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舌尖上的宜昌(16)

2017-10-03 08:50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宜昌(16)

十六、地皮摊

就和宵在宜昌被说成是宵夜一样,夜市摊在宜昌话里被叫做地皮摊。这样的地皮摊绝不是政府引导的,而是因势利导自发聚集的。地皮摊必须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得那里不是主要街道,不影响城市形象,打打擦边球,街道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地利,就得交通便捷,公交、的士穿行其中,路边也可以停私家车;所谓人和,自然就是人气,周边必须有大型住宅小区,还有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人多势众,才能迅速汇集人气,逐渐产生集聚效应,最终自发式地形成美食一条街。

可能是三两朋友聚在一起,夜店里嗨够了,逛街逛累了,电影看完了,就会习惯性的到地皮摊的桌前一围,服务生立马就会出现;可能是情侣到江边吹了风、说了情话、看了风景,送女朋友回家的路上随便走进一个地皮摊,叫一声“老板,有什么好吃的”,声音十分霸气,底气十足;或者可能和我们当年一样,谈完了生意、喝完了白酒,换个地方再来第二场。摊主最喜欢这种穿西服、提包包的食客,就会冲着自己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的伙计吼一句:“有没有眼睛方儿(宜昌话会不会察言观色)?快给几个老板搬一箱啤酒!”服务生就会大声答应一声,跑过来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给食客沏茶,一边问想吃些什么。

宜昌人喜欢吃,吃,不管白天黑夜,居民区、商业街、马路边、小巷里到处是地皮摊;宜昌人会吃、敢吃,和广东人有得一拼,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树上爬的,都在宜昌地皮摊上亮过相,试过水深。所以,一到傍晚,城管下班,那些和陈佩斯卖羊肉串一样没有办执照的地皮摊就出现了。我曾经是一些摊主的常客,亲眼看见一个男人问一个地皮摊的女老板:“有没有雀雀儿?”女老板回答得很快:“你有我没得。”男人又追问一句:“没有雀雀儿,那你有什么?”女老板回答的面不改色心不跳:“我有妈妈儿你也有,我的可以吃你的没人要!”结果笑倒一大片宜昌人,在宜昌话中,“雀雀”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天上飞的小,二是指男人的话儿;“妈妈儿”指的是乳头。只有懂得宜昌话才听得懂其中的意思。

宜昌宵夜老三样:火锅、烧烤和小龙虾。无论走到那个夜市摊,来自重庆的火锅都随处可见,一到晚上,似乎全城就热气腾腾,无数的好吃佬都围着一口或大或小或干或稀的火锅在热气缭绕中大快朵颐,犹如在人间仙境中。无论是年轻气盛的、中年稳重的、老当益壮的,都是三五成群、四六扎堆,摆开架势拉开嗓子大声吆喝,有说的、有骂的、有笑的、有唱的,再加上锅碗的敲击声和摊主伙计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爆炒后的麻辣气息就充满了人们的味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来自北方的烧烤有和火锅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不管是荤的素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只要不“闹死人(宜昌话中毒)”就什么都可以放到火上去烤。于是生一炉炭火,架子上的那些串就在火上滋滋地冒着油,撒一把辣椒、花椒、孜然粉,那种香辣味就随风四散,于是就可见烟雾缭绕,听见人气鼎沸,一串串的不同食材吃到嘴里会给味蕾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刺激。无疑宜昌人都是好吃佬,都是闻香队,嘴里就有了唾沫,身子就会不由自主的走进夜市摊的棚子,和我们用过去卖老鼠药的小贩说的顺口溜自嘲的一样:“老鼠药老鼠药,老鼠闻了跑不脱!”

宜昌本土产的河虾太小,光是那些须头须尾就难以伺候;基围虾太贵,三两个人吃个好几张毛爷爷是很寻常的事,所以想要在宜昌的地皮摊上吃虾,吃的都是荆沙一带产的小龙虾。爆炒、油焖、蒸熟以后,光是那红红的外壳就很吸引人的眼球,品尝着类似螃蟹又类似基围虾的滋味,心里的满足首先就有了;放一些过量的麻辣佐料,大有不把客人辣翻决不罢休的气势,每一个好吃佬不到三分钟,汗就会下来了;就得拼命地往喉咙里灌啤酒;等到胃里的烧灼感稍稍平息一点,就又会想起小龙虾的好吃味道,于是新一轮的大快朵颐和猛喝啤酒又开始了。

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名贵的食材、没有笑得花灿烂的服务生,也没有窗明几净的店堂,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天的时候就是几张小方桌,一堆塑料方凳,两个煤气灶台,一些事先摘好、洗好、切好的食材,就造成了锅内的热气腾腾,满地的竹签和白花花一片擦过嘴也擦过汗的餐巾纸;到了天支起一个空间不大的布棚,生意好的时候,棚内人贴人,连走路的通道都没有。可是就这样几张小桌天天围着一圈人,个个吃得有滋有味,人人吃得忘乎所以,这就是宜昌地皮摊的魅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4098/

舌尖上的宜昌(16)的评论 (共 7 条)

  • 鲁振中
  • 诗心云卿
  • Farce
  • 王平如是说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