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绝·嵌名钱轩毅题诗

2017-11-13 14:43 作者:上官亲民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嵌名钱轩毅题诗

2016年8月3日

富贵孙枝串满钱,

荣华榆长过翻轩。

只因木发也弘毅,

今已成材立在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

榆树,别称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榆、白榆、榆树巧儿(榆钱);榆树属榆科落叶乔木,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树干直立,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稀淡褐黄色或灰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单叶互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花两性,早春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紫褐色,聚伞花序簇生;翅果近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东北较晚)。榆树生于森林草原、干草原以至荒漠带;在居民区周围也有零星散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新疆天山可达海拔1500米,在陕西秦岭可达海拔2400米,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榆树是喜光阳性树种,对气候适应性强,在寒温带、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均能生长。耐寒性强,在季绝对低温达-40℃~-48℃的严寒地区(内蒙古海拉尔),也能生长。抗旱性强,在年降水足2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的干旱地区能正常生长,但必须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低地。喜土壤湿润、肥沃,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干燥瘠薄的固定沙地和栗钙土上也能生长。耐盐碱性较强;在含0.3%的氯化物盐土和含0.35%的苏打盐土时尚能生长。不耐水淹,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洼地,常引起主根腐烂。此外,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也较强。榆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生长快,寿命长,一般20~30年成材。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生长量也有明显的差别。同样18年生植株,在土壤肥沃、水分况良好的条件下;比生长在土壤较瘠薄的材积量要高出近1倍。据辽宁省西部防护林区调查报告,在冲积性壤上和厚层褐色土上,生长比在沙土和盐碱土上快2~4倍。可采用植苗和直播两种方法造林。白榆可用种子育苗。榆树是良好的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唯病虫害较多。榆树木材直,可供房屋、车辆、农具、器具、桥梁、建筑等用。枝皮纤维坚韧,可代麻制绳索、麻袋或作人造棉与造纸原料;树皮内含淀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称榆皮面。掺合面粉中可食用,并为作醋原料;嫩果、幼叶可食或作饲料;种子榨油;幼嫩翅果与面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医药和轻、化工业用;据测定,每100克榆钱含碳水化合物8.5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膳食纤维1.3克,矿物质3.5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维生素B1、B2各0.1毫克,烟酸1.4毫克等。榆钱的含铁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红柿的50倍。榆树以果实(榆钱)、树皮、叶、根入药。榆钱果可健脾和胃, 治食欲不振;有清热安神之效,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有清热解毒,杀虫消肿的作用,可杀多种人体寄生虫,同时,榆钱还可通过利小便而消肿;榆钱味辛入肺经,能清肺热,降肺气,榆钱种子油有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故可用于治疗咳嗽痰稠之病症。榆钱也是防病保健的良药。榆钱具有通淋、消除湿热等功效,主治妇女白带多、小儿疳积羸瘦;外用可治疗疮癣等顽症。中医认为,多食榆钱可助消化、防便秘。关于榆树药用《本草纲目》、《本经》、《别录》、《救荒本草》、《古今录验》、《千金方》、《普济方》、《外台秘要》、陈承《本草别说》、《子母秘录》、《千金髓》、《必效方》、《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医书都有记载。榆钱的吃法多种多样:一是生吃。将刚采下来的榆钱洗净,加入白糖,味道鲜嫩脆甜,别具风味。若喜吃咸食,可放入盐、酱油、香醋、辣椒油、葱花、芫荽等作料。二是煮粥。将葱花或蒜苗炒后加水烧开,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继续煮5~8分钟,加适量调料即成。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味美无穷。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就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新”的诗句。三是笼蒸。先将榆钱洗净,拌以玉米面或白面做成窝头,然后上笼蒸半小时即可起锅。或将洗净的榆钱拌上面粉,搅拌均匀,直接上笼蒸熟,再放入调料。四是做馅。将榆钱洗净、切碎,加虾仁、肉或鸡蛋调匀后,包水饺,蒸包子,卷煎饼都可以,味道清鲜爽口。叶、嫩枝及果在青鲜状态或晒干后为家畜所喜食,但牛、马采食较差。内蒙古牧民常将其叶放入酸乳中,饲喂幼畜,为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榆树主产于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甘肃及新疆等省(区)。西藏、四川北部江下游各省也有栽培;朝鲜、苏联、蒙古也有分布。榆树是榆科榆属植物的总称,全世界有40多种,中国有25种6变种,另引入3种。主要种类有白榆、榔榆、大果榆、春榆、杭州榆等。榆树种类介绍:1、春榆:落叶乔木,东北产,皮灰色,叶椭圆形,花淡黄色,木质中硬。湿木容重参考值约702公斤/立方;采伐后的树木,木质似青榆,用于制作家具、房屋装修、胶合板、车船器械、工业用材。2、裂叶榆:材质基本同上,变异性大。3、青榆:落叶乔木,东北产,湿木容重参考值约696公斤/立方,木质紧密,心材硬,花纹美,中材纹顺而美观,边材硬柔有弹性,采伐后的树木,适宜制作家具、装修、胶合板、车船器械、雕刻或工业用材。4、黄榆:落叶乔木,山西、东北等地产,湿木容重参考值约660公斤/立方,木质比青榆变异性小,纹理细匀,木质颜色黄褐色。采伐后的树木,适宜家具装饰用材、胶合板、车船器械、工业用材。