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飘逝的女人永恒的诗——淹没在诗情与女人中的郁达夫

2017-10-23 16:41 作者:鸿儒雅德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飘逝的女人永恒的诗

——淹没在诗情与女人中的郁达夫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幽幽江,一脉流淌。软软的江南细语,唱不响金戈铁马、雄风浩荡,却在旧世纪的瓶口滋润出了一位经典的“颓废文人”,其人就是郁文达夫。也有人如刘海粟、炎、胡风等等,关注了他坚定清俊的风骨,称他是率真的革命文人,可以他的《题松竹梅石图》诗为证:“松竹梅花各耐寒,心坚如石此盟磐。首阳薇蕨钟山菽,不信人间一饱难。”毕竟在中国现代史上,能死在侵略者枪口下的文人并不多,苏门答腊岛上无碑的坟墓成了他永恒的脊梁。

当然,对一个五四文人,仅仅试图用一个单一的名词去限定显然是现代人的一相情愿。我去过他家乡好几趟,也翻阅了许多他的和关于他的文字,在如此优柔沉静婉约内涵的山水面前,对一个早已化风化生命斤斤纠缠于空洞的政治解析,似乎有点残忍,有点吃死人余粮的味道,想这也不是“孤竹君子”郁文所愿的。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月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在《自序诗》中,他以洒脱写意的笔调融入乡韵遗风,秦晋月华自应孕育秦晋风度,穿越政治的图解,拂去岁月灰色的尘埃,我看到了一个几乎被诗情与女人淹没的真实的达夫: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李初梨)。面对女人,达夫很颓废,也很真诚;面对诗文,达夫很清醒,更多的是痛苦。“不是尊前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读罢此诗,一个在倚红拥翠、酒洒罗裙时凄然长叹、泪湿青衫的性情文人便浮出水面——一身的氤氲、无限的怅然。

达夫生性孤高,在《采石矶》中自喻乾隆诗人黄仲则。报国无门,穷困潦倒之时就把一腔牢骚、抱怨、叹息、软弱、徬徨、感伤统统沉湎于虚幻的爱情和真实的诗文之中。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惑,大喊过爱的饥饿,爱的冷漠、爱的贫困。作为一个无助的文人,逃避永远是唯一的选择,有人选择山林,有人选择死亡,而郁文达夫则选择了最弱势的群体——女人,与最抒情的形式——旧体诗词。从这些悱恻绵邈的诗词和那些纷纷哀哀的女人中,我们不难读出一个多情无奈矛盾复杂的文人的心理生长历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才是真实的达夫。

在已收集到的近五百首旧体诗词中直接寄题女子的就有五分之一,各色缤纷亮丽的女子在这些文字中就如一尾尾不经然游来的鱼儿,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留下的是有形的文字,带走的是无尽的叹息。

他的婚配夫人有三个:孙荃、王映霞以及土生华侨姑娘何丽有。三个女人三尾鱼儿三段水样的婚姻, 再时不时泛起的点点滴滴的风尘女子的朝露暮水,串联起来几乎涵盖了郁达夫全部复杂的情感态度与人生品格。

第一个女人:城堡婚姻游走人生

同许多二十世纪初的著名文人一样,郁达夫与孙荃的婚姻,是由母亲包办的,是一段典型的旧式婚姻。孙荃是一位旧式小脚女子,比郁达夫小一岁,自幼生长在浙江富阳县南乡偏僻的宵井地方,能诗能文,在那时那地,也可算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子,在郁母的再三劝说下,1921年远在异国的郁达夫被匆匆召回家乡完婚。

但这种城堡式的乡村婚姻,对于游走生命的郁达夫是满足不了的,这样的情绪也曾在诗中隐隐流露“一霎青春不可留,为谁漂泊为谁愁?前生若道无缘分,不合今生配做俦”(《杂诗》)。不过面对这位母亲钦定的贤淑妻子,他也保持了一个诗人与男人应有的温情:“幽兰不共群芳丢,识我深闺万里情”,“莫对空床怨腐儒,腐儒情岂负罗敷”,“相似清泪知多少,染得罗衾尔许红”,“尔郎亦是多情种,颇羡尚书燕子楼”《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五首》。从这些深宛哀怨的情诗中,有家严的无奈,有理性的内疚,亦有真情的流露,我们不难读出早期那个温顺莞尔中性年轻的郁达夫。

其实“外貌、品德、才华”孙荃皆备,为什么还系不住郁达夫的心呢。“纷纷人世,我爱陶潜天下士;旧梦如烟,潦倒西湖一钓舟”这段作与1934年的《减字木兰花》正是郁达夫这个流浪文人的自我写照。

