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母亲的初中时代

2017-09-28 22:40 作者:诗心云卿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母亲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那个时候,我外公外婆家虽然有我的几个舅舅和一个姨妈,但是家里除了我五舅以及我老舅而外,其他舅舅以及我姨妈都不在家,我外公外婆又都已经是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的老人了,而我老舅虽然在家但是当时还很小,所以不能参加劳动,因此家里其实才有我五舅一个劳动力,所以我母亲读完小学的时候就提出了不想读初中了,其实我母亲提出不读初中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那个年代国家的教育制度不是讲考试升学,而是靠保送,而保送不是以学生的品学兼优来保送,而是讲阶级成分,是个唯成分论的年代,用人制度不是靠才德兼备,而是唯成分论。

现在我网上看到一些人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说为什么解放前还有一些才子才女和这样家那样家的,可为什么在解放以后不仅什么才子才女不见了,这样家那样家也没有了,其实这些都和那个时代的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才子才女不见了,这样家那样家没有了,后来白卷英雄倒是出场了。

其实在我母亲想来,即便能够得读初中,高中也因为成分问题上不了的,兼于这两个原因,因此我母亲提出了不想继续读初中了,可是我五舅舅却坚持要我母亲继续念初中。我五舅说,我们家五个儿子和两个姑娘就你和大哥能够读初中,你一定要读,哪怕给家里争口气,你也得读,没有劳动力,我一个人顶着就行,于是我的母亲就这样上了初中了。

我母亲经常对我说,在她读初中的时候,我母亲和另外一个同学在同年级的成绩是最好的,都是数一数二,我母亲是数学好,而那个学生是语文好,考试的时候不是我母亲排第一就是那个排第一,而两个恰巧都是阶级成分不好。

我母亲读初中的时候,当时任华一中的校长是个很慈祥的老人,特别护学生,处处为学生作想。据老师们私底下的议论说,这个老校长原来可是个大官,可是由于在浮夸风的时候讲了真话,所以就被发配来一中当了校长了。

那个时候,学生一天配给五两米的饭吃,没有菜的配给,于是这个老校长就在县城边缘争取了一块地,然后组织老师学生自己种菜,并且学校还自己养猪解决老师学生的吃菜问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母亲读书的时代是个大谈特谈体力劳动的时代,那个时代讲的是劳动最光荣。在农村经常听到一句话是,挑断扁担当英雄,挖断锄头当劳模。当然,那个时代所鼓吹的劳动是不包含脑力劳动的,那个时候的脑力劳动是不算作劳动的,只有体力劳动才被承认是劳动的。也许那个时候的领导们都觉得读书无用,知识无用,因此他们认为给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体力劳动了,所以我母亲读初中的时候,正儿八经上课的时间比较少,而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倒是蛮多的,因此不是今天被组织去挖大沟,就是明天被组织去修公路,后天又被组织去修水库的。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分派了具体的劳动任务,而那个老校长就经常说,学生年龄都还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分派劳动任务的时候怎么老是和村子里的农民一样多。而不分派具体的劳动任务的时候却又得陪着村子里农民一样干到黑黑晚晚,这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因此这个老校长当时就不怎么不受领导的欢迎了。

那个时代是伙食团年代,学生去那个村子参加劳动就和当地村子里的农民一起分饭吃,一天五两米的饭,大部分学生根本吃不饱,因此学生们就自我调节,有的是学生就说因为白天得干很重的体力劳动,那就中午饭吃三两,晚上吃二两。(那个时候不吃兴早餐)。我母亲说,我不能和你们一样,如果中午只能吃二两,晚上吃三两,我晚上吃不饱就睡不着觉。我中午吃二两,白天劳动就陪着大伙一起熬。

开始一个学生一天还有五两米的饭吃,后来就连五两米的饭吃都没有了,都是用萝卜叶子和红薯干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来抵饭打给学生吃。

我母亲说,开始在县城周边的村子里参加劳动打饭吃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有一点菜或咸菜给你下饭,后来到了那个叫冲麦的村子里参加劳动吃的是用麦麸做的饭,就连咸菜都没有,而离家又远,想从家拿点咸菜根本不可能,可是那伙食团门上居然还张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胜过国经食堂”,而下联写的是“超过北京饭店”。于是同学们打了饭都是你抬着饭碗望着伙食团的门上念上一遍“胜过国经食堂,超过北京饭店”。我又抬着饭碗望着伙食团的门上念一遍“胜过国经食堂,超过北京饭店”,他再抬着饭碗望着伙食团的门上念一遍“胜过国经食堂,超过北京饭店”,就这样一幅对联不知道被学生念了多少遍。也不知是冲麦那个村子当时当干部的惭愧还是怎么的了。于是在第二天早上不知从那里弄了一点炸末(一种萝卜推成丝,然后晒干做成咸菜)来一个学生分了一小团下饭。

