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忆自行车

2017-10-02 12:48 作者:李映泉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回忆自行车

2017年9月29日

□李映泉

现在的交通工具真是四通八达。生活在繁华的城市里,看车流滚滚,源源不断。有时简直眼花缭乱,过马路也得格外小心。喧嚣之余,不免使人心生烦闷!

我想起一位友人曾说过,现在的小车比当年的自行车都多。还真是如此。中国社会一年年发生着巨变!这车变就是一个缩影。忽忆小时候大概是1975年左右的一天,父亲突然推进门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记得是凭供应票才买上的,当时花了两百多块钱。这是父亲小教近一年的工资呢,足见当年物质状况之紧缺。

那时我们是个大家庭,要三四十口人聚族而居呢。爷爷奶奶尚健在,二叔、三叔已分居出去,父亲(老大)、四叔、五叔、六叔都在一起。老五老六尚未成家,还在读初高中,四婶刚娶进门,父亲早晚在学校,农活家务都指望不上,一家人的劳力重担,实际上主要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记得她每日早出晚归奔忙在农业社的田地里。回来还要给一大家口人推磨做饭,喂鸡狗,难得片刻闲暇。我们弟兄几个还小,想想真是辛苦了我的母亲!如今我母虽已去世整整16年,心中仍感思念难舍!记得当年看着父亲买回来的自行车,母亲也很是高兴,但是她骑不上,全家人都骑不上,我们小孩更别指望,也不让学。只有父亲一人骑上去城新华书店买学生课本、作业本、赶集或开会什么的等等。此事现在想来也太有些霸道了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于不让骑,我们也再没怎么在意它的存在。1978年秋五叔成家,次年我家从爷爷家分居出来。这辆自行车也被父亲带到我家。但他平时还是不让我们逗它,没事经常锁着。不久,时光到了1980年春,我初二快毕业要考初三了。一天的星期日,我在家。中午家人都休息之际,看见自行车未上锁,我便偷偷掀出来,在自家的麦场上试骑开了。头两次叫二弟出来悄悄帮忙扶助,我试上车。这样反复练习,中间还摔了几跤呢。但我乐此不疲,似乎忘记了被摔的疼痛。刚开始先是一脚蹬一面缓缓遛,慢慢上下车。经过转了十几圈以后,已能单个上去蹬上两面脚踏了。至此我终于叫二弟丢开帮扶,可以独自行走了,我真是高兴极了。总之可能不到三四十分钟,我便学会了骑自行车。很快二弟也用同样的方法学会了。这期间父亲似乎不知道,我们也没告诉他,他也始终没叫我们学,一切悄悄进行。然而我们还是始终未能真正骑上它。

1980年秋上初三后,我要到离家十几里路的中川中学去读书,因每天往返很吃紧。有一次我向父亲提出骑车上学,并说已学会了。刚开始他虽然不太情愿,但总算答应叫我骑了几次。于是我和同村的索某、姚某几个,骑车飞驰在乡村土路上,迎着清晨耀眼的曙光,目送着西红燃烧的晚霞,争先恐后地往学校赶,心情高兴极了!然而好景不长,骑了几次后,父亲即不让我再骑,说是他要跑集上,家里经常用,我们路上不安全等等。我一时心灰意冷,很失望。从此,我常年迎着寒暑,独自步行,往返于去学校路上的地埂、沟渠、小道上了。有时感到很自卑,常常不由自己躲着熟人、同学孤独的走。

回忆求学那段时光,见我独自寂然闷行,一时连同村的几个也不搭理我了。我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孤独悲伤,但也毫无办法。初三毕业上县城高中三四年,也基本年年如此,徒步跑回去取吃的。到家缓一晚上,次日晌午吃了母亲特意为我做的“好吃的”,在一片亲切慈祥的叮咛嘱咐中,我又温暖而感激地返回学校了。有几次遇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又加周末放学已近天晚,我独自踏着孜孜的积雪,行走在距县城三十里之遥的回家路上取吃的,听着远山上狼嚎野物怪叫的声音,我真是害怕极了。万般无奈,只能加快步伐往家赶……