5、白榆:又称榆。古孙炎:“榆白者名”,常作重屋的梁;文选晋左太冲魏都赋:“撩复结,乐栌叠施。”白榆安徽产,湿木容重参考值约767公斤/立方;山西、河北、东北、山东、江苏等地都有。树皮灰褐色,裂沟浅,内皮柔韧,边材窄,中材暗紫灰色,心材黄色,纹理美观直顺,结构粗,易开裂;木材适宜做家具、车辆、农具、包装等材料。6、东北榆:东北产,树皮灰褐,沟浅开裂,内皮浅黄红色,湿木容重参考值约681公斤/立方;采伐后木质边材暗黄,中材灰黄褐,心材硬亮;木质纹理粗直,花纹美观,木质重绵,锯切板面呈毛状,刨削后光亮,油漆后近似水曲柳,但不如水曲柳的纹理硬柔;木材用于建筑、车辆、胶合板,家具器物制作。7、大叶榆:东北产,木质似白榆,但比白榆好,湿木容重参考值约670公斤/立方;用于制作家具、装修、胶合板、车船器械。8、榔榆:浙江产,落叶乔木,树木高大;榔榆八月生荚,刺毛质裂;采伐后的榔榆,湿木容重参考值约899公斤/立方;可制器具,但注意木质易裂的工艺处理。9、红鸡榆:木质与榔榆相同。10、山榆:木质次于其他榆木,利用价值不高。11、钱榆:安徽产,湿木容重参考值约766公斤/立方;采伐后的钱榆,似山西产的榆树。12、红榆:又称千金榆,是稀缺的树种,常用于绿化,树皮红褐色,也叫赭色;叶同榆树叶,厚而光亮,小树也可培养为盆景;红榆心材、中材、边材的颜色区别不太明显;红榆木质黄白略带淡红色;红榆材质纹理交错,质坚韧,急火干燥易变形;一般用于工具、器物的制作。13、榆树:山西产,采伐后的树木,湿木容重参考值约810公斤/立方;落叶乔木,开小花,翅果叫榆钱,皮磨细后筛面,用水调和成香剂,粘性好,就湿捣烂成糊状物,可作为粘接瓦石的浆料,其木材可供建筑和器物用。据植物化石和孢粉分析资料,榆树是显系于新生代第三纪地层的古老树种之一,在中国的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的低山、河谷地带就已经有分布。新疆库车和昌吉、山西太谷、河南三门峡等地先后发现第三纪植物化石中已有榆树化石。历经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榆树仍存留于华夏大地,成为天然植被的组成树种。榆树在中国栽培的历史起源很难以考证,但有着几千年的栽培利用历史。榆树在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榆”象形文字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对榆树有了广泛的重视。《管子》书中说“五沃之土其榆条长”认为五沃土壤适合栽植榆树。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植榆的载述,《诗经·陈风·东门之扮》有“东门之枌,”句,说明陈国都城东门植有榆树。著名的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所在的那棵树就是榆树。据《韩诗外传》载“楚庄王将伐晋令曰:‘敢谏者死。’孙叔敖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方奋翼悲鸣,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其后也。’”由上所见中国古代植榆的最早时期当在殷商时期最迟不应晚于春秋时期。秦汉时期植榆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植榆活动。《汉书·韩安国传》载“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是说秦国大将蒙恬率军在北方抗御匈奴时,植榆树形成密林以为城塞,使得匈奴骑兵不能轻易南下袭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绿色长城。榆树作为“和亲树”,见证了两千年前汉代的“昭君出塞”,路经“秦直道”;也见证了七百年前元代成吉思汗女儿监国公主下嫁汪古部,驻牧“丰州滩”;还见证了三百年前清代固伦淑慧公主的“满蒙联姻”,落户巴林右旗。除了栽培,食用的记载也很多。据《尔雅》记载,榆皮(榆白枌)荒岁农人食之以当粮,不损人。嘉佑年中,过丰,沛,人缺食,乡民多食此(榆皮)。《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所以是随着夏商周至明清等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榆树天然林及人工栽培林得到广泛的发展,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榆树很早就受到国人的喜,成为历代文人讴歌的对象,留下很多有关榆的诗词。《诗经·国风·唐风》中就有“山有枢,隰(xi)有榆”的句子,意思是说,高处有枢(刺榆,榆树的一种),低洼的地方有白榆。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也提到了榆树:“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树和柳树把屋子的后面都遮蔽住了,表现了他归隐田园后优美生活环境。“天上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高枝不知几万丈,世人仰望徒攀援”则是赞扬了榆树的高直、神异的特性。说到桑榆代表晚年时光,最著名的诗莫过于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句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上了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很不方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很有同感。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感叹时光流逝,晚景凄凉。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以后就写了这首诗回赠。刘禹锡一方面对衰老很有同感,承接了白居易的诗意,但在诗的第二部分则一改忧虑的语调,写出了人老了,阅历也更丰富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去勉励和安慰,尤其是最后两句,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烘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息的精神。不过,诗人们吟咏最多的还是榆荚,也就是榆钱。北周文学家庾信《燕歌行》诗曰: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是说新开的榆钱小巧精致就像铜钱一样,后来就称为“榆钱”。唐·施肩吾《戏咏榆荚》:“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李商隐《和人题真》:“榆荚还飞买笑钱。”宋·苏轼《榆》:“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清·陈维崧《河传弟九体·榆钱》:“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现代很多作家也写过很多和榆钱有关的作品,如刘绍棠就写过《榆钱饭》,榆钱饭体现着农家的生活好坏,让人感慨。榆树名字来历的传说:从前有一个仙女,以各种花草树木为食,夜里从来不睡觉。有一天,仙女吃了一种树木的叶子,忽然觉得很困,甜甜地睡了一大觉,醒来觉得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就给这种树起名叫“愉”。后来人们把“心”改为“木”变成了“榆树”。榆树在古代还被人视为吉祥的象征。蒙古族人举行婚礼时,常用榆树挡住门口,不让新娘通过,就是说榆树有辟邪的功能。