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基因研究

2017-11-23 21:16 作者:大鑫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基因研究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深受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和人民的认识和认同,成为促进国家间合作、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当前深化国际间合作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丰富和发展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相关的理论内涵,使其迎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来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路径,促进国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明确,并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文化基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有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策略,以促进这一人类共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中国文化基因;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现代化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互相融合、共同促进的产物,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创城与创新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主题的报告中,用了一章(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来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念和主张,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促进作用。实际上,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文化存在诸多的相同之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无形之中具有中国的文化基因,对于这些内容的研究是我们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牢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于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认识和界定。早在2012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上,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进行了广义上的界定,即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种对人类共同体概念的界定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发展的战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科学论断,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国际体系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各个国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利益交集,也为国家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利共赢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分享、合作、共赢和包容的基本内核,这也成为指引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理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实际上,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理解还可以站在国际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进行。2014年,国际社会联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的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这一发展理念的强调。这种概念的界定更多地是站在人类共同利益和发展的视角,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间、民族间、地区间、企业间、家庭间、个人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和共生共利共荣发展理念的实现。

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国家间关系更加密切和重要的基础上提出的时代性论断。在当前的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并且国家间对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对于在和平环境下实现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共同性认识,使得更多的国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能够逐步融合,形成共识。同时,近两年国际社会发展的事实也证明,国家间的关系逐渐由竞争为主向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使得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关系逐步侧重于共同利益的寻求,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深化两个、甚至更多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激发自身的发展活力和效果。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发展背景,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趋于患难与共的发展趋势。再者,和平环境下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集中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效果的好坏,即更多的国家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焦点放在了自身的发展综合实力,而对于国家来说,综合发展实力的提升更多地集中在与他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即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借助他国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求同存异国家关系处理原则的创新性应用。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理念不断融入各国长远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已有的矛盾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契机,从而促使更多的国家围绕着同一目标长期不懈地努力奋斗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也为将求同存异原则深入贯彻到国际关系处理之中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变得更加宽阔,发展机遇也更加丰富。例如,我国根据国际关系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需要,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了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让各个地区的优势资源能够通过这一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纽带得以传播和影响更多的人。从国际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特点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处理相关利益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对求同存异国际关系处理原则的一种新的运用,即在符合各个国家共同利益的情况下,通过相互磋商,将利益上升为发展的理念和目标,从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优化国际社会发展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当前整个国际环境的发展来看,和平发展环境是我们需要珍惜和不断创造的,而发展是实现和平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国家之间的发展关系虽然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但是一些破坏和谐关系的因素仍然存在,诸如贸易保护主义、文化渗透等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和构建迎合了国家社会发展环境优化的需要,为国家之间共同利益的形成和维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正是基于优化国际社会发展环境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借助这一发展契机来深化自身的良好发展,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和平与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提出的科学的人类关系处理方式,其对于国际关系的优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良好发展,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而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来说,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公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宏观环境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国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促使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宏观环境趋于和平和稳定,但这并不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存在威胁性因素,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核武器扩散、领土争端等影响地区稳定的因素正在逐步呈现,严重挑战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在这样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存在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的发展真正进入和平稳定时期,是我们当前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初衷和良好愿望。毋庸置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协调区域乃至国际间和平发展关系深化的关键性渠道,这种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所提出的发展思路,符合各个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例如,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方法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能够为相关利益方寻找到一个和平谈判和磋商的切入口,使大家能够真正地坐到一起,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有效避免武力解决争端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而我国提倡建立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则迎合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迫切需求,用一种和平建设的方式来疏通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联系,使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能够以良好的方式不断地强化,从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

