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着眼幽微处,每有好风光——介霞散文印象

2017-10-23 08:56 作者:岱青山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与介霞相识久矣。起初只知道她是学工艺美术专业,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稍后,在报刊上读到她的散文,方知她业余文学写作,不由我心生敬佩之情。再往后,我没想到介霞会因文学而调到乌兰察布市文联,没想到她的长久坚守终于迎来了丰厚的回报,没想到她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写出了那么多与以往大相径庭的散文来,业绩向好。作为同仁和朋友,我为介霞的文学创作更上层楼叫好,我由衷地祝福介霞!

实质上,作为一个作家,保持一种文风容易,改变一种文风不易。从容易到不易,是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一定艺术造诣的标志。在我主观看来,以前介霞的创作属浪漫型,即含表现理想和幻想风格。现今介霞的创作属现实型,即含客观与写实风格。介霞前后两种迥异风格的表现,正好印证了以上提到的一点。

在我的记忆里,真正留意、上心介霞的散文,还得归功于微信这个平台。初读介霞的散文,感觉有别以往,别开生面。再读,感觉借景抒情,情动理发。总的印象是有意思。可不知怎么的,我又说不上到底有意思在哪里?于是,我请介霞把她的散文传我邮箱,我打印出纸质文字,细读慢品,方觉那是一道道心路风景,于幽微处见深情寓事理,透着亮色和暖意,属于我喜欢的类型文章

凡事总有两面性,具体到文学创作也不例外。有些时候,不见得你写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读者就会青睐有加,那得看你怎么写。也有些时候,不见得你怎么写了读者就会爱不释手,那得看你写了什么。言下之意,怎么写和写了什么同等重要。应该说,介霞就是这样一个二者皆备的作家。她既善于从日常事物间发现美,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表现美,这看似平常,实则需要修炼功夫。

且看她写了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背影》、《缝补时光》、《关照心灵》、《一粒糖果的记忆》几篇散文中,介霞写了她的婆婆、母亲,多数属时过境迁,忆苦思甜之作,从中可见她的心发现。

在《三只苹果》、《拾荒》、《我的忘年交》三篇散文中,介霞写了“我们”嫌贫而又难过的故事,写了因“我”没帮拾荒的老奶奶推车而内疚之情,写了人不能以忙为借口,不去珍惜亲朋好友,这些都是介霞的真实感受,显示出她的良心一片。

在《晨光里的微笑》、《城市里的山》、《其实,你可以很快乐》、《苏醒的吊兰》、《疼痛的皱纹》、《小镇的心事》、《阳光洒满我心房》、《我心向善,人间向暖》、《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等散文中,介霞写了发现微笑、收藏微笑、学习微笑、传递微笑,当下城市邻里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不友爱,带着奋斗带着满足生活就是幸福快乐,伸援手帮助困难家庭、向往贫困者愈来愈少……她心怀善念,播撒爱心在人间。

其实,介霞文中所体现的孝心、良心、爱心常常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像她的《疼痛的皱纹》爱心里有孝心,《我的忘年交》、《秋天的欣喜》良心里见爱心,一心含多心,心心深情,心心相印,其核心和本质闪射出人道主义光芒。

我们说写什么一半源于先天,一半源于后天。介霞的先天在于,她总能从世间万物中摄取到她所需要的创作素材,见微知著,言人所不能言。在她笔下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她写人或景,一般不直接写人或景,而是托物寓人、借景喻人,能够以人或景及情,能够生出景物外表下潜藏的实质,喻指当世某种现象与问题,给人意外的“缝隙之光”,让人心里发热之时再明白一些事理人情,因此记忆犹新,更能达到教化人的目的。

回到文中。早晨,“我”将废纸箱交给拾荒老人,老人投以微笑。后来虽然老人不见了,可“我”总忘不了她的微笑,她的微笑感染了“我”、传承了“我”,由此介霞希望笑成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方式,成为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姿态。“我”不经意伺弄了一盆将死的吊兰,谁知苏醒的吊兰报“我”以惊人的生命力,因之介霞广而告之: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暖花开,灿烂无比。看到粮店小老板笑呵呵地迎来送往,悠哉悠哉地行进在送货路上,介霞从中提炼出“其实,你可以很快乐”的文章主题。所谓“物微意不浅”讲的正是此理。它暗含这个时代人们常常精神上不快乐的缘由在于唯物、唯钱、唯权,贪得无厌。

综上所述,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观察、捕捉的眼睛。固然这观察、捕捉要靠先天的成分,但它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据我所知,经过多年的历练,如今介霞已跻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协会员、乌兰察布市作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与《中国文艺报》、《中国财经文学报》、《中国国门时报》、《草原》、《内蒙古晨报》、《乌兰察布日报》等国家、自治区、市级报刊。她的散文集《流年似水》获2013年乌兰察布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今年,她的另一部散文集《陪你一起看风景》也即将出版。所有这些,都是她后天努力的结果与明证。

相信介霞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再看她怎么写。

先说题目。介霞拟题,不落俗套。引人注目,有种不见则已,一见就想探个究竟的欲望奔涌而出。比如《小镇心事》,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悠思过往,在现场感、物感中赋予人感,极秒。又如《不是岁月败美人》,一看便会令人发问:“那什么美美人呢?”一种急切地想读下文的心理油然而生,浑然天成。再如《背影》,借代的是婆婆。她不用“婆婆”反用“背影” 做题,那是婆婆为了她们一家忙碌的借代,是上往下情的借代,也是“我”愧疚的借代,是孝心发现的借代。背影是婆婆大爱无形的写真,它在“我”心里定格并将永远跃动下去,远比用婆婆逼真、形象、具体,可以引人联想,起到以实代虚,以事代情的作用。