这就是郁达夫,一位典型的江南名士:拒绝一切形式的拘束,包括婚姻,无尽的游走,在游走中歌唱与呐喊。

第二个女人:风雨茅庐风雨激情

这段理性的城堡式婚姻在1927年初春,一遇到新女性王映霞,就显得苍白无力,郁达夫多年郁结的诗情与叛逆骚动了。于是一段“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就这样走进了郁达夫诗样的人生。

这是郁达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虽然两人相差12岁。但两人的邂逅却是一瞥惊鸿——郁的才华王的风姿。王映霞是一个出色的西子美人,尤其是她那白嫩的肌肤,丰满结实而又颀长的身材,加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赢得了“校花”的头衔。不长的交往以后,中年郁达夫与青年王映霞深深地热恋了,热恋期间的郁达夫是激情高昂、诗情勃发、坦率真实的。合共相守、偕隐名山成了这位失意文人当时诗歌与生命的主题:“沿途都是灵官宫,合共君来隐此间” 《游杭州风木庵等名胜偶感寄映霞》;“记春游当日,尽湖上逍遥” 《扬州慢》。特别是一九二七年作于上海的《寄映霞两首之二》更是爱情豪情意气并发:“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1927年9 月,郁达夫将他和王的恋爱过程,编成“日记九种”,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内容新奇大胆,向天下宣示:王映霞就是郁达夫的。1928年2月,王映霞终为痴情所动,在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婚事轰动了杭州全城,被柳亚子赠诗一句“富春江上神仙侣”。

但是悬殊的年龄,敏感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写定了这只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不是一场完整的婚姻。王映霞终于没有能够与郁“天荒地老此时情”。

他们曾经造就的“风雨茅庐”真的成了这场风雨爱情的见证。王映霞生性虚荣广爱交际,郁达夫走后,“风雨茅庐”成了王映霞的家庭沙龙、风流宝地,戴莅就是其中一位。多日以后的一个无眠的星,当郁达夫回家时,王映霞却不辞而别,人去楼空,望着她还挂在院子中的纱衫,郁一腔无奈与失落勃然而生,拿笔饱浸浓墨,在纱衫上大写“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几个大字,并成诗一首:“凤去台空夜渐长,挑灯时展嫁衣赏;愁教晓日穿金缕,故绣重纬护玉堂;碧落有星烂昴宿,残宵无梦到横塘;武昌旧是伤心地,望阻侯们更断肠。”侯们就是军统头子戴莅的府邸。1940年3月,郁达夫与王映霞正式各自登报,协议离婚。有《南天酒楼饯别映霞两首》留存为记:“自剔银灯照酒卮 ,旗亭风月若相思;忍抛白首盟山约,来谱黄衫小玉词;南国故多红豆子,沈园差似习家池。山公大醉高阳夜,可是伤春为柳枝?”(其一)。

客观的说,两人的婚姻,一半原于王映霞的风流,一半却由于郁达夫不断忏悔自我暴露式的标准的清教徒性格。他总认为将自己的苦闷与烦恼倾吐出来之后仍无损于自己原先的感情。可惜,俗人怎解?女人怎解?终于导致了痛苦的毁家。《毁家诗纪》就毫无保留地暴露了他们婚变的内幕与“家丑”,同时公开了妻子所谓“红杏出墙”的艳事,引得万人争诵。

《毁家诗纪》共有19首诗、1首词,在两年内陆续写成,发表在香港陆丹林编辑的《大风》旬刊第三十期。每首诗词后均有小注,郁达夫歇斯底里的倾向在这里暴露无遗:“寒风阵阵雨潇潇,千里行人去路遥。不是有家归未得,命鸠已占凤凰巢”发泄的是夺妻毁家之痛;“去年曾宿此江滨,归梦依依绕富春;今日梁空泥落尽,梦中难觅去年人”倾诉的是对故人的涓涓思念;“中元后夜醉江城,行过严关未解城;寂寞渡头人独立,满天明月看潮生”流露的是无限的人生凄凉。但郁达夫究竟不是风月文人,埋在他骨子里的是一个沦亡诗人的浩荡正气。最后一首词诗人深深地把失妻之恨升华成了亡国之痛救国之切:“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欢弥子。留取吴钩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尚亡,妻妾宁飞妓?先逐寇,再驱雉。”(《贺新郎》下阙)

王走后,狂热的诗人开始冷静,提笔为悔:“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纵无七子为哀社,尚有三春各恋晖;愁听灯前谈笑语,阿娘真个几时归?”(《寄王映霞》)他希望以母子之情去打动王映霞,妄想她幡然悔悟,重回自己怀抱,这便又是空幻的文人的痴心与天真了。

轰轰烈烈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几时归,永远不归了!魍魉世界,到底是谁伤谁更深?

