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难忘那杯阿婆茶

2017-10-30 17:49 作者:燕山樵叟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难忘那杯阿婆茶

四月的江南是个多的季节,一个雨霁天晴的上午,我开始了愉快的江南水乡同里古镇之旅。眼下的水乡,虽然已过草长莺飞,杏花雨的最佳时节,但古镇这白墙黛瓦的民居,沿水而建的枕河商铺,两岸争相吐翠的香樟,满目的小桥流水,依然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进入景区,一路走,一路拍照。天气渐热。也许是上了年纪,才转了两个小时,竟有些乏力,于是找一悠闲处小憩。随手取出履行杯,才发现杯子早已见底。这时我才注意到一处沿河水廊处,有一个小小的茶馆,一位水乡打扮,身着素雅的年轻茶女正在营业。因为没到饮茶的高峰,所以正悠闲地翻看一本书,似乎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吧。“你好?”我主动上前打招呼。“能给我加点水吗?”她放下手中的书,将我上下打量了一下,抱歉地回答“对不起,我这只卖茶,不卖水。” “啊,口渴难耐呀!”“那你就来杯茶吧,二十元一壶。”她望着我,见我没还价,便淡淡一笑,转身去给我泡茶。这时我才开始打量这家茶馆:这是一处临河而建的茶楼,三张圆桌,几条方凳,几套白底青花的茶具,茶炉里沸腾着开水。虽说简陋,倒也干净。转眼工夫,一只装满茶的青花壶放到了我面前。“请喝茶!”我不懂茶道,在这种场合,还是要装的文雅些,免得被人笑话。我端起茶杯,端详着这壶刚沏好的茶水:少许不明物沉在杯底,水带着幽幽的浅黄色。凭我的感觉,这既不是西湖龙井,也不像苏州的碧螺春。端起茶杯,浅浅地品尝后,有一种怪怪的,不太习惯的味道。“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茶吗?”我问。我想着二十元一壶的茶,应该有名分吧!只见那茶女伸出尖尖的手指, 指了指头上悬挂的牌匾,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三个字“阿婆茶”。她望着我狐疑的目光,知道我不懂,便解释道,“这阿婆茶是苏州一带名茶,是当地水乡居民的传统茶,就像 我们水乡的文化底蕴,它入口清淡,回味绵长。”我无暇再听她娓娓道来,便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狂饮起来。说实话,基本上没品出啥特殊味道,就是解了口渴。接着,她为我加水。耳边又响起她那略带普通话的吴侬软语: “您是第一次来同里吗?”“不,过去曾经到过这。”我想起50年前那次尴尬的水乡之旅:当时我在北京军区服役,一位70年从吴江县同里入伍的战士家里出事,我去家访,就住在战士的家里,本想借此机会在水乡玩几天,没想到那里落后的生活习惯让我实在无法适应,第二天,我谢绝了主人的热情挽留,匆匆赶回了部队。

“这次故地重游后有何感想?”她问。“当年的同里,百姓贫穷自不必说,最难适应的有两件事:一是饮水,二是上厕所,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就不用我解释了。”我直率地说。她笑了,我知道她明白了我为何不适应的原因。她一边用毛巾擦拭我跟前的桌面,一边与我闲聊。是啊,半个世纪都过去了,水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村的陋习早已成为历史了,我还提着干啥。接下来,她如数家珍似的给我介绍同里的这古老的历史风土人情。“同里水乡,乍看上去,无非是几条水道,几座古桥 ,几户枕河人家,几处古建筑,可是,就是这方水土,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个千年古镇,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退思园,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耕乐堂,环翠山庄,有数百处名人故居。从这里走出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这里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的不朽传奇。”我很惊诧,想不到一个普通的卖茶女,对自己家乡文化底蕴,有这般深切的理解。

当我把那杯氤氲着热气的阿婆茶举在眼前,屏住呼吸,慢慢地品尝,深情地感受水乡茶韵时,顿时觉得嗓子里甜甜、润润的,心胸开阔,暑气尽消。“人们常说江南出才子,水乡多雅士,没想到一位卖茶女竟把一杯阿婆茶演绎成水乡文化,怪不得你能读懂余秋雨文化苦旅这样的文章!”我由衷赞叹。“老先生过奖了,希望你这次水乡之行收获多多!”

我会记住你,美丽的同里古镇,还有那杯难忘的阿婆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燕山樵叟 2016年4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7410/

难忘那杯阿婆茶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