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事还在继续

2017-10-16 17:50 作者:心悬于海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客家人,小时候从没有人告诉过我,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城,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好在离县城很近,那时候去县城一年也就偶尔那么一两次,小时候家里有辆凤凰牌单车,那是父亲早年生计的载货工具。父亲初中毕业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文化水平算一般,在父亲的同龄人中很多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因为那时生活条件很穷,经济收入来源很匮乏,农作物主要靠种植水稻,一些人家会种少许的地瓜,也是作为主食之一,由于缺乏油水,大人小孩的饭量比较大,每人每天要一斤多的大米,小孩把米饭当做零食吃,每天煮的米饭都是不够吃的,且家里一遇到一些要用钱的地方就只能去卖稻谷,所以那时候虽然大部分的农田去种植水稻,但是我们家每年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再加上我爷爷时不时也会拿着谷子去换钱。所以地瓜成为了一种补充,到了晚饭不够,会煮一些地瓜,有时候也会煮地瓜粥,那时候的地瓜非常的甜糯,是传统的老品种地瓜,特别是种在小山丘红壤里的地瓜就是生吃也非常甜。

早年的父亲娶了母亲,欠下很多的钱,当时聘礼好像是七八千,相当于今天的好几万吧,爷爷当时的年龄已经七十出头,听父母讲爷爷是二婚,早年是和一个童养媳成婚,后来由于不能生育,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很大的问题,且到了爷爷这代是三代单传,加之爷爷没文化,老传统,对于传宗接代的意识非常的顽固,加上比较粗暴,导致第一任妻子直接出走,后来听说再婚生了小孩,后来爷爷娶了一个同样二婚的奶奶。关于奶奶的故事我也是听了一些大概,第一任丈夫好像是得病早丧,小孩也夭折,后来经人介绍与爷爷再次组成家庭,奶奶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农田的活基本上由爷爷一人承担,爷爷是很勤劳的,当时每当月圆的时候,借着月色在田中劳作,那时候家里劳动力基本靠爷爷,所以不能够勤劳的劳作,是吃不饱饭的,更谈不上什么富裕。父亲的年少时候由于爷爷的勤劳,家里起码能吃饱饭,能多念几年的书,只是那时候农村对于文化的追求没那么热衷,祖辈没文化,到了下一代他们也没有这种意识,整个农村没有这种文化环境,父亲初中毕业,便没有进一步升造的意识,开始走上社会。至于父亲的年轻的时候的社会生活什么样子,今天只能通过影视的资料有一些琐碎的片段。听父母们聊,他们那时候平时除了田间的劳作之外,生活中唯一接近我们现在生活的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候不定期会在全县各地播放电影,他们不管有多远,男男女女结伴而行,家里有单车的骑上单车,去追逐属于他们的青。看着他们年轻时候的照片,风采与我们比起来丝毫不减。照片背后我想有很多比我精彩的故事。

由于爷爷生我三叔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可谓老来得子,到了儿子们成年后,爷爷已经七十多了,他已经养育他们长大成人,剩下的精力不足为他们谋身后事,像活计,娶妻。除大伯是爷爷操持,父亲和三叔他已经没有这种能力。父亲娶母亲的时候,外公是反对的,所以提出了当时在农村略显高的礼金,爷爷已经年老力衰,出面去向宗亲借钱,别人已经不愿意了,因为七十多岁的年纪,别人不放心也是可以理解,所以最后还是靠父亲自己承诺,一家一家的去借钱,导致结婚后父母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还钱,这也使得我们家在后来的日子里很少去向外面借钱。借钱还钱的过程已经让父母十分的厌恶,所以平时的生活家里都是省吃俭用,只有逢年过节,家里会多制办一些吃的用的。所以我们的童年特别的期待过节过年。过节过年都是数着日子过得,相比较现在确实不厌其烦,十分的讨厌过年的到来。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养过母猪,那是为了产小猪仔卖钱,养过许多的鸭子,当然也是为了补贴家用,毕竟农村的经济收入少的可怜,那时候有力没地方使,农闲下,每家每户都是各家串门,聊家常,买点茶点,喝着自家酿的米酒,客家米酒,我们那边过年,婚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米酒庆祝大喜的日子。过完年剩余的米酒可以喝好一阵子,有的人保存起来,放的时间越久酒就越香醇滑口。每当有亲朋好友或者是邻里知心,她们都会热情拿出这些宝贝来招待客人。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未上学之前,我基本都是跟着母亲到处串门,到邻居家,到外婆家,到母亲儿时的闺蜜家。后来上学了,每当放学回家找不到母亲,我基本都可以按照以往的经历准确的找到母亲在哪里闲聊。那时候人们礼尚往来,家家户户生活水平没多大的差异,关系十分的融洽,而现在变化太大了,不要说一般人,就是母亲那几个亲姐妹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间隙。母亲家有七兄妹,母亲排行老大,加上姥爷有病在身,每当病发,农忙的时候,重担就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外婆要照看家里的大小事务,后来母亲回忆说“二十一岁结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忍受家里巨大的劳动负担。”之后母亲的那些姐妹都结了婚,农闲下雨的时候就会邀起来,一起做一些我们当地的美食,像灯盏糕、豆腐花、包子、珍珠园等等,如今的这些好吃美食似乎只存在记忆中。亲密的姐妹也由于经济差异互相猜忌出现了间隙,也只有过年拜年来回走动,人情变得淡漠,情感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我非常的感叹,每个姨家小时候我都住过,现在面对这样的亲情我也只能无可奈何。