性格即命运,这或许是对郁达夫的情感悲剧最好的诠释:叛逆爱情颠簸人生。

第三个女人: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作为一个诗人与理想主义者的郁达夫,他永远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 这是胡愈之的评价,也是郁达夫后期的真实写照。1942,郁达夫到了苏门答腊岛西部小镇,为了隐蔽身份和维持流亡文化人的生活,化名赵廉,并和朋友合开赵豫记酒厂。9月,经朋友介绍,和被称为“婆陀”华侨姑娘何丽有草草结姻。

何丽有是广东人,本名陈莲有,因其貌平平,郁达夫跟她开玩笑,改名何丽有,即何丽之有。因她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华文,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何丽有和郁达夫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取名郁大雅(亚),含有讽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之意;女儿美兰在郁达夫被害的第二天诞生。

何丽有从小家境贫寒,从没机会上学,只会讲广东台山方言和印尼语,所以也不可能对郁有很深入的了解,何丽有曾问他过去是干什么的?回答是“读书匠”,这也就是在那种特定历史背景下,郁达夫最后时期的苦心所在,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当时誉满海内外的文学家、诗人郁达夫,在他一生中最艰难、最危险,也是他最成熟的日子里,会与一个目不识丁的华侨女子结婚了,这就是郁达夫自己的性格。这一点,从他结婚那天所写的诗中即可明显看出:“赘秦原不为身谋,揽辔犹思定十洲。谁信风流张敞笔,曾鸣悲愤谢翱搂。弯弓有待山南虎,拔剑宁惭带上钩。何日西施随范蠡,五湖烟水洗恩仇。”成婚之夜,达夫思其半生,百感交集,用楷体一丝不苟地写下了四首七律,这是其三,隐隐流露了包在保护色里的真实心情。“我亦违时成逐客,今来下马拜将军。与君此恨俱千古,拟赋长沙吊屈文”(《谒岳坟》)。“刁斗声中塞月凉,黄沙千里断人肠。君行倘向辽阳过,为我陈诗吊战场”(《赠田某从征》)。半生流离,一声长叹,没有色彩的婚姻下,是红色的故国情结,郁达夫是身在天山,心老沧州。1945年9月17日,他在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华侨,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后,被日本宪兵部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尸骨无存。代表了郁达夫革命的人生。

五四理想主义文人终于以自己的方式走完了他颠仆的生命旅程,也走出了最后一个女人的怀抱。几天以后,才有人告诉何丽有她嫁的是一个中国文化名人。作为女人,这样的婚姻是可悲的,但遥望长眠于荒野的寒尸,也许何丽有更多的是自豪,因为她虽然嫁不了一个缠绵的男人,一段真实的爱情,但她嫁给了一个铮铮的文化人,一段慷慨的故国情结。

面对群体的女人郁达夫很感性,但面对个体的何丽有却很理性,不爱爱情,爱的是我的祖国。这样,作为革命作家的达夫本色便跃然纸上了。

女人只是一种符号

如果说三个女人像三片鱼儿或者三页渡舟,悠悠地送走了他的人生,那么,许多许多萍水邂逅的女子便是点点滴滴的水珠了,慰藉了他旅途的寂寞,也凭添了几多挥不去的惆怅。

在感情上,郁达夫似乎从未出现过空档,他的一生都在逐猎女人。多愁善感、风流倜傥的郁达夫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情爱的漩涡。他喜好日本女性,并以自己的真诚和超群的才华博得了她们“一往情深”的回报。然而倒霉的是,郁达夫与日本少女的恋情,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大致因为他是一个素来被日本人看不起的“支那人”!这深深刺痛的已不是一个男人的意义,而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尊严。何以解忧?惟有文字:何以消愁?惟有女子。郁达夫脆弱的情感一天天膨胀起来,为了压制住这种强烈的苦闷,他经常喝得大醉。借酒精来麻醉自己,实在抑制不住了,就跑到青楼中去寻求刺激和发泄,并自我解嘲道:“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其实,之于女人,在早熟而多情的达夫的眼中,早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女子,如莲仙姑娘,玉儿等;一类是满足其苦闷欲望的卖妇。

