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文人的脉动

2017-09-16 11:10 作者:热雨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 “人生,一尊还酹江月。”苏子如此浩叹。而王维亦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如何消?”为什么?因为支撑着宁静的是乃是人世喧嚣。宁静的厚度、宁静的感染力穿透力,皆因生存之波澜而生。何人英雄慧眼,可阅尽宇宙喧嚣……

○ 曹植作《洛神赋》,歪着脑袋痴想,往往一待半天,红墙有梦而梦幻如昨,于是频频造访洛湖,隔三差五醉迹酒肆,忽闻空中梵呗,呼之欲出。

○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西哲强调:“不知死,焉知生?”笔者认为,孔子对死亡的思考是有问题的,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展开追问,却又要谈论这个至关重要的话题。而时间意识,死亡意识,乃是西方人几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重大课题。

○ 热尚年轻,岂能尽失前程?世俗的闲言碎语亦可不顾。而热若有所思。一部《诗经》如饮甘露。或卓绝亦或卓越,求取功名。于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写诗其实并非勉为其难,只是自己的名字尚显卑微。热极力推崇李贺,其想像力惊人,词语力度也罕见。其名篇《梦天》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热偶有诗作发表,可获薄酬,而其处境、心境依旧。不可名,于是催生“名”的欲望。诗人贫病交困,“茂陵归卧叹清贫。”李贺诗魂佳洞庭,“葛衣断碎赵城吟,吟诗一东方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李贺诗,堪称中国古典精英文化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这些资源可用上兆亿次。一如西方诗人:荷尔德林、王尔德、波德莱尔、阿波里奈尔、艾略特、庞德、兰波、策兰……公元816年,李长吉卒,享年二十七岁,葬于昌谷。

○ 过了十五年,李贺的好友沈亚之发现了诗人遗稿,编辑成卷,并请杜牧作序。鲁迅先生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在唐已经写尽。”李贺成为中国相当醒目的文化现象,人们对他的解读还会再持续下去。

○ 山水符号的能量可谓充足,但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从曹植算起的山水诗,消耗自身的审美可能性, 而魏晋唐宋,为时大约一千年。历代文人大抵若此。他们肩负着文化传承。李商隐生于获嘉县衙,三岁随父母远走,一路上兴奋不已。从中原到江南,他五岁起识字读书,七岁起学写文章,也感受着浙东浙西的奇山异水。

○ “浙水东西,半纪漂泊”,一纪为十二岁。其父李嗣病死于镇江,李商隐童年丧父。李商隐从十岁起便开始了困顿生涯,并承担起长子的角色。他后来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人生穷困,闻见所无。”有一个白发苍苍的大人物读他的诗,竟然说:“今生我是不可能写这么好的诗的,但求来世做你的儿子吧!”这老头是白居易。849年白居易去世,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 杜甫盛赞李白,韩愈题写李贺,白居易高看李商隐,欧阳修惊叹二十来岁的苏轼,皆为天才器重天才的例子。洛阳留守令狐楚听说了李商隐的才华,请他去府中做事,这令狐楚十年前做过宰相,以骈俪文知名于世,李商隐的吃穿住行远非俗人相比。令狐公子休读游玩时,李商隐骑马相随,从洛阳玩到济源,打猎访古寻幽而已。

○ 寒门士子娶富家女儿的故事,在唐代并不稀罕,但前提是金榜题名,改衣白为衣青。唐代风气是这样,士子狎妓无大碍,茫茫人海,伊人何处?一页扁舟远江湖。中国古文人盖莫如此。

○ 史料称,李贺除了大醉及吊丧日都要骑驴出去,一个叫巴童的小奴仆默默跟着他。他背一个古破锦囊,望天冥思苦想,得了句子就写下来,反手塞进锦囊中。

○ 高高的女几山上有座神殿,供奉着有风流传说的杜兰香女神。李贺登山入殿,凝望典雅而又艳冶的女神,直欲与她肌肤相亲。女神殿外的那堵红墙,他往往一倚半天,站够了就蹲下,抱紧一双长臂,歪着脑袋痴想……斑驳红墙有绮梦,女神遗山作案几。杜兰香临崖升天的故事让李贺再三着迷。

