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蒋介石的五次东渡(10)

2017-12-07 08:48 作者:宜昌石头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蒋介石的五次东渡(10)

十、中国人的日本情结

真实的蒋介石是个什么人?抛开其政治观点、思想教育不谈,但就规矩来说,他就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蒋介石事母至、尊崇孔孟、生活朴素,不烟不酒不茶,冷水洗脸,几十年如一日,每晚还要坚持打坐、写日记、作祷告,从未逾矩;最重要的是,蒋介石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强捍卫者,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八德和做人的气节,就是老对手毛泽东1939年托周恩来转给蒋介石的信中也承认:“延安回来的同志,无不对公之盛德称赞有加。”

就人品来说,在朋友陈其美被刺身亡后,蒋介石除了主持善后,还妥善安置陈的一家老小。孙中山在广州遇上陈炯明叛乱,众叛亲离、寡不敌众,只是一个电报,蒋介石就不顾个人安危,从老家浙江远赴广东,到舰上保护孙中山。就感情而言,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坏了蒋介石的大局,不少人要求杀张以谢国人,蒋介石念在朋友情分上说他为别人利用,一时糊涂,只是解除兵权,生活上仍给予关照,让那个浪荡公子才能活上百余岁。

所以,蒋介石对长辈至孝,对朋友忠厚,律已以严,一心为了党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仇恨共产党,所以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心胸很狭窄、翻云覆、重用嫡系、怀疑人,所以为不少史学家所不齿。尤其是在抗战期间,先是对日本的咄咄逼人步步退让,转而胡乱指挥,导致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后来也和那些侵略者眉来眼去,甚至认贼为父,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也是因为他五次东渡日本所导致的日本情结。

美国的布赖恩·克罗泽在他的《蒋介石传》中这样写道:蒋介石为人严肃,结友不多但对他们都很忠诚。他的政治观是现代和保守思想的混合,性格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东西。他的谦逊由来已久,决不是装模作样作出来的。伴随着言行举止的谦逊,他养成了一种极端的自矜之情,虽然他并设想到自己的志向和行为会有什么错,也没想到这些志向和抱负竟会与中国最大的利益背道而驰,以至于最后一切致命的失败给他带来了一场终身的耻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个美国传记作家分析得很对:“他的领袖天赋是无可非议的,但良好的判断并不能说明一切,他对军事和战略的分析在地缘政治方面不无道理,但他对政治的领悟还远远不够,他主要是从军事上来理解权力,而一旦他靠操纵他人对自己的忠诚来行使权力时,他就将自己的那种对政治的理解如实地、毫不掩饰地付诸行动。最后,他也就无法理解权力赖以维持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他最终失败的原因盖源于此。”

其实我们中国和日本本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人中间本来就有不少人有中国情结。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日本进行过一次公投,赞成和新中国建交与台湾继续保持外交关系的就各占38%;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日恢复了外交关系,日本开始了为期30年的对华贷款援助,支持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科技发展,为中国的腾飞注入了最宝贵的第一批燃料,推动中国冉冉升空,这是否认不了的,也是得到过胡锦涛高度评价的。

中国人中间并不是只有蒋介石才有那种日本情结,有不少人就有同样的情结。因为中日两国同种同文,由于日本整体的国民素质比较高、社会管理井然有序,加上那个岛国如今成了世界强国,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世界第一和发明创造,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拥有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所以,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向日本学习,邓小平1978年访日的时候也承认:“现在我们的地位(老师和学生)颠倒过来了。”

千万不要因为所谓的钓鱼岛争端就把源远流长的中日交流说的一无是处,那只是民族的一种情绪的发泄而已。但就日本的文化而言,那个国家的文体直接促进了中国以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新小说、新诗、新戏剧,也都受益于日本文学的启迪。而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无论是教育制度、管理规章,还是课程设置、教科书等,无不受到日本的影响。

其实,在推进汉语的现代化过程中,日本对中文的贡献也颇为重大,比如下面这些词语:干部、代表、手续、积极、消极、具体、抽象、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继承、债权人、债务人、文凭、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等等都是来自日本,时至今日,动漫、给力等等如此多的新名词也同样来自日本。它所带来的当然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而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不承认这样的日本情结也是不行的。(2014年11月3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2077/

蒋介石的五次东渡(10)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