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板梁古巷

2017-09-19 16:04 作者:徐堂忠  | 2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走进板梁古村,仿佛走进了明清时代。它像一张历史递过来的名片。更像一部发黄的历史教科书,使许多尘封已久的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古村宏大,古巷幽深。村前视野开阔,小河绕村南流,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驿道穿村而过,石板路连通全村。村前有七层古塔,进村有石板古桥,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还有古商贾、古钱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奇石异木令人叫绝,乡村古风别有洞天。别说走进,即便登上村里最高的望夫楼,也无法看清楚古村的全貌。为此,我放弃了对它尽收眼底的奢望。只想慢慢地去看,去感受它的深邃和悠长。去体味它的安恬和古典。

也许是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缘故吧,对年代久远的东西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眷恋,凡是听说哪里有旧的东西,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欲望,也正是这份欲望,永远保留着对古村一砖一瓦、一土一石的新奇保留着对古村人物和人文的崇敬。我们漫步古村,安静地阅读。那些砖雕石刻,那些牌匾对联,那些门当壁画,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势在感召着我们。每一条小巷,每一处拐角,都能见到一些沉淀已久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表达的是福祉,是兴旺,是平安。

斑驳的青砖瓦房,围成一条条窄小幽长的古巷,也围成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完整的,或零碎的;凄婉的,或美丽的;动人的,或残忍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故事就开始上演了,也许一直延续到今天,永远也没有停歇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岁月悠悠,花开花落,到头来却改不了回归自然的结局。一块青石板的硬度,能够抵御锋利钎凿敲击,却经不住长年的流水和一双双肉长的脚板的摩搓。光滑,光溜,触摸的手感十分舒服。岁月让这些冰凉的石块变成了少女般滋润的肌肤。

沿着延绵千米曲径通幽的青石板古巷前行,青石板上遗落的足音如同碎玉,清脆而悠长。仿佛听到村前湘粤边界古驿道渐行渐远的马蹄声声。顿觉“古”风扑面。随处可见的刻有阴阳八卦符号的门楣,“万”字“福”字符号的隔断,屋檐下早已斑驳但仍可见到的各种花虫鱼壁画,大门前简单而又古朴的石柱,处处都散发着“湘南农耕文明”的典雅与智慧。让人仿佛回到古老的岁月。鞋跟叩击在古青色的石板上, 你会感觉到自己脚步的沉重,不知道自己究竟重复了谁的脚印。但你能依稀感知到这些脚印背后的风云变幻和风花月……

板梁古村就好像一部尘封的黑白画册,无论你翻到那一页,都是一幅历史不杇的画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在青石古巷,就像走进记忆乡,古巷尘封了多少久远的印象,老屋作证,有多少功名变作白纸,有多少往事皆成流云。有谁在为离别忧愁?有谁在为重逢欣喜?往事如烟,扯一片白云,裹住所有的相思;嘘一口浊气,挥走所有的欲望。让思绪归于宁静,让心归于淡然。600多年来,板梁衍生迁徙的刘姓村庄400多个、民众8万多人,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从这里的石板小巷走出。走出了清代四品蓝领通判刘昌松;四品中院刘绍芳:黄浦生游击司令、参议员刘参;黄浦生抗日远征军少将刘瑾;当代少将刘龙胜等等。开国大将黄克诚从板梁暴动成功走向革命道路。

走出古村古巷,村前绿野环绕,阡陌纵横,稻浪滚滚,花果飘香,好一幅田园风光,好一幅如诗画卷,徘徊在垅亩之间,观赏着古村特色,必定会给人一种田园古村图的艺术享受。我飞奔的思绪不由得在这小小的板梁古村上空久久飘荡……

于是,我从板梁古村回来之后写了一首《板梁古村美》的歌词:

板梁古村真的美

板梁处处是宝贝;

你看看明清古宅古巷古祠堂,

我访访村里老老妈老前辈。

村前龙泉古井清悠悠,

村后古木参天青如翠。

私塾里培养出栋梁才,

接龙桥还刻有功德碑。

镇龙宝塔萦绕着千年的传说,

金陵古道记载了一代代丰碑。

哎哟喂,板梁真的美,

美的像当年来过的杨贵妃。

板梁古村确实美,

板梁遍地是宝贝。

你看看古代木雕石雕古商埠

我瞧瞧旧时庙宇亭阁好风水。

村前池塘鱼儿戏荷花

村后神龟惹得游人醉。

你坐一回花轿当新娘,

我穿一次长袍做掌柜。

你龙泉庙里拜拜菩萨求财运,

我农家小院尝尝小吃好风味。

哎哟喂,板梁真的美,

美的像清香秀丽的红玫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2582/

板梁古巷的评论 (共 2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