○ 李贺写诗是不管读者的,他也不问忠诚的巴童懂不懂。主仆二人,隔三差五醉酒肆。巴童抓肉吃,用斑竹筒饮酒,三分醉就趴下了,打几个呼噜又抬起头来。李贺醉眼瞅黄昏,摸摸古锦囊。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宝物,与皇家有牵连。杜甫亦曾不无自豪地讲过:“诗是吾家事。”

○ 山西的芮城风景如画,李商隐写诗不少,佳作如《宵自遣》:“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乐,忘却在山家。”这诗不用典,明白晓畅如王维。但盛唐与晚唐不可比,李商隐住在永乐、洛阳,不得不心系长安,渴望着皇室中兴。

○ 武宗服金丹驾崩,诗人写诗凭吊,又作《贾生》,对汉唐皇帝几百年来的求仙梦加以讽刺:“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归郑州,百感交集,为亡妻,为子,为家族,为祖国,为良朋,为世间一切美好之物。千古绝唱《锦瑟》,横空出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生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首七律《锦瑟》,自问世之后,注家公认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但名家解味殊异。纪晓岚说:“盖始有所欢,中有所恨,故追忆之而作。”何焯说:“此乃自伤之辞,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韫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万可悲也!”

○ 黄庭坚是个神童,虽然宋人笔记和民间传说夸大了他的早慧。唐代的科举设有“神童科”,小孩儿不乏七八岁就金榜题名的,对民间影响大。宋代的科举更盛于唐代。宋真宗写《劝学歌》,直接以“颜如玉”和“黄金屋”吸引天下士子。

○ 双井茶名冠天下,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就在黄庭坚八岁这一年秋,又有惊人之作《送人赴举》:“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直至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有八年。”他口气不小,竟然自视为贬在人间的文曲星。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艺术家不去算计大自然,而不同的形式逼近“天籁”。这就是我们的审美传统。

○ 黄庭坚十四岁,父亲黄庶客死他乡。历代大诗人早年丧父,例子过半。不丧父也难见父亲的踪影,因为父亲通常在遥远的地方宦游。诗人受母性的呵护更多。文豪们无一例外地宅心仁厚,敏感多思,与早年的经历密切相关。这里显然有追问的空间,而本文只能一笔带过。

○ 黄庭坚后来惆怅回忆说:“某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他操心弟弟妹妹,一如杜甫。晚年又云:“老夫往在江南贫甚,有于日中空甑无米炊时。”

○ 据袁行霈先生近年考证,陶渊明活了七十六岁。苏东坡最典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010年,黄庭坚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砥柱铭》,在北京拍卖出4亿3千多万的天价,创中国艺术品售价之最。

○ 黄庭坚十九岁,乡试得解头(第一名)。次年赴汴京(开封)应礼部试,未能登第。他回家迎娶了十五岁的孙兰溪。婚后几年颇滋润,但兰溪未能生孩子。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黄庭坚再次拿了洪州乡试解头,,夏去汴京礼部春试,终于进士及第。时在治平四年,也即二十岁的宋神宗登基之年。熙宁元年夏,二十三岁的黄庭坚携妻赴汝州(今河南临汝)任叶县尉。

○ 元丰三年(1080),三十五岁的黄庭坚到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去做县令,“又持三十口,去做江南梦。”一家老小跟随着他,具体的家庭成员今已无考。七品县令俸禄有限,他卖些书画贴补家用。舅父李常时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官大钱多,不时寄来银帛米肉。黄庭坚总是拖着一家子,就像杜甫。操心弟弟的前程,操持妹妹的婚事……

○ 新官刚到任,黄庭坚便写下《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称:“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

○ 黄庭坚谒师门,献上修水的双井茶,却引发了东坡先生几缕惆怅。一个名叫王胜之的“甚丽”女子,歌喉婉转,舞姿曼妙,盘恒记忆中,挥之不去。苏轼曾送她双井茶、谷帘泉,为她填了四首词。山谷问起胜之,东坡感慨系之。

