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霜来菊独放秋深枫正红——学校退休教师走访记

2017-10-20 14:37 作者:刺槐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筹建中的学校校史室和即将到来的建校30周年校庆,都需要我们多方搜集整理一些退体老教师的照片和资料以见证学校发展的沧桑岁月和艰辛历程,其中一个最可行的途径就是走访。

根据学校安排,今天下午我和学校鉴定中心蒲主任一起走访了两位退休老教师张老师和黄老师,收获不少,感触颇深,撰文以记,以飨同仁。

张老师所住石寨村,与学校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不远。但如俗语说“隔山不这隔河远”,我和蒲主任驱车从学校出发先沿滨河路向西,再向南过东台大桥,然后向东行驶大约十多分钟后才到石寨村。自东台大桥、汉水河南环城路修建后,石寨村已由原来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县城的延伸地带,但村内道路狭窄,有的地方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住房仍以砖木结构的三合院为主,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农村的地域特色。

进村后,我们将车停靠在路面较宽、扯闲的人较多的地方后,我下车询问一气老人:

“老人家,麻烦你说说,张老师家在哪儿?”

“张老师,老张老师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嗯,就是的!”

“那你们车停的正好,车后的那间药铺就是张老师家的!”

老人的话让我有些疑惑:张老师咋成医生了?

我和蒲主任按老人所指,刚绕过车尾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新见到一位穿着朴素但干净整洁的老年妇女,我连忙问:

“老嫂子,这是张老师家吗?”

“就是,就是,快进吧!”

看来,老年妇女应该是张老师的老伴了。她一面回答一面招呼我们进大门,然后朝药铺大声喊:

“老张,老张,来人了!”

等候的间隙,我们信步在张老师家院里随便转了转,发现张老师家的房子虽则有些陈旧却是典型的的四合院。出檐的正屋背南面北,东西各三间偏房,南面是两间低矮的土方,大约就是他家的药铺。宽敞的院子被很随性地划出几个花圃,栽种着红梅、芍药等一些花树,摆放着一些造型独特而又小巧的盆栽,有墨绿色的、有淡紫色的、有鹅黄色的,姹紫嫣红,甚是好看,和檐下挂着的红辣椒、成串的萝卜干一起,飘逸和散发着农家泥土的韵味和闲适的情趣。

“来了,来了!”

沙哑的应答声过后,一会儿,靠南的药铺中蹒跚着走出一个身材瘦小、须发花白的老人,应该就是张老师了。

我们表明身份后,张老师显得很欣喜,急忙和老伴热情地招呼我们进正屋的沙发上坐下,然后给我们递烟、倒水,在一阵爽心的微笑中他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也变得更加健谈。

张老师告诉我们,退休以后他帮儿子儿媳耕种着家里的好几亩田地,播秋收,喷药施肥,除草除虫,一年四季的很多日子他都在田地里忙碌,好让在外务工的儿媳和上学的孙子回家后有热炕睡有自家种的才吃。农闲之余,他发挥自己熟知药理和卫生知识的特长在自家房内开起了药铺,在早先时候既可以为离县城医院较远的村里人头疼脑热救一下急,也可以做点事充实晚年的生活。最近几年,县医院搬到了石寨村近旁,但医院的医药昂贵,村里人还是愿意到他的药铺买药应。所以他的生活内容就包括两部分,务农和看药铺。

说这些事的时候,张老师兴致勃勃,有点当年给学生讲课的精神头,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我和蒲主任就是张老师的忠实听众和学生,听着听着,我们被他的热情和质朴所感染,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对他萌生出敬佩和赞叹。

趁张老师介绍完退休生活端起茶杯喝茶时,我和蒲主任向他表明了此次来访的。张老师听说学校在筹建校史室,显得十分高兴,也表示愿意尽力支持。由于有点耳背,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们对面,把他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基本请情况想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并且赠给我们一张他的照片。他一再强调,作为学校的老职工,他至今仍怀念以前执教的日子,学校的发展是他的希望他的骄傲,他的孙子张琛今年在职专毕业,高考成绩超过二本线被西北师大录取,他从孙子身上看到了学校势头,感到十分欣慰,也对十分感谢学校费劲心血勤奋执教的老师。