榆钱,是榆树的花(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榆钱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榆木,素有“榆木疙瘩”之称,言其不开窍,难解难伐之谓。其实,老榆木更象一个善解风情的“市场”老手,不管是王榭堂前,还是百姓后院,都见它的潇潇伫立的身影,豪放爽朗的笑声,点缀装饰的才情。雅俗共赏的老榆木,以自己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占据着市场巨大的份额,赢得了众人一致的好评和赞赏。榆木木性坚韧,硬度适中,力学强度较高,纹理直或斜,结构略粗,有光泽,具花纹,因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等优点,为上等用材;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等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随处可见。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榆木与其它材质共生,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随时可见榆木家具的踪迹。榆木家具制作年代跨度也大,从明早期至清晚期从未停止生产,其演变过程、地域特点都非常清晰。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为主,比如供桌供案,形制古拙,多陈设在寺庙、家祠等处,因而才能保留至今。有一榆木雕制的木盆,无漆无饰,经长久抚摸和空气氧化,包浆油亮夺目,木纹苍老遒劲。百年遗物,完整无缺,抚之心动如酥。仿佛抚摸岁月沧桑的容颜。现在市场上有一个说法,白木也可以收藏,是指明朝的榆木和清朝的楠木。但由于榆木的天然纹路美观,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质朴天然的色彩和韵致,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至今,榆木倍受欢迎,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就其历史而言,从有了家具的时代开始,便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味,一种格调。所以,榆木家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并玩赏。因此,在收藏榆木家具时,必须从工艺着手,雕工既要细腻,线条还要流畅;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观,还要看做工是否精细完美,如供桌用具的制作一般比较精细,其价值甚至要比一大件家具都要高。收藏家看它能否保值,主要有以下的考虑,一是形态美,家具的造型,无论繁复、简洁,都要看它是否耐看。二是材质优异,原木材料可以长久保存,这样,愈用愈温润。三是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隽逸,审美意向好。当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家具,也是难能可贵的。即便如此,若能拥有一两件榆木家具,也足以点缀居室,蓬荜生辉了。万载中华榆形成的文化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1984年在《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的专论中说得好,中国的“长城文化带”,是对古代不同文化系统南北关系求索的一把“钥匙”。今日观之,以榆树为载体的榆文化,很可能是这把金钥匙的一条绿彩带!我们有根据地认为,东方民俗“敬榆”就是敬祖。陕蒙榆文化,揭示的是上下三万年、纵横十万里的中华绿追求;是长城挡不住、岁月隔不断的中华绿情结。我们各民族的祖先,曾经与这可爱的榆树风雨同归;我们后辈,更应当与这可敬的绿魂永远同在!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用名诗断言:“久矣羲皇成邃古,天留草昧纪洪荒。”说野外考古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再现历史的完整。现在看,此言非虚!过去我们只知道北京猿人告别黑暗、走向光明,靠得是“钻木取火”,但未必知道首选的“木”很可能就是榆木!他们告别蒙昧、走向文明,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第一位绿色生灵就是榆树!难怪,中国人对榆树倾注了那么多的喜好与热爱。科学家宣布,榆树浑身是宝;军事家评价,榆树浑身是胆;艺术家形容,榆树浑身是美;文学家赞颂,榆树浑身是诗。从丝绸之路的“榆林窟”到京包线上的“榆林驿”,从老舍夸赞的“驼城”榆林,到海南宝岛的军港榆林,直至香港的“榆林书店”,草木传真情,地名见人心。由林脉看人脉,由人脉找文脉,中华榆都是有口皆碑、万民崇敬的“绿林好汉”、“草莽英雄”。它源远流长,雍容厚重,博大精深,历久弥坚,是中华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缩影!知名榆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位于张家口赤城县样田乡上马山村有两株古榆树,据赤城县林业局介绍,根据树的年轮得出这两株榆树迄今已有733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兄弟榆”。“榆树三兄弟”树龄龄450 年,此树位于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乡光辉村四社庙西屯。树高15米,胸径170厘米,树冠覆盖面积230平方米。主干低矮,三大主枝连生在一起。一枝向上,一枝平卧,错落有致,树姿十分优雅。传说很多年以前,这里有一个大财主,他有3个儿子。长大成人后,父亲要给他们分家立户,但3个儿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说只有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日子才会兴旺发达。父亲听了十分高兴。后来,他们的日子果然越过越好。去世后他们葬在一起,然后长出了这棵连体树,表明三兄弟世代同心。“古豹榆木树”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境内,树高近20米,树粗6.71米,主干粗大,其树身7人合抱才能围绕。树冠覆盖面积242平方米,树冠雄伟,挺拔高大,树根凸露地面,盘根错节,酷似蛟龙卧地。更为神奇的是树身表皮极似豹皮纹身,四季色变,甚为罕见。该树龄距今已有1600余年,全国范围内仅有四棵,被专家称为林木中的活化石。渤海之滨、青岛崂山道观三官殿“逢仙桥”畔,有株屹立山巅的“千年龙头榆”;《崂山名木》说明牌上写着:“千年龙头榆,唐代著名道人李玄哲亲手种植。高18.7米,树径122厘米,国家一级古树名木。”树干苍劲,扭曲虬螭,似一巨龙盘旋奔空,令人肃然起敬。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有榆木川景区,景区内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榆树林,沿滦河河岸呈狭长林带,又叫‘万亩榆木川’。明代朱棣皇帝曾在这里打过猎。”成林古榆,树龄大都在几百年以上,有缠绕在一起的“情侣树”,也有依偎在大树旁的“母子树”。在160公里的榆树疏林带,已发现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白榆古木有3万株。