○ “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杜甫暮年流落洞庭湖比他还穷,吃病牛肉中毒而亡。

○ 公元1105年9月30日,黄庭坚卒于宜州,享年61岁。可能死于心脏病突发。

○ 晏几道字叔原,是北宋享有盛名的人物,是官二代,富二代,更是文二代。《宋词三百首笺注》选他的词,超过苏东坡和柳永。一本三百页的《唐宋名家词选》,晏几道占了三十一首。这两个名家选本畅行半年多世纪,其权威性自不待言。

○ 晏殊字元献,生于991年的太宗朝。他是江西临川神童,据欧阳修《晏公神道碑铭》:“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晏殊十四岁就名列进士榜,后来在京城有了黄金屋和颜如玉,官运亨通,日子相当滋润。他有八个儿子,晏几道是“暮子”,生于超级富贵窝,长于众多妇人手。钟鸣鼎食之家,每日开饭像开宴似的。“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寇准,韩琦,宋祁,张先……一连串的北宋人物都是他家的座上客。

○ 西方的现代艺术家也是望尘莫及。毕加索、达利、海明威、昆德拉有那么多情人,还是比不上晏殊、欧阳修、张子野、白居易。

○ 晏几道留给人印象接近曹植、曹芹、纳兰容若。晏殊自幼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有一套价值体系,有士大夫的情怀,所以写曲子辞下笔简约,婉转有韵致。不用说,他对情绪的表达有比较严格的筛选。情绪落到纸上,要符合他的高贵身份和显赫名望。今日有好词,明天满城知。

○ 晏几道去了扬州等地做小官,靠着父亲的“门荫”。官小无所谓,扬州的繁华吸引了他。烟花三月下扬州,登平山堂,玩瘦西湖,入秋却转江西,“高吟烂醉淮西月,诗酒相留。明日归舟,碧藕花中醉过秋。”

○ 次年春上,他又到了归德府(河南商丘)。以他的门第余光,各地太守都热情接待他,唤来一流的官妓陪他琴棋歌舞。锦袍公子下围棋,吹洞箫,跳劲舞,玩关扑,斗蟋蟀,嚼蕊题叶,投壶打马,藏钩赌酒,雅的俗的全来。他出手又大方,模样又俊朗天真,讨女孩子喜欢稀松平常。女孩儿情不自禁时,便来希合,甚或苟合。而眼下课堂上的文学史讲晏几道的价值,远远不够充分。

○ 三十六岁前后,唐伯虎在苏州城的北郊造了一座桃花坞,向世人抛出了风流符号。这桃花坞建于宋人别墅的旧址上,花钱不多景致好。唐寅自号“桃花庵主”,作《桃花庵歌》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蒲松龄烟瘾不大,酒量不小。常喝村酿图个便宜,路边小店聚集了各色人等,是收集素材的好地方。他骑驴穿长衫,带了酒葫芦,进野店打个拱手,冲着陌生的饮客点头笑笑。行头不俗却吃得简单,一盘毛豆三碗酒。偶尔切几斤熟牛肉,尝尝而已,大包美食带回家去。五个孩子十双手,十双眼睛盼父亲,年年折断门前柳。想当年五柳先生一度断粮辗转乞食,“叩门拙言词”,糙米窝窝头也舍不得吃,揣了回转上京里的家,递给老四老五……

○ 五百篇小说,数千人物,皆从柳泉先生的笔下出。先生自言:“集腑成裘,妄续幽宴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浮白载笔:边喝酒边写作。书中自况落拓之身世,指斥不公之世相,所以称孤愤。《叶生》一篇,作家自抒心声,写一个怀才不遇的书生郁郁而死,却以幻相存活,固执纠缠于场屋,荒诞而悲凉。

○ 《聊斋志异》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作品。中国民间的鬼文化自古发达,柳泉先生总其成焉。

○ 后记:热素喜读古诗作,探其究竟,闻其未闻,然后吟哦成诵,乃传于众弟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2215/

古文人的脉动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