对于纯情的流露,让我们更多的想起贾宝玉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是一种普救天下女子的泛爱主义,寄予的总是关爱与同情。除三个婚配夫人之外,联军广播电台播音员李筱英是他又一个心爱的女人,“却喜长空播玉音,灵犀一点此传心。凤凰浪迹成凡,精卫临渊是怨禽。满地月明思故国,穷途裘敝感黄金。茫茫大难愁来日,剩把微情付苦吟。”(《离乱杂诗六》)。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五集电视剧《郁达夫之死》中的第一集开始,就出现李筱英即将随英军情报部人员撤退,临别前与郁达夫依依话别的镜头,两人难分难舍的依恋,牵动了观众的心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郁达夫“与君原是前生定,惜别情应此夜多”的款款深情。隆儿则是他在名古屋求学时最初结识的女友,两人有过半个月的交往。时间虽短,但感情不浅,郁达夫给她做了四首诗,其二为:“犹有三分情未忘,二分轻薄一分狂。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别隆儿》)。“我亦恋君君不识。满襟红泪奈卿何!烟花本是无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赠隆儿》)。诗后还有附记:“隆儿小家女,相逢道上左,一往情深,动于中不觉发乎外,谓之君子之思服可……”

当然更多的是萍水一逢的女子。有住宿时的侍女“淡云微月恼方回,花雾层层障不开;好是春风沉醉夜,半楼帘影锁寒梅”(《赠梅儿》)。有看病时的护士“露滴蔷薇十字娇,为侬甘度可怜宵;不留后约非无意,只恐相思瘦损腰”(《赠看护妇某》)。有听歌时的歌女 “沧海曾经人未老,青衫初浣泪偷弹;不须更唱江南好,幽咽泉流水下滩”(《赠紫罗兰》)。有学生“春申江上赋停云,黄鹤楼始识君;十载神交如水淡,多情谁似李群辉”(《赠女学生李群辉》)。也有未知其名的女人“此去长安千万里,地北天南,后悔无期矣。忍君劝君君切记,等闲莫负雏年纪”(《蝶恋花》)。 “苏武此身原属汉,阿蛮无计更离胡。金钗合有重逢日,留取冰心镇玉壶”(《留别梅浓》)。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读出一个虽有滥之嫌,却不乏纯之性的风流名士的雅性与苦闷。

这里还特别要提到一个女人海棠,因为如果说郁达夫对女人的喜好仅仅就是追逐女色,那么,对这位奇丑无比的女子就很难说了。

在文章中郁达夫对他的“红颜知己”海棠做如此描述:“她年方二十二三岁,身材矮小,额角广而低作青灰色,头发稀少,眼睛鲁钝下挂,嘴狭长,相貌好似猿猴。”与如此女人爱恋确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但他却把每天所挣的钱,全部花在这名风尘女子身上,并且多次用文字表达了他的真爱,《将之日本别海棠三首》作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其中几句特别令人感动:“检点青衫旧酒痕,歌场到处有名存”;“替写新诗到海棠,扬州旧梦未全忘”;“海国秋天寒卿忆我,棠阴春浅我怜卿” 。

为什么郁达夫对她却情有独钟呢?其实郁达夫是一个极端主义者,非此即彼,要么追求完美要么追求残缺,他一面要求女子符合三条标准“外貌、品德、才华”,同时也公开标榜所爱另一类女子:人老、貌丑和没人爱过。名诗人易君左认为,郁达夫之所以爱“海棠”,绝不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欲,而是专找人间最不平的道路去填——人家不愿意要的,他偏愿意要;人家不喜欢的,他故意奉如至宝。他要以他的浪漫、颓废、放荡的行为与世俗为敌,以他怪异的行为来批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五四只有一个郁达夫,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他任性自由,不愿受任何的束缚。就像他对女人的执着追求一样,绝对没有造作的成分,他爱女人,但不玩弄,在他的眼里、诗里、骨子里,女人不仅仅是女人,他把女人理解成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理念,甚至是一种简单的符号:心灵的慰籍、崇高的膜拜。

飘逝的女人永恒的诗

Symons说:“他的恋爱的失败,却是他的幸运,否则我们决不能有那么些悲痛的抒情诗的。”“吾生十五无他嗜,只爱兰台令史书。忽遇江南吴祭酒,梅花里学诗初。”被郭沫若称为五四旧体诗词方家的郁达夫自己也说:“他的失恋,却添上了许多深刻的感化在他的诗上,——深刻的感化和惨伤的色彩。”

