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绝·嵌名伍筱影题诗

2017-11-17 17:39 作者:上官亲民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嵌名伍筱影题诗

2016年10月7日

伍弄筝成试放中,

筱篱上白过蜻蜓。

影从鸿羽能飞起,

缘自可依风未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

风筝,别称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小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从花草鱼虫、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风筝样式有雄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鸳鸯、喜鹊、鹦鹉、双鱼、青蛙、龙头蜈蚣、脸谱等等,这个没有一定之规,是完全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设计,只要有想法完全可以充分付诸行动。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据说风筝为墨子(墨翟)发明,《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鸿书》上说:“公输子制木鸢以窥宋城。”《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而以《吕氏春秋·类》记载:“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鸢。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田悦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从记载看,最早的风筝并不是以纸制作,而是木制的,称之为“木鸢”。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风筝最早是用于军事,自唐代以后才逐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唐代(618-907)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而节日的盛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作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在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儿童放纸鸢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从五代(907-960)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中国到了宋代(960-1279),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客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宋代周密《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还有“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清时代(1368-1911)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清代曹芹《红楼·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清代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传说清朝慈禧叫太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近现代金铁庵著有《风筝谱》。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相关著名艺人有魏元泰、陈善庭、张衍禄、牟秀兰、郭遒馨、胡敬珠、杨同科、杨万善、韩连溪、康万香、孙永春、张效东。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中国地域辽阔,风筝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种类、样式和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四川、广东所制的风筝最为着名。山东省潍坊市从1984年开始举办风筝会,每年4月都有来自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一同放飞希望。广东省阳江于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风筝之乡”,此后,阳江市把每年重阳节定为风筝节。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空地上,“汕头风筝王”陈旺松放飞了一个一百多米长的“龙头蜈蚣”风筝,这个风筝把一个小学生带上了天空,实现了风筝载人。2011年4月16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在此间宣布,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14年8月5日,一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章鱼”软体风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希拉穆仁草原举行的草原风筝节上放飞升空。这只软体章鱼风筝曾是世界最大风筝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由来自天津的黑哥风筝队于2013年历时3个月制作而成,要放飞这只最大的风筝必须由草原上的重型推土机牵引。2015年4月4日,重庆武隆2015国际风筝放飞节开幕,专业人士现场举行6000米世界最长风筝放飞表演,远超原来50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该风筝由2000片印有“中国梦”的片叶组成,全部放飞升空需要花上6-8个小时。风筝从唐宋年间开始就已向世界流传。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朝鲜;而后传至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在欧洲工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里对于中国风筝的记载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嵌名题诗的诗人简介:伍筱影,笔名白羽依,网名翩翩风影,女,广西人,现居广东佛山。高级工程师,任职佛山市禅城区综合城市综合管理局。《关雎爱情诗》杂志著名诗评人。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发表有格律体诗词、现代诗歌、诗歌评论及声像作品,作品散见于《关雎爱情诗》、《广安日报》、《芜湖日报》、《中国梦文学网》、《新华文学》、《电视诗歌散文》、《笔山诗苑》等文学刊物、网站与音视频媒体,及微信公众号,有作品被推荐。代表作品《花岛醉荷》、《诗的洪流,诗的海洋》、《今夜,我在乌镇等你》等。有诗歌入选《山境---“安居杯”第三届地学诗歌大赛诗选》、《“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作品选》、《中国百年新诗经》等多种精品选本。荣获《关雎爱情诗》2014年年度诗评奖;荣获《中国梦文学网》“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新诗百年最具活力诗人”奖;其作品《涠洲岛的浪漫》在2016年《中国梦文学网》“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征文中获“诗歌”组银奖,出席了“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9610/

七绝·嵌名伍筱影题诗的评论 (共 9 条)

  • 鲁振中
  • 浪子狐
  • 江南风
  • 心雨
  • 紫燕之约
  • 米小米
  • 心静如水
  • 王平如是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