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季节里,那一抹温馨的阳光

2017-11-26 21:24 作者:航宇生命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季节里,那一抹温馨的阳光

从那天起,我总是认认真真地走在一条铺满阳光的、铺满心的幽径……我知道,我是从铜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虽然脚印曾被岁月的风霜一层层地覆盖,留下了片踪只影,可这座矿山给了我丰满的人生。也就在那年的那月,走近那些义工和那些一段段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故事后,我终于融化在充满爱意的森林,一直向前,没有迷路。

——题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过的还是一个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但是,我懂得帮助他人最美好的那份情感……如今回忆起来,那心头存贮的那些本真,还是没有溜走、还是没有变味,依然碧绿,每天迎着最早的阳光,化作一股圣洁,滋润自己的人生

“我是一名矿山工人,我娘没文化,但她很善良,经常帮助更贫困的人。”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这是谢启华从小受到的朴素教育。

生活的贫苦总会让人早熟。作为家中四兄弟的长子,早早就懂事了。谢启华今年59岁,小时候体会最多的是生活无奈。1970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严重缺乏,每餐只能保持稀饭,却不是浓稠的那种,另外加点野菜。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讲,恰是长身体的最佳时间,许多时候想要吃饱就是一种奢望,更何况下面还有弟弟。无奈的生活让谢启华怀有一个想,帮助父母共同撑起这个家,让日子有个好盼头。除了平时刷刷碗筷扫扫地外,到了周末,身上捂着半个红薯,他就乐开了花一样,与朋友三三两两约着到山上找柴。因此,他每次背回来的柴,重量总在悄悄上升。这一些,或许在成年人看来只有那么一点点,但对于他来讲,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足够让一个13岁孩子的内心澎湃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体魄、胆量、见识、责任总是在这样的情况中不断变化着……

一份特别的礼物深深影响着谢启华。至今,他还清晰记得那一次从山上担柴回来的途中,看到邻居奶奶蹒跚地提着水,前进的步伐总是那么缓慢、沉重……放下自己的柴,他仅仅用了八分钟左右,就帮老奶奶的水送到了家。让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八分钟,对于他来讲是如此简单的事情,老奶奶却特意送了他一个大大的红薯。他很明白,这个红薯在那个年代对她是多么重的一个分量。随后的日子里,他总喜欢替老奶奶做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就是这么一件事情,掀起了一个年轻人内心的波涛,懂得了帮助他人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知道自己很渺小,其实就是一滴水,所以需要汇入海洋……当然,当爱的阳光灿然一片天空、灿然一段岁月,并照射到自己身上……这时,我想这一切应该储存在自己心灵的一个角落,然后毫不保留地反射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曹立心里想着,或许老婆去哪里耍了,晚上总会回家来了。带着这样的侥幸上完下午的班后,班组的几个人去喝朋友家的喜酒了。作为班长的谢启华敏锐发觉曹立有些不对的感觉,询问才知道原因。

原来,曹立的妻子一大早就拎着水桶,到毛竹林山的山脚去打山泉水了,直到中午吃饭还不见人影,不仅家里看不到拎出去的水桶,关键是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曹立的心里逐渐感觉不对。

“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记得电话联系我。”看着心事重重的曹立,谢启华强调。

手机一次又一次打开,一秒、一分钟、一刻钟、一小时……时间在变,却没有期待的信息,心跳一下比一下跳得高。

一直到了晚上,曹立的妻子还是不见人影,谢启华与曹立就开始电话询问亲朋好友,可惜电话的那头总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后来,他想起曹立的妻子信佛,或许在山上的庙里,可惜,还是了无音讯。曹立的心犹如七月的天火辣辣的,妻子在何方?她的生活好吗……

第二天刚到铸造公司上班,谢启华就把这消息传达给了领导、同事。作为礼村义工的组长,谢启华平时的影响力可谓不小,大伙都与他为中心,通过贴传单,发微信,方圆几十公里的山上、稻田、水沟,两人为一个小组骑车寻找……于是,一场帮扶寻妻之路就这样铺开了。

七月的铜矿犹如一个火炉一般,晚也是热乎乎的,满山的草丛灌木都是那么强劲有力,随风摇摆起来给人一种轻盈舞蹈的韵味,一个不注意,却被它吸引了。

曹立的妻子在毛竹林山山脚打水时,受到鱼腥草的诱惑和大自然美丽画卷的吸引,加之上了年纪头脑有点不太清晰,一步一步沿着大山深处走去,迷失了自我……这一个迷失让她在树林找不到目标,苦苦地挣扎了整整四天。

6天5夜,煎熬的6天5夜,谢启华带领着礼村的义工,从早上到傍晚车子不停,从傍晚到夜深手电不灭,步伐或快或慢,一切只为了跑赢时间,因为错过最好的时间,那将是更为严重的大海捞针。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德兴、上饶的相关组织也加入到寻找的队伍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6天,铜埠的两个渔民传来了久违的好消息:曹立的妻子在铜埠这个鱼水之乡。顿时,大家沉重的心一下子落了地,也不顾疲惫的身子,大家一起为之欢呼起来……

一颗种子,一阵微风,蒲公英就能营造一片美丽。风越长久,蒲公英飞得越远,无论是多么偏僻、多么荒凉的地方,蒲公英都愿意留在那里,这是对世界多么无私的爱。我愿意做一朵蒲公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

疾病,对于任何人来讲,都像魔鬼一般对其避而躲之,因为它犹如吸血鬼一般,总是把你慢慢折磨、榨干。对于这样的不幸者,内心更盼望有一种精神的依托。

60多岁的徐良清就是这样一个不幸之人。退休之后,他所患的脑积水日益加重,肢体器官功能缺陷,直接造成了下肢行走困难,不得不日日夜夜卧在床上。把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折磨得一贫如洗。这样的不幸,对于普通家庭来讲,真的是印了那句话,“三代人的努力,也抵不过一场大病地掠过”。

原本以为那片山上,就算没有茂盛的树林,也会有绿色的小草吧。为进一步了解情况,给这个家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谢启华叫了两个义工的同事走入了这个家庭。他说,第一次走入这个家庭,味道有点重,做饭可用的电器只有那口电饭煲,显得那么贫寒;卫生间也被破损的水管飞溅出的线形般水柱折磨得狼狈不堪了;墙壁上的电线犹如打死的蛇皱皱折折,显然已经严重老化……或许只有那台捐赠来的电视机还值点钱……说到这里,谢启华心里的那种酸味不听话地涌上了心头。

破损的水管、老化的电线等,对于干了39年电工的谢启华来讲,都是小事一桩。需要什么,义工们自己解决就像歌词里面那样唱的那样:“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切,徐良清看在心里。当谢启华来到他身边,弯下腰看望他时,徐良清弯折的眉毛下,枯灯般的眼睛瞬间放射出一丝柔美,但又显得有点惆怅。

“走进他时,他那双眼珠几次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进入了我的心里,给我心里灌输了一种混杂的力量。”谢启华道出了当时感受到的那种力量。就是这种感情,让谢启华的心里对这个家庭有着怜悯,又有着一种亲人的混合情结。

两年多以来,谢启华总会有意的时不时来到这个家庭,做着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用他的话讲,“我家住在30栋,他家住在21栋,那么近,方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0779/

季节里,那一抹温馨的阳光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轻风伴月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王东强
  • 紫色的云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