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舌尖上的宜昌(2)

2017-09-17 10:23 作者:宜昌石头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宜昌(2)

二、宜昌的饮食习俗

说到宜昌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从宜昌的习俗说起。那篇载于《东方杂志》1926年3月25日第23卷第6号上的《宜昌》一文中详细的说明了这座城市“社会上对于岁时节序,均有其习俗,照例实行,少花样翻新之改革,业无论农工,人无论新旧,多无跳出此圈者。”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前辈都是循规蹈矩的。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莫过于节:“元日(大年初一)陈酒醴,然(同燃)灯烛,子妇夙兴,各盛装祀神,男人出门行礼,谓之‘出天方’。子弟拜家长,亲友互相拜贺,三日市无交易,地不扫除,禁水泻地。初三烧门神纸,十五制糯粉为丸,名曰‘元宵’,晚张灯嬉。”这也就是说,从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除了拜年,串门,走亲戚,就是大吃而特吃了。

宜昌的规矩很多,正月初一天一亮就要放鞭,这叫“接年”;只能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这叫“留钱”;初一拜父族的长辈,开始吃;初二拜母族的长辈,接着吃;初三拜妻族的长辈,继续吃;初四拜亲友,还是吃;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商店复业开门接财神,或者到寺庙烧头炷香,大家一起吃春节后的第一顿饭。

宜昌的规矩是正月初一到初六是不能倒垃圾,不能向外泼水,以免走了“财喜”,一直要等到初六才能把这么多天积累的所以垃圾倒掉,这叫“送穷”;正月初一到初三不能煮生米,要吃过年时吃剩的饭菜,这是企盼“有吃有剩”,后来演变为家家煮面条、豆丝、糍粑当顿。到了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象征春天的到来。用一句宜昌话说,那一天吃的就是“涨了个肚儿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三月清明日,祭祖扫墓。”一大帮人出行,能少得了吃吗?“五月五日,悬艾蒲于门,午刻饮雄黄酒,并遍洒户壁间,云‘辟蛇虫’;以其汁涂小儿耳鼻,云‘辟百毒’;时日龙舟竞渡,至十五日曰‘大端阳’,十三、十四、十五龙舟夺标尤甚。”自然就是吃粽子的时候了;过了“七月半”,送完“包袱”,放完“河灯”,就是八月十五:“亲友各备果饼相馈,是家人聚集,具酒肴,陈瓜果于庭,谓之‘赏月’。”自然还要吃月饼。

一晃就是腊月,从腊月二十三,宜昌的规矩是家家户户“打扬尘”,也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腊月二十四是老百姓的小年,家家户户要烧香敬神,还要煨汤吃肉,晚上还要在灶神菩萨面前供上一块糯米糖或麦芽糖,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时候多讲好话,这就是“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的来源吧。接下来,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鱼肉,二十七年事毕,二十八去沐浴,二十九样样有。”除了买新衣服、做好吃的,丈夫还要和妻子一起去岳父岳母家送上钱物,俗称“辞年”。

忙的一塌糊涂之后就到了除夕:“更桃符春联,设酒肴,家人聚饮曰‘团年’;子弟拜家长曰‘辞年’;击锣鼓曰‘闹年’;家中器皿均用纸钱贴挂曰‘散岁’;达旦不寐曰‘守岁’;以银钱给小儿曰‘压岁’;饭兼数日之炊曰‘宿岁饭’;又曰‘隔年陈’”……一口气看下来,就是一个吃货的节日。还有,不论是中午团年还是下午团年,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

值得一提的是,宜昌的吃货都知道,腊月三十团年的时候,桌上的那全鸡、全鱼和全鸭是一碗“看菜”,必须等到大年初一才能动筷子,不过好就好在团年的时候满桌的菜肴琳琅满目,尽可以大快朵颐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2312/

舌尖上的宜昌(2)的评论 (共 15 条)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紫色的云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东湖聚李胤德
  • 雪中傲梅
  • 王平如是说
  • 沧海一笑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雨袂独舞
  • 浮萍
    浮萍 审核通过并说 没去过 ,看了你的文想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