毫不讳言,题好文一半在介霞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令人爱慕不已。

次说结构。介霞惯用并列或对比的形式安排文章结构。例如《岁月•念暖》,她以几位女士为例,并列说明亲情友情人生的乐园,它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足可使人享用一生,温暖如春。又如《城市里的山》,她先写小镇的山,充满人气充满快乐。后写城市的楼房、小区,充满隔膜充满孤单。通过对比,给人一种怀旧、失落、无助的情绪,不由人思考——城市怎么了?病了吗?医治“城市的山”的良药又到哪里去寻?……再如《窟窿》,她以父母节俭,不以衬衣、抹布的窟窿为耻,写到当今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心中装满了欲望,有填不满的窟窿,文章正反对比,以小见大地奉劝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俭以养德的传统永远不能丢!因为忘记过去就是对现在的背叛。

一究实际,介霞的并列,能够表现出绚烂的色彩美,使人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事物的无限美好。介霞的对比,即使文章有波澜,不单调板滞,又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显示了她见解的精辟和言尽意外的功力。

再说表现手法。介霞散文多用借代、拟人,兼用比喻、夸张。这从她的文题和文中就可以看出。比如她的《缝补时光》,借代的是母亲的节俭。文中说“在针线的穿引中,把时光缝补得结结实实。”此处的时光借代的是衣服,整体代替了部分,凸显出母亲辛苦之久、勤俭持家之久,简练而含蓄,富有意味。又如《城市里的山》,山借代的是楼房、小区。文中说“山坡上安静极了。我可以听见绵羊咀嚼青草的声音。”这句用的是夸张。通过动态描摹静态,有突出、说明地表事物的作用,不由人脑海中出现蓝天、白云、羊儿的草原风光图,可触可感,优美动人。

介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行文,达到了对抒发对象的贴切生动和富有意蕴的抒写。

第四说说结尾。介霞散文结尾如同她的文题同样给人一种心目为之豁然一亮的感觉。例如《一粒糖果的记忆》的结尾:“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讨厌小镇了,内心悄悄地为她感到了骄傲。隐约之中成为我记忆里那一粒甜蜜的糖果。”结尾既回应了主题,又引申了小镇的未来必将甜甜美美。又如《关照心灵》的结尾:“可是母亲的心灵怎么关照?”作家为母亲不识字发出深沉的一问,不仅是自问,也是他问,更是天问,揪心般地令人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它既鼓动人急不可待地投入到顾及母亲心灵的伟大事业中,又暗示人们在这个网络时代,要多读书多关照自身的精神,因为智慧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法宝。正如评论家雷达所说:“它尤其表现在对精神问题的敏感和探索上。比如说,在物质主义急剧膨胀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严重危机……那就要求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更多地将笔触伸向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一个小结尾牵引出大指向,那就是文学创作要关照人们深广的心灵世界,这样才更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由上可见,介霞散文的结尾巧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乃至题外有旨,启迪心智,具有强劲的感人魅力。

犹不止此,其他像环境描写得体、语言优美等等,皆很好地服务了主题。

说来说去,再好的文章也难免有小不足。就介霞散文而言,一是有词语句子重复现象。像《晨光里的微笑》一文中的:“一抹微笑似乎还在我背后灿烂的闪耀。”其中灿烂与闪耀两个词语重复。该文中第五段:“……老人不知道怎么了?她也许生病了,也许……”这一句显然是担忧。第六段:“可是,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担忧”这一句虽然转折了但还是担忧。句子与句子重复。《其实,你可以很快乐》一文中的:“即便有失落、彷徨、伤心,甚至悲伤、难过。”句中伤心与难过词语重复。此文中第四段:“我不禁被他的乐观所影响……粮店小老板的快乐渐渐地影响着我。”句子与句子重复。

二是个别处段与段过渡欠妥。像《晨光里的微笑》提到的第五、第六段过渡就不自然。第六段可否改为:“面对生活的种种,我不确定她是否依然可以微笑着,但我愿把老人那一抹灿烂的笑容珍藏起来……。”《关照心灵》最后两段连接不紧密。最后一段尽管呼应了前文,放大了主题,但我认为有突兀之感,此段上面缺少东西过渡过来。

三是少数篇章笼统,即便有骨架立起来了,却没有血肉支撑,显得刚而不柔,粗而不细。像《我心向善,人间向暖》、《通往村庄的小路》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换句话说,与其他文章写法不一样的这两篇文章,纵然文中都有事例,可是两文没有将小事当成“中国故事”去写,缺少来龙去脉,缺少完整性,缺少细枝末节,因而也就深入不了人的内心,引不起人的感情共鸣。

从以上角度讲,我希望介霞改正不足之处,写出更有力度、深度、高度的散文。

无论如何,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介霞散文创作实力已初露端倪。就像作家彭程所说的:“我内心的一个想法再次得到了强化:他(她)是一个理应得到更多关注的作家。”“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介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总能从小处甚至不起眼的事物上抢抓住“文眼”,以一种发展的眼光,也是前瞻的眼光,以个别见一般,深化、升华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每每有好风光供我们欣赏,值得我们仔细思索、品味和汲取。 常耀宗/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302/

着眼幽微处,每有好风光——介霞散文印象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