所需的资料基本齐全,我们便起身向张老师告辞。

张老师和老伴一起又把我们送到了门口,一直目送我们上车离开村子。离开时,我看见张老师家院里的菊花正在傲霜挺立,昂首怒放。

从张老师家出来,我们又原路返回东兴路一路向西去职校旧校校址附近拜访了另一位退休职工黄友苏。

黄友苏老师住在原职校背后的上坡上,应该算是地道的城里人了。和大多数城里人一样,黄老师家的大门也是紧闭的,蒲主任上前敲了几下门,门内便传出了人声和脚步声。

接着,门开了,一个别致的县城小院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院子传统的四合院,但房子修得精致高雅,装修新颖,院内花树繁茂,盆栽形状别致,花样繁多,墙上的爬山虎葱葱茏茏泛着绿意,架上的紫色的葡萄娇羞欲滴惹人垂涎,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巧玲珑的花园。从院子的布置和花卉的栽培,进门的人都可以想得到,这院子的主人一定是位热生活、懂得享受的有品位的人。

开门的是黄老师的老伴,她认识蒲主任,一见面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正屋,然后把正在床上看电视的黄老师喊了过来。

黄老师也满头白发,身材微胖,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声音洪亮。他见到我们也十分热情,招呼老伴给我们递烟、倒水、摆上水果盘后坐在沙发上和我们攀谈了好一阵。我们说明了来意,黄老师一听学校校史室要展示老教师的创业历程,感动了好一阵子,他说学校一直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老教师,学校的工作他应该大力支持。说完,就嘱托老板找来了一张他的旧照,友回忆往昔岁月口述了他的执教简历,让我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在和黄老师交谈的时候,我就有意扫视了黄老师家的正屋,发现他家正屋的主墙、侧墙上都挂着用草书、楷书书写的中堂、条幅,这些书法作品虽然劲道不足,但运笔细致、字体颇具特色。对书法略有爱好的我禁不起这些作品的诱惑,站起身来仔细看了一阵才发现,这些书法作品的落款题字都写着“黄友苏”三字。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黄老师不仅是为献身职教的园丁而且是位书法爱好者,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怡情养性、修身立德。对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老年尊者,我不禁心生敬意。

“黄老师,您这么大年龄了还酷爱书法,写得龙飞凤舞、形神俱佳,真是不容易啊!”

“怎么,老师你也爱好书法?”

“我很喜欢书法,但不会写,见到研习书法的人都很仰慕,您也不例外!”

“是吗?那我今天遇到知音了,你喜欢什么字体的字,我送你一副!”

“黄老师,能得到您的墨宝,幸甚之至!那就太感谢你了!”

“没啥!没啥!你来一回不容易,我给你挑一副吧!”

说完,黄老师领我和蒲主任走进东边的偏房,动手给我挑起他的书法作品来。

走进东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满墙张贴、悬挂的书法作品,地上堆放着宣纸、作废了的稿纸,迎门摆放着一个一米多宽、两米多长的书法桌案,上面有毛笔、砚台、印章等家什,整个屋子充溢着淡淡的墨香,飘逸着在峥嵘岁月中历练过的豁达闲适的意蕴。

不大一会儿,黄老师就从他的书法作品中给我找了两张四尺的条幅,一张是楷体书写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一张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他小心翼翼地铺开条幅,盖上引首章和名章,然后用报纸包好递给我。老人家这么慷慨馈赠作品,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连声说谢谢。黄老师听了摆摆手说:

“没啥,没啥!写得不行,只要你喜欢,拿去就行了!”

事办完了,我也有了意外的收获,我们便起身告辞。自然少不了黄老师和老伴的出门相送。

走访完两位老师,在返回的车上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蒲主任说,老蒲,等到咱退休了,会不会也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会不会像他们一样活得充实、自在而自得其乐呢?

蒲主任听了笑而不答,只是专心开车。

而我,似乎已看到了多年以后自己瘦弱的身影和蹒跚的脚步,这个身影和脚步里会不会有很多闲适、兴致和快乐

我想,应该会有的,霜来菊独放,秋深枫正红,在人生的秋时间,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两位老师,祝你们健康幸福,开心快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068/

霜来菊独放秋深枫正红——学校退休教师走访记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