被嵌名题诗的诗人简介:钱轩毅,笔名江西子轩,男,江西省修水县人。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华中师范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山谷凤巘诗社副社长、九江诗词联学会会员、某文艺月报签约诗人;原江西省教育学院校刊《耕耘》诗歌编辑。1985年起开始文学创作,累计发表散文与诗歌作品300篇(首),作品散见于《星星》、《耕耘》、《中国诗歌报》、《觅航诗报》、《青年诗历》、《庐山诗刊》、《江西诗歌》、《羲之诗画》、《浔阳晚报》、《诗歌月读》、《楼兰文学》、《修水报》、《九岭风》、《文学与艺术》、《诗潮》、《诗歌周刊》、《诗日历》、《关雎爱情诗》、《香山诗刊》、《长江周刊》、《黄河文学》、《雪莲》、《岷州文学》、《中国诗歌网》、《中国梦文学网》等报刊杂志与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有作品被专刊推荐;有作品被音视频媒介朗诵推广。诗作入选《世纪诗典》、《2016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好诗》、《2017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16网络诗选》、《2016江西诗歌年选》、《2017江西诗歌年选》等多种选本。荣获首届修水“宁红杯”茶文化书画大赛美术一等奖;《水的雕塑》、《阳光照在金丝皇菊上》两首诗在由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潮》杂志社、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江西修水县金丝皇菊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金丝皇菊杯”全球华语网络诗歌大赛中荣获银奖;荣获全国首届“七夕·华原杯”爱情作品大奖赛“十佳潜力作家”称号;荣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新诗百年网络最给力诗人”奖;其作品《试剑石(外四首)》在2016年《中国梦文学网》“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征文中获“诗歌”组铜奖,出席了“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9167/

七绝·嵌名钱轩毅题诗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