从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通常是以国家为单位来进行发展和交流的,而国家建立的基础,就在于共同的利益和思想文化,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的民族信仰,能够深化每个国家公民内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其能够以奋发向上的激情来投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对于世界来说亦是如此,良好的思想文化能够凝聚人类发展的动力,使各个国家的人民能够朝着共同的方向来努力,从而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地理、风俗民情等情况的较大差异,能够为世人所普遍接受的思想文化往往并不多,这就需要从宏观的共同利益出发来寻求相应的文明脚印,通过深挖来发现能够普遍认同的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和认同,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共同体这一概念对于自身、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开始致力于通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这种基于人类所普遍向往的和平与发展的理想目标基础上所提出的发展理念,迎合了大家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激发人类社会发展活力的关键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利益是维系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目标,也是促使国家间合作交流的重要契机。国际社会的治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借助于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来引导更多的国家参与其中,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提供长期发展的动力。基于整个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所形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家和公民的长远发展确定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即创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的良好发展之中,通过和平共赢的方式来实现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1+1>2的目标。例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使大量分散的建设资源和力量能够有效地凝聚到一起,提升沿线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创新的活力,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近两年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当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只有良好的国际宏观环境,才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因此,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表现中国国际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举措,通过共同体构建的提倡,能够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尽可能地凝聚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来投入到国际关系的发展之中,并借助国际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一道为人类社会的良好发展而奋斗。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文化基因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提倡构建的新型国际发展思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这对于激发广大中国人民参与到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文化影响,也是凝聚中国力量进行共同体构建的软实力之所在。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和”文化

“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文化内涵和原则。中国的“和”文化是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积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通过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和合作共赢是中国“和”文化的时代价值的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和”文化的基因主要体现在其内涵和构建的原则等方面。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和”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理念。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只有保证这种基础性关系的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能够有良好的环境支撑,如果违背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天然基础将会失去,建设的根基也将不会牢固;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主体虽然是国家,但是国家实际上是个人共同利益的代表,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人与人共同体的一种升华,其中蕴含着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和”文化,是凝聚共同体发展动力的重要渠道。

其次,“和”是构建良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倡导,只有通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严格遵守和谐共赢的规则,将“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和平发展”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这种人类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中国的“和”文化属于一脉相承的关系,是我们深化和发展良好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良好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国家自身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优化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促进和谐国际关系的确定和发展。并且在当前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通过和谐、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国家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实现多边共赢,实现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那种以牺牲多个国家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一个国家强大和发展的思想,是与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违背的,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容易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二)文化自信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自信的魅力所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倡和完善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形成了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基本框架的自信体系,助推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良性发展。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了充分的精神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性的共同课题,需要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参与,将相应的规则和内容落到实处,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国际关系发展的功能。而国际关系发展的复杂性,使得人类共同体的构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良好的发展。相对来说,国家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即国家在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往往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为目标和动机来进行,如果某项活动对于该国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则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就不会太明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只要遇到困难就会轻易地选择放弃,因此,如何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和创造出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国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点来做引导,就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自信,能够带动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国家和公民,对人类共同体的构建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更多的国家、资源融入到建设之中,强化和发展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力。

(三)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更多的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步实现,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变为实际仍然需要人类的不断努力才能够实现,只有通过坚定不移的实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够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良好的发展。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所沉淀下来的丰富的精神气魄,塑造了中国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能够迎难而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任何困难,从而实现人类命运的共同发展。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倡导者和引导者,中国通过自身的文化、经济等优势来引导更多的国际资源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参与到区域性、国际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促进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众多的国家和人民,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更加地健康和稳健。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可以看到中国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力。

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策略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充分掌握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重要性和其中的中国文化基因,并不代表构建目标的真正实现,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点滴的实践,才能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得以有效实现,并造福各国人民。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即以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发展规律为依据,来开展良好的实践。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坚持国家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体是国家,只有充分尊重和肯定国家在共同体构建中的价值、意义和重要性,才能够调动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自身的充分资源和能力来投入到人类命运共同的构建之中。并且国家具有趋利性的特点,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就需要使其认同,通过人类命运共同的构建能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充分的利益。基于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持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利益。

(二)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在当前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国家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并且,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同时,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国际发展思路和战略是难以维持国际社会的良性发展的,这就需要对发展的理念进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首先,要使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家深刻认识到命运共同体对于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高度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体性,能够在平时的发展和合作过程中坚持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其次,要克服传统局限的发展观念,以全局的意识来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充分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于国家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四)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多样性的特点仍然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格局。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参考文献:

饶世权,林伯海. 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15-19.

刘传.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质疑、争鸣与科学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1):85-90+92.

明浩.“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23-30.

叶小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5+7.

张三元. 开放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 《广东社会科学》,2017(04):59-65+25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046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基因研究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