是的,在那样一个凌乱的时代,作为理想主义者的郁达夫必然是空虚寂寞的,何以解忧,惟有女子。与女人相厮相守的体验或感悟,给郁储备了丰富的情感,女人的悲欢几乎就是文人郁达夫的悲欢。大约他也知道,女人就是诗歌的灵魂,可以使诗歌妩媚幽深;诗歌却是自己一种真实的行走方式,可以慰贴心灵的创伤。

心中有了女人就有了对梦的向往。文因醇酒而香,文因女人而美。正是郁达夫的独特的爱美心理生就了郁达夫的独特的文人气质!现实中的女人是粗糙的,而诗歌中的女人是精致的,她们大多在郁达夫的生命中存在过,而当她们再现在作品中的时候,却被赋予了很多她们自己所不能理喻的意义,她们或被虚化,或被美化,或被概念化,她们是达夫诗歌中最迷人最沉甸甸的那一部分。读者从它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个人主义的呻吟,还可以听到雷鸣和呐喊,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社会。

读过《郁达夫日记》的人都知道,老郁平生最爱出入于酒馆与妓院,因为那儿总少不了酒与女人。因此,某种角度上,说女人是达夫的灵感的源泉,并非空穴来风。很难想象,若失了他们,他是否还能成其为作家?在达夫的文字中,女人与诗歌并不分居独处。他们总是如此完美地依附于主人公的精神与命运之舟,使他的作品经久地绽放着迷人的魅力。

可以说女人与诗就是达夫生命的全部,女人使达夫存在于虚幻,诗让达夫成为永恒的真实。

所以他写诗,即使小说也飘逸着一种忧郁的诗的气质。诗里有浪漫的生,有凄惨的死,有酒,有欲,有女人。和他的小说一样,他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一个男人和女人们的故事吗?不!正如他的对诗的礼赞,诗中的女人无不蕴涵着的存在的意义,无不忠实地包孕着那个时代的不寻常的命题。透过这些轻盈的女人和沉重的诗词,我们不难窥见一个感伤主义的爱国文人在自己与民族的生命线上呐喊、徘徊、颠仆、流浪的心灵历程;不难窥见一种人性与人道的关怀在这位天真的文人身上的烨烨闪光了。

自怨自艾的零余者又怎能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大潮。现代人的浮躁与自私的心态使他们总是忘记了什么叫作理解与尊重。在这里,我只想帮郁达夫先生说一句公道话:达夫的确好酒好色,但从不忘国耻家仇,他一生为祖国解放事业擂鼓呐喊,并曾与鲁迅先生并肩战斗!所以,是否让我们尝试着用吴亮看王蒙小说的眼光来静下心来看看郁达夫:“我们必须越过这色彩斑驳的间隔之墙,去窥探墙背后的东西。”

女人可让人半梦半醒,女人可令人如痴如醉,女人可叫人颠狂豪迈,女人也可使人淡泊宁静。所以,大多文人喜好美色。因为他们偏爱这种感觉,需要这种感觉,欣赏着这种感觉,并把玩着这种感觉——从古至今!比如宋朝的柳永明代的唐寅。

当然,沉湎女人,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麻醉人的神经,但他不是罪魁祸首。罪魁祸首的是整个黑暗的社会,是它,磨钝了青年的棱角,折了青年的羽翼。女人,却让达夫学会忘却,学会沉默,而沉默,难道不也是对社会的最大的控诉吗?这是阮籍、嵇康、陶渊明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于质夫的斗争方式,郁达夫的斗争方式。所以,如前所述,在郁达夫的笔下,女人便不仅仅是女人了,它成了一种胄甲,一种护身符,亦或是一种另类的战斗武器。

这样,女人的功用便跟酒差不离了。酒可以陶醉理想,而女人却可以宣泄情感;酒是黑夜的雾神,而女人则是一路飘摇一路高歌的战帆。“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是达夫让女人把主题升华了!所以,我们再一次不得不钦佩达夫:别人爱江山更爱美人,他虽爱美人但更爱江山。

“多少文字多少泪,墨印唇痕话春秋”。一个个的女人踏着他的单纯与信仰来了又走了,他为此快乐悲伤过,也满足、自责过,但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他一直追求的是至善至美,但他的生命里永远没有完美,只有缺憾,因为与志摩一样,他追求的只是一种诗一样空渺的永恒。他只有在自己的诗歌里久久仰望这些灿烂的女人。

所幸的是时间是很公平的,在飘逝了欢娱叹息的同时,也给我们留驻了绝美的境界。

在诗歌里,我们仰望璀璨的星空,也仰望达夫,正如仰望勇敢的五四精神。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467/

飘逝的女人永恒的诗——淹没在诗情与女人中的郁达夫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