现在的生活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会使人非常的乏味。当时我们没有这种感觉,我记得我们家的第一台白色电视在我上学的时候买的,在此之前全靠邻居家,那时候电视只有三个频道,中央一套,省电视频道,市级电视频道,别的没了。但是就是这三个频道也足够我们去消磨一天的时间,其乐无穷,当时邻居家的人气就像电影院一样,座位不够自己带着椅子就来了,小孩则直接坐在水泥地上看电视,看着这些大人谈天说地。邻居是在电站工作的,算是我们那一带为数不多吃公粮的,生活水平自然要比我们高出一个水平,他很喜欢喝茶,看新闻,看报纸。天真的我总以为他会出现在电视上的新闻里,我会问他“你会出现在上面,他总是乐呵着不说话。”如今他已经不在了,得了癌症晚期去世的,我们都惋惜不已,他是一个好人,大家对他的口碑都很好,也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癌症的可怕,从此之后我们村死于癌症的人络绎不绝,当当就在我们本宗族就有五六个,着实可怕。最初的电器诚如小品演绎的一样,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要是电灯算的话姑且在算上一个,别的好像再也找不出来。时不时还会出现断电的时间,那就只能看看星星月亮,听着母亲父亲讲述他们相识的故事,或者听母亲讲上一辈人讲给她们听的故事,其题材都是一些类似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神鬼传说,母亲讲的有声有色,现在想想母亲的口才演艺技能真的太棒了。我现在大部分已经忘记,长大了后有太多的东西让我分了心,不知道母亲是否还记得,因为经济发展的太快了,很少人能永保初心由于外界的干扰。

有人问,那你小时候白天玩什么,白天可以玩的东西可多了,农村五六岁便开始自己玩耍,大人要劳作,小孩都是哥哥姐姐带着玩,大了点的就是自己找小伙伴玩,玩什么呢?玩石头,到河边选几个质地光滑,颜色好看的石头,两人一组,手心手背的抛起接住,好几关,谁先过关谁赢。还有像棒棒充,小纸人,跳皮筋,纸飞机,老鹰捉小鸡,警察捉小偷,冲五关等等。这边没办法一一罗列和介绍,因为实在太多了。田间地头也都是乐趣,在小水沟里抓鱼,去小溪边钓鱼,抓蝉,掏窝,抓老鼠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记忆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今天大家的条件好了,玩的东西多了,科技含量很高,但是我依然我觉得我比今天的小孩要幸运,我相信我儿时的美好记忆要比现在的小孩要多,手机电脑,现代科技娱乐带来的只是视觉的冲击刺激,缺乏过程性,我想若干年后他们能够记住多少东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中学以前,我也常争取表现,但是有个毛病在那时候开始养成直至今日。在同龄人中我算比较有人气,这一点我想是基于当时高大的身材,智慧居中,为人谈吐适当,所以大家也喜欢和我玩,在玩伴中算比较拔尖。但是我比较畏惧上司,这似乎是天生的,我不知道我未知的记忆深处有过怎么样的阴影,我只能把这个毛病归咎于他是天生的,总体而言我的性格是内向,这点准确无疑。学生时代我和老师的交流是极少,我觉得我甚至让某些老师对我感到神秘,在他们心理我给她们带来很多的不解和未知,看似庸碌无为,但是在某一刻会有某个闪光点让她们感到诧异。如同平静的水平出现波浪,这种静态的打破,这种一反常态,总之是一种落差造成他们的感觉的波动。但是她们似乎也没有继续探索这份神秘的兴趣,一切总是那样尘埃落定。而我也少有回响,少年需要勇气,勇气需要鼓励,我庆幸我的少年有过那么一段经历,被人鼓励成长的经历。我视它如人生中最美妙的经历,如同少男少女的倾心的碰撞一般,我认为那是人生的一次启蒙,给我鼓励成长的那个人啊!你是我这一生的恩师,我无以回报,唯独在心中默默打感激您,祝福您。

有的人逃避困难的方式是直接排斥,全盘的拒绝。那样是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显然是破罐子破摔,不是明智的选择。有的人是麻木的,没方向的,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去去所谓的努力,结果做的大部分是无用功,收效甚微,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惑,自己的努力没有收到等量的回报,迷茫而没有反思。看着别人轻松应对,收货颇丰,不知何解,这种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嫉妒的心理我们都曾经感同身受。这种智慧的掌握有些是一种天赋,后天的学习也需要这种天赋。这种天赋存在的同时也存在差异,我试图去寻找这种捷径,我不想用笨办法,但是我寻找捷径的天赋也很有限,故此我自我标榜我秉承中庸之道,走中间路线,不走双向极端,有时是自我安慰,有时会自鸣得意。我的处事之道就是自己不能攻关的难题,轻易不寻求帮助,大概率会找同龄人帮助,几乎不会向上司寻求。对于那种尽我所能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会选择放弃,不想它浪费我的时间,花这样的无用功。这种处理的方法,有两种嫌疑,一种比较难听叫逃避,一种叫规避,或者解释为选择性逃避,这样的解释似乎也存在某种愧疚感。有几许模棱两可,总之这就是我的一种处事方法吧!总结八字方言“先易后难,极难从弃”。这一套我用在学习勉强凑合,但是用在生活上出了问题,就是后面那个四个字极难从弃感觉行不通了。现在争面临这样的窘境,规避真的转换成逃避了,狠狠的打脸。走向社会我还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薄弱。

现在的我显得那般无力,沧海横流,大好河山,这太平盛世,却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曾经内心的咆哮,化为无病的呻吟。突破牢笼,走出象牙塔,走出理想的温室。当现实照进,一切的想象都化为腐朽,归于尘土。你才知道这不是结束,这只是新的开始,前方的荆棘还在未知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5562/

故事还在继续的评论 (共 7 条)

  • 白云飞
  • 浪子狐
  • 诗心云卿
  • 老夫子(熊自洲)
  • 王东强
  • 春暖花开
  • 倪(蔡美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