上高中期间,我虽偶而也骑过几次,然也是把二弟或三弟带上,走到半道又叫他们把车接骑上回去了。期间回家也借过一二次同学的,到校很快即还给人家。至于我独自骑放到学校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我只有假期打工,或毕业打听高考成绩时骑过几次,再似乎从未动过它。

1988年专业学校毕业到平川区参加工作。刚开始每天向各单位跑,推销国库券业务。因工作需要,领导上批准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从此,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至今已快三十年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骑用于工作,休闲浪长征街,带买东西等等。进入二千年上楼以后,又多年基本弃置再不用它了。这两年随着工作的闲居二线,年龄的偏大,以及休闲遛弯锻炼的需要,我又想到了丢在库房角落多年的“座驾”了。经过一番上油、擦洗清理,又明亮如新;车子虽式样落后,但硬度很好,是现在的新式牌号所不能比拟的。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兴起时,出现了好多式样。除了这老式的永久、飞鸽牌而外,轻便、简单,式样美观的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骑的;跑赛用的等等均有。现在不知都淘汰到什么型号、程度了。

至于家里当年父亲所买的那辆自行车,早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也很久淡出了我的视线;后来给女人和孩子上学买过一辆轻便新式的女车,现在也不知丢到哪里了,总之都不很带感情。唯有我骑的这辆旧自行车,用过多年,伴陪多年,如同自己的亲人和孩子般,总是有一种敝帚自珍般的感觉。有几次老婆说骑到废品站卖了,少占地方。可我总是舍不得丢弃,一直让其伴陪着我。像辅佐我的命运一样,想用就用,想放就放;用而至今,很是随意,何苦丢弃呢?

在此需提及的是,这几十年来各种大小车辆的变迁实在大。除了自行车而外,记得从农业社最初的畜力大木车,到人力小推车;更重要地是社会上跑的从解放牌大卡车,到东风新型汽车;从大班车,到大吨位装卸挖钻运等机械;从摩托车,小手扶,到小三轮、大三轮;再到电动车以及各种诸类繁多儿童玩具车、小车等等,就不一而述了。

总之,由小车而起,欣忆骑车至此,发展鉴证至此。笔以记之,顺以成文,乃为人生一段艰难有趣之念想吧。想上古老子倒骑青牛背,汉萧何坐牛木车,魏晋诸多的名士大夫阶层也是迎风一呼,咏而歌,奔而归,能有多少人坐上车?甚至贵为天子帝王者,不过配几匹马坐个高档点的木车罢了。最好点的到宋代以后至清末皇帝大臣们才慢慢兴起并延续了坐轿子。看来它们实在是没有这个物质技术条件啊。往事越千年,数先进时代,还看今朝。我们现在真是一年抵几十上百年,甚至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便能领略古人数千年都享受不到的风光。赶上这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我们这几代人想着前人的辛苦和创业艰难,真是幸运之至,不由不歌以咏志,抒发感怀了!

文学简历

作者:李映泉,笔名未济,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白银市作协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有古体诗词、散文。九十年代开始在甘肃日报、西部乡财政;白银日报、广电报;白银文艺、平川文艺、会宁桃花山、靖远乌兰山等报刊发表作品。

目前作者在以上报刊及作家网、散文网等国家级刊物网站上发表古体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总计近30万字。

2016年4月,散文《我之锻炼观》荣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文学艺术界精英人物”荣誉称号。并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参加颁奖大会和北京大学举行的文学创作研讨会。

2016年5月,推选为白银市平川区首届诗词楹联协会理事。

作者积30年之历练,写成的近60万字的《未济文集》,于2015年底结集,正待出版。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财政局 联系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4012/

回忆自行车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