾压,一圈又一圈,还要不时用掀撮翻槽内的菜籽。父亲吆喝着:趁热踩饼,老雷头、魏重庆、王大柱、朱志清四位同行把式(师傅),两人一组光着脚丫把碾碎的菜籽末撮到一个一个铺好的用精钢打制成的铁箍里,倒上碾好的菜籽,榨油把式们光着双脚,上下飞舞,扭动着那个腰肢一上一下踩油饼,一面将菜籽踩实,一面用脚灵活的把龙须草一层层覆盖在菜籽上踩紧,制成一个个用铁环箍成四周包裹着龙须草的环状油饼。榨油把式们把踩好的菜籽饼装进木甑里,拿到锅里去蒸。这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工艺,蒸得生了,出油率不高;蒸得熟了,同样出油率不高。于是,把式老雷头都是坐在灶边,亲自观察火候的,有时还爬到灶上去用手摸一摸,或闻一闻。待火候一到,抱着滚烫的饼上榨。制成油饼坨子,放进木榨油机里。

岚河口这个古老传统的木榨油机大概是最原始榨油机吧?那是用一段硕大的树木做成,大约有四米多长,直径有一米左右,中间镂空,挖成长方体榨槽,再在榨槽上下方挖成半圆体的槽,圆弧与油饼圆弧约大,里用来码放叫榨油把式用脚包裹成的油饼;前面开一条槽,用来插木锲,木锲用青杠木做成,树干横放在离地30厘米的地上。木榨油机的两端是用脸盆粗的树干穿斗成的架子,下半部分深深地埋入土里,上面部分紧紧地锁着榨油机。榨油把式们把箍好的饼一个一个竖立着放入榨道,再上木肩楔子。木肩楔子有四方的,有斜尖的。斜尖的木肩楔子是为了以后容易抽出来换更宽厚的斜肩楔子。榨油靠的是七八根宽厚不一的大的斜木肩楔子,那几根木肩楔子的头上都包着厚实的铁,用力打那一根一根插进那些小四方肩楔子的头上带铁的大斜尖,一点一点打击,木肩楔子一点点进去,第一轮的撞击只是为了把油饼压紧,因此不必用太大的力气,榨油把式们称捡楔子,越打越紧,油就一点点被榨出来;打油的动力是屋顶的横梁上悬挂着的那根用毛叶红木做成粗大沉重的撞杆。撞杆头部也用精钢打制的铁箍箍紧,在重力的反作用下,猛力撞击木肩楔子;接着,第二轮开始了,只见朱、王两位把式分站两边,一个在前边执掌着,一个在身后拉绳尾,父亲用肩膀顶起撞杆,悬挂在大梁上的撞杆被高高耸起,他们猛喊着:“嗨嗨,嗨哟,嗨嗨,嗨哟----”像吼起山歌,雄浑,高亢。他们每击打一次,都稳稳当当正击中那一个个木肩楔子上。由于撞杆用了很久,摸上去光滑油亮。清澈透明的油一滴一滴地滴落下来。并且越流越多。到第三轮、第四轮,出油量开始减少,直到最后慢慢流干。油流干了,油装进预备桶里,父亲和四位把式就开始拆开木塞,取出油饼,又取下钢箍,菜籽饼是上好的有机肥,也可作牲畜饲料。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的肩膀 除了让我童年用来“骑逛逛”以外,年过花甲的父亲在退休后,用一双坚实的肩膀砍柴,担水,担碳挣钱供我读完十年学堂,古稀之年仍然坚持劳动,供我上完三年大学。既是到我成家立业后,该敬他老人家了,但是他老人家毅然坚持自己洗衣做饭,生活自理,直至1997年9月23日早晨倒在灶台旁,到下午父亲的肩膀靠在我的臂膀上安详地走完了他86岁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很少有人知晓,父亲的肩膀自1927年离开老家昆明至1949年安康解放期间曾经用来扛枪杆子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2779/

父亲的肩膀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