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边内边外

2017-12-01 08:46 作者:远方孤雁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边是柳条边,为清朝皇帝以其超人的智慧发明创造的一条戒备森严的封禁界线。其中的一段存在于我的家乡,这座辽北小城的西部和北部。在清朝统治者看来,东北是“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重地”,须加以管控封禁。清朝迁都北京后,就把东北地区划为一个特殊的地带,严加保护。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其“龙脉”受损。另一方面,就是保护东北地区生产的皇室贵族所需要的人参、东珠等特产,以及供每年采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时围猎所用的围场。柳条边就是为保护东北“发祥重地”,而修筑的一条封禁界线。柳条边又有“边内”、“边外”的区别,我的故事就从这“边内”和“边外”开始。

从我记事起,就总是在父母的口中听到“边外”这一词,“边外”代表的是外婆家。那时我的小脑瓜就总是在想,边外、边外,外婆家的地方明明不是这个名字,为什么父母要这样叫。后来啊,渐渐长大,也就逐渐知道了父母的情故事,也正是这“边内”和“边外”的距离把父母的青拴在了一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边内相对富庶,盛产水稻,家家户户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边外相对封闭,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生活有些清贫。当我问及母亲当年选择父亲的原因时,母亲说是为了能吃上米饭。多么真实的理由,也是让我听着有些掺杂了玩笑的味道。事实上,父母是经过媒人的介绍相识的,从相识相恋到走进婚姻的殿堂,只用了28天的时间,这算不算现今年轻人说的闪婚呢?母亲是坐着晃晃悠悠的马车来到的,仅仅十六公里的距离,被柳条边隔着,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算是走完了出嫁的路。母亲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吃上了白米饭。一条穿越柳条边的砂石路就牢牢地将两个家庭拴在了一起。后来,母亲生下我。父母的日子也在一天天的发生着变化,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白手起家盖起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砖瓦房,生活越来越好。那个年代,谁家里要是有一辆自行车都是非常了不得的,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母亲坐在后座上,往来于我的家和外婆的家。历经了百年岁月洗礼的柳条边见证了这一家三口往来穿梭于边内边外的幸福甜蜜。

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吵过架, 28天的恋爱足够他们用一生去守护和珍惜。每次听到母亲说要去“边外”的时候,我都是兴奋不已。那时候,外婆家对于我来说是去过最远的地方了,不仅如此,到了外婆家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尽情的淘气了,因为外公总是护着我,就连我说要外婆家那座年代久远的老钟的钟摆的时候,外公都是毫不犹豫的让钟摆停止晃动,把钟摆摘下来给我把玩。每次与父母往来于柳条边的时候,我总是对两个紧紧相邻的高高的土台感兴趣,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意味这什么。这年少的疑惑也一直存在于心。问起父母,他们也说不出一二,因为此时的柳条边已不再是几百年前的模样,留存的也只是一条若隐若现的土坝而已,原来上面种植着密密的柳树也因为现代化的建设而将被砍尽,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种植的榆树。等我再长大一些,读了中学,为了知道这“边内边外”的由来,特意查了资料,才知道柳条边的含义,而那两座土台,在清代是被称作“双楼台”,作用就相当于长城上面的烽火台一样。

我借着柳条边的名义浅语了父母的爱情感谢他们的爱情,让我能够来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柳条边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同时也见证了父母的爱情。虽然柳条边如今已然面目前非,但是我相信它的意义仍会一直留存于我的心底,经久不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1373/

边内边外的评论 (共 7 条)

  • 岁月如歌
  • 王东强
  • 雪
  • 鲁振中
  • 浪子狐
  • 程汝明
    程汝明 推荐阅读并说 我借着柳条边的名义浅语了父母的爱情,感谢他们的爱情,让我能够来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柳条边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同时也见证了父母的爱情。虽然柳条边如今已然面目前非,但是我相信它的意义仍会一直留存于我的心底,经久不衰。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