当挖大沟挖到一个叫葫芦冲的村子时,恰逢遇到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中秋节,学生本来以为会放假,然后回家过中秋节,可是到了中秋节前夕,上边却要求学校中秋节不准学生放假,得继续留下来挖大沟。

葫芦冲是个大村子,在供销社盛行的时代,村里就设有供销社的一个代销店,在代销店里的售货员是两个年轻的女性。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代销店里也进了一部分月饼来卖,可惜那个时候不光是农民买不起,学生也没有钱买。而学生又都想吃月饼,因此才有了大家凑钱买月饼的想法,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凑,可惜七凑八凑,到了最后所凑的钱加在一起还是不够买一个月饼,一个买不起就买一丫吧。可是人家代销店的代销人员只卖一个而不卖一丫,于是同学们就不高兴了,最后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凑了一首打油诗。那个时候也是时兴大字报的时代,于是大家就推荐了一个大家认为写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把打油诗写成大字报,然后张贴在代销店门上,以下就是那张大字报上的打油诗。

葫芦冲来葫芦冲,

两个姑娘坐店中。

八月十五中秋到,

店里进来饼子卖,

可惜学生没钱买,

只能用眼来瞅瞅。

八月十五中秋节,

学生本想回家过,

奈何学校不放假。

中秋本是团圆节,

可是老师不准假。

谁要请假算旷课。

团圆节日革命化,

一起凑钱买饼过,

全班同学一起凑,

口袋裤包都掏空,

拿着凑的所有钱。

高高兴兴去买饼,

一问价钱傻了眼,

一个饼子不够买,

算算凑的所有钱,

只能买到一丫饼。

能买一丫也不错,

最后大家来商量

决定买上一丫饼,

可是店里姑娘说

饼子只能一个买,

一丫饼子就不卖。

学生本来就没钱,

一个饼子买不起,

买上一丫差不多。

好说歹说就不卖。

写上一张大字报,

让你们领导来看看,

为人民服务天天讲,

可你们却是这态度。

大字报开始是张贴在大门两边,可是那两个店中的女售货员看到之后就把大字报给撕了,而学生也又重新写了张贴到大门头上了,这下女售货员就够不着撕了,于是她们找来了竹竿挑,就这样学生张贴售货员撕,着实打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学生还有人说是持久战。

而当挖辅甸大沟挖到盘溪的时候,就和盘溪华二中的学生会和在一起了。由于离村子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饭的是送。华一中的那个老校长就经常对送饭的说,学生年龄小,不经饿,饭要按时送,可是有一天都到了十二多将近一点了,还不见送早饭来,学生早饿的没有力气了,于是学生中就开始有人是站着抱怨了,当然也有开始磨洋工了。那个华二中的校长看见华一中学生开始有人在磨洋工,并且还有的学生有人抱怨不送饭,于是就跑来华一中学生挖沟的地段批评华一中的学生不好好干活,一个个只会是混饭吃,简直是一群少爷小姐,一点都吃不得苦等等,说的很是难听。同时表扬他们华二中的学生,就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其实那个时候,盘溪华二中的学生年龄相比较而言都比华一中要大一些,当时就有一个学生在人群中吹了嘴,这下子越发惹恼了那个华二中的校长了,于是左也是说要抓典型右也是要抓典型,如果吹了嘴的那个学生不自己站出来就全部处分,记大过,其实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谁吹了,但是却没有一个说出来指任,到底那个吹嘴的学生自己站出来了才没有连累到其他学生。

当然,最后在那个华二中的校长的强烈要求下对吹嘴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了处分,也不知道写了多少检讨才算完事。

后来那个华二中的校长由于紧跟形势走,一下子居然从二中校长高升为我们县的副县长了,再后来这位刚刚当了副县长的二中校长也不知怎么回事在盘溪糖厂让电给触死了。当华一中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是高兴异常,有的同学还偷偷的庆祝了一下。

我母亲三年初中都还没有读完,我五舅就由于超强的体力劳动而累死了,但是那个时候虽然家里缺了劳动力,我的外公外婆都没有让我母亲辍学回家,所以我母亲一直读到了初中毕业。当然我母亲和那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最后也没有得到保送而升入高中,然而那些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反倒由于阶级成分好而被保送上了高中,有几个的到了后来还上了工农兵大学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3622/

我母亲的初中时代的评论 (共 12 条)

  • 轻风伴月
  • 春暖花开
  • 心爱
  • 王平如是说
  • 诗心云卿
  • 雪儿
  • 雪中傲梅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 紫色的云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