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东方红》说起(中)

2017-11-22 09:53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东方红》说起(中)

于是就有了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俩。

一种说法是,1942年,陕北农民李有源根据当时流传的《骑白马》的曲调创作了《东方红》的第一段,据其孙子说,与那个农民看到佳县县委门口的大幅标语“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有关,这似乎很不靠谱。另一种说法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号召边区北部的贫苦农民上南部开荒大生产,1944年天,李有源创作了《移民歌》,《东方红》这一段为《移民歌》的第一段。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在文章《移民歌手》中载有《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的9段歌词,奇怪的将作者标为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

1944年秋,为创作歌剧《下南路》,一批延安文艺工作者(有贺敬之、刘炽、张水华、于蓝、张鲁、关鹤童、马可等)到陕北葭县体验生活,遇到了正在教唱歌曲的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俩,第一次听到了《东方红》,认为很好听,除了有陕北地方风味,也很有时代特色。于是就由刘炽改词、将《移民歌》用在了歌剧《下南路》中,结果一炮打红。

关于《东方红》的歌词,有些诡异的是这首歌首先是在葭县通镇完小由学生们学唱,后来才逐渐传开的。李锦旗就是当时的音乐教员,而当时李增正是该校学生。同时,李有源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虽然会唱民歌,可是没什么文化,而李增正当时年岁尚小,没有《东方红》唱词中所表现的思想境界,如果用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分析,李有源叔侄会不会就是一次侵犯知识产权、会不会就是一次剽窃呢?

也许,《东方红》是那个音乐教员李锦旗创作的,由移民模范李有源唱了出来,而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俩是重要的传唱人。可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随着东北战场的胜利、随着国军一败涂地,随着解放军的风卷残席,随着北平改为北京,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随着“毛主席万岁”响彻云天,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改编的《东方红》也随之传遍了全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中国成立后,《东方红》在词作者的署名上出现过传奇性的变化:1949年至1950年只注明是陕北民歌;1951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陕北民歌选》中收录的《东方红》的前身《移民歌》的作者是李增正;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印刷的《中国革命民歌选》和1953年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民歌选》中所收录的《东方红》的作者仍然是李增正。

到了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在会上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被称为人民歌手。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随着毛泽东的崇高形象、随着《东方红》的流行,李有源作为作者也被民众广为认知,其“创作故事”曾被编入中小学教材、拍进电影和电视。

1955年5月,李有源患肝硬化去世,时年52岁;李增正于1977年去世,时年59岁;后来当过西宁市农牧局长的李锦旗一直活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李有源病逝20年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部还曾为佳县划拨专款,让佳县文化馆修葺李有源的墓地,在所立的墓碑上书“《东方红》作者李有源之墓”,就是没有料想现在很多乐谱上将《东方红》的词作者又改为了模棱两可的陕北民歌。

《东方红》从《芝麻油》变成《白马调》是一变,从《白马调》变成《移民歌》是二变,从《移民歌》变成《东方红》的第三次改变就完成了最后的凤凰涅槃。

1945年9月,词作家公木与当时组成的东北文艺工作团的全体成员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几千公里的路程全部是步行,行程长达50多天。公木在行军途中,曾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共有37行。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据公木回忆,这是在行军途中唱那首《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当时并未意识到这将成为后来的著名歌曲《东方红》其中的一个唱段,他认为不必说这就是他的创作,更多的可能是听了大家这么唱,他才这样写出来的,因为在行军途中,曲调朴实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移民歌》被大家反复传唱,不少人有的人都会乘兴编些新词接连着唱下去。

那支来自陕北的东北文工团在徒步横跨陕西、山西、河北、热河、辽宁5省,终于抵达沈阳以后,在准备演出节目的时候,大家想到《移民歌》中有歌颂伟大领袖的句子,就决定把它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于是由公木、刘炽、雷加、严文井、王大化等人聚在一起参与歌词创作,由公木执笔负责记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共凑成了4段,之后公木又对歌词进行了整理修改,这就成了《东方红》最开始的雏形。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儿哪儿亮,

哪儿有了共产党,

哪儿人民得解放。

共产党,老百姓,

民主联军子弟兵,

军民合作心连心,

保家卫国享太平。

1945年11月初的某一个晚上,那支东北文工团正式登台演唱,据公木回忆,当时台下黑压压的坐得满满当当的,虽然早已是冰天地,可是会场热气腾腾,连公木这样的一些平时根本就不会唱歌的同志也跟着上台充数,摆摆阵势。这次演出,报幕词就是“《东方红》——陕北民歌”。于是,《东方红》这首歌就在沈阳十分隆重的诞生了。

到了1946年秋间,当时已经调到东北大学工作的公木应校长办公室主任黄耘所求,就将再次改写的4段《东方红》歌词给了他,歌词是这样的: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像太阳,

照到哪儿哪儿亮。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哟,他给人民出主张。

共产党,解放军,

中国人民的解放军,

处处为着老百姓,

呼儿咳哟,家家都过好光景。

全中国,老百姓,

坚决拥护解放军。

军民合作一家人,

呼儿咳哟,消灭蒋匪享太平。

于是,这首由东北文艺工作团在沈阳集体改写并由公木执笔整理的《东方红》就是以后被正式肯定、被全国传唱的《东方红》歌曲的初稿,虽然传唱中有些段落文字有所变动,但改动不大。这首歌曲在解放战争的气氛中开始传唱,随着解放军的进军步伐就从白山黑水传到长城内外、大江两岸,就成为解放区最受欢迎的歌曲,也就开始登上了广播电台的歌单。

关于《东方红》,作曲家贺渌汀曾在延安时期把这首歌编成混声合唱曲在公开场所多次演唱,受到广泛的赞誉。但由于改编的曲调过多的强调了它的民歌色彩,作为领袖的颂歌就觉得不够饱满。于是在1951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前夕,那个写过《春节组曲》和《社会主义好》的作曲家李焕之又一次改编了此曲,放慢了歌曲速度并运用转调手法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升华,就使得音乐形象更显辉煌,《东方红》作为一首恢弘的颂歌也就基本定型。

其实,无论是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无论是刘炽、公木还是贺绿汀、李焕之,都曾为《东方红》的普及与传唱付出过很多努力,都是不可忘却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0200/

从《东方红》说起(中)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