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人家

2017-09-09 13:10 作者:春风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刘继维

1973年节前夕,我第二次享受兵团两年一次的探亲假。这是一次远程探亲,要到江西进贤县中侨委的五七农场去看望在哪里下放劳动的妈。

从黑龙江到江西途经多个省市。最主要的是要经过上海,这让我有了到中国第一大城市转一转的想法。上海,在中国始终特立独行。购买上海产品代表着追求时尚的消费关念,去上海一游也是人们寻找各种借口出差的首选之地。上海知青薛卫平得知我的想法,便为我设计行程,安排我到上海在他家落脚,解决了我此行的最大忧虑。

上海知青在知青群体中也与众不同。首先语言自成一体,与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另一个特点就是着装,最明显的就是瘦腿裤,初来乍到时,广受微词。然而,这一装束很快就将美的年轻人俘获。瘦腿裤,男士穿着显修长,女士穿着露苗条。在那个统一用黑灰蓝绿包裹身躯的时代,上海服装用合身来展示着人体的曲线美。

自1842年《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起,上海开埠。一时间商贾云集,英美法纷纷在此设立租借地,万国建筑,十里洋场,上海滩转眼间变成了异国他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虽然南京路上来了好八连,霓虹灯下还设了哨兵,虽然又开展了多年的“文化大革命”,但上海人的“洋气”却无法扫除。尽管来到兵团,置身边疆,一条瘦腿裤尽显骨子里的气息。

小薛与我同是69届初中毕业下乡来到兵团连队的,上海知青比北京知青早到几个月。初到时我被分配在农工五班,与他同班。土坯房,南北两个大通铺,十来个人同宿,这就是一个班。同吃同住同劳动,朝夕相处,不必多言,自有情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乘火车出行非常人性化,每张车票都有几天的余付时间。从我们所在的边陲小镇迎春到江西进贤县,车票的有效期为7天,路程用去3天,在上海可以逗留近4天。为我顺访上海提供了条件。

小薛家在上海卢湾区太仓路的一个弄堂里。一栋三层小楼,一层是邻居,二层三层是薛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就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寸土寸金。弄堂由一栋栋紧密相邻的小楼组成,几户人家合居在一栋楼内,不避隐私,和谐互助,地域特点鲜明。

小薛的姐姐新婚,居然把新房腾出来接待我这个不速之客,让我十分感动,又不知如何是好,客随主便吧。薛妈妈做了几个菜,小碟子小碗端上来,让我第一次领略了上海小菜的精巧与美味。薛爸爸相貌清瘦,质朴寡言。清晨带我去早市吃早点,问我想吃什么?我常听上海知青提及“阳春面”,便要了一碗。细面、清汤,撒上一撮香葱,清淡鲜香。当时年少,但吃不问来由,多年之后方知“阳春面”的故事。农历十月为小阳春,扬州人推出此面时,采用低价占领市场的营销策略,十文一碗。“十月”与“十文”双双带“十”,于是灵光的人便喊出了“阳春面”的旗号。如今江南这一面食也与各地招牌面条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等并驾齐驱,闻名遐迩。另一食品油条,北方人称“大果子”,吃的就是刚出油锅时的香脆酥,而上海人则把油条也吃出了新花样,比如把油条剪成一段段的,蘸着酱油就泡饭当小菜吃,又比如把油条包在饭团中间当馅儿吃。可见饮食文化到了上海也非一成不变,花样翻新,随处可见。

卫平的弟弟和他的朋友阿某(姓名记不清了)是我首次登沪的地陪。领着我南京路、外滩、豫园、城隍庙的四处游览,一饱眼福。坐落于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始建于1934年,黑褐色的外观,极有视觉冲击力,是当年国内最高建筑,如今被后来者纷纷超越,但其资历无可比拟。外滩曾被誉为“远东华尔街”,中国银行、和平饭店、海关大厦、汇丰银行等多栋著名建筑共同构成了外滩优美曲折的天际线,极目远眺,气势雍容华贵。在此驻足留影,成为包括上海人和外地人在内的多数人必选背景。南京路上更是人头攒动,路面不宽,路段不长,却引领着中国都市商业圈的建设潮流。在那个反复批判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年代,上海人可以一边轰轰烈烈闹革命,字正腔圆读毛选,一边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着靓丽,享受着悠闲,荡马路、看电影、吃咖啡,展示着品味。上山下乡之所以难以为继,大批知青返城,其根源就在于城市的诱惑。

初识上海,弄堂市井别具特色。马桶家家必备,清晨收马桶,刷马桶,为城市一景,竹刷与木马桶发出的“唰唰”声,响彻街头巷尾。在那个坐便(上海人叫“抽水马桶”)尚属豪宅专用的年代,马桶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方便。另外,设在里弄墙边的小便池,更是为男士提供了便捷。踏上一步,自行方便,身后行人径直来往,视而不见。虽然公厕不多,但在里弄中穿行,总能及时发现,一解燃眉之急。上海人爱干净,洗衣晾晒是日常家务。将竹竿横搭在相邻人家的窗台上晾晒衣服,家家如此,重重叠叠,人们戏称“万国旗”,随风飘扬,这也是上海及江南特有的里弄现象。

火车票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我踏上了驶往江西的列车。薛爸爸为我买了两瓶地产老酒,送给我父亲,让我受之有愧,感激不尽。千里投宿,讨扰4天,吃住玩拿,一应俱全。卫平的弟弟一直把我送上火车,握手告别。那时年少无知,现在想来,薛家与我真是情深意重啊。

首次上海之行,印象深刻,高楼洋房,霓虹闪烁,靓男倩妹,时尚装扮,若不是与上海知青长期交往,解除听力障碍,真有身处异国他乡之感。虽然日后公出学习多次重返上海,虽然如今的上海愈加现代、繁华、国际化,然而大街小巷的变迁,删除着上海当年的模样。40多年过去了,那段上海弄堂人家带给我的亲切与温馨,却让我在残存的记忆深处寻找着悠悠的情怀。

2017年4月21日于北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1315/

上海人家的评论 (共 20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雪中傲梅
  • 紫色的云
  • 雨袂独舞
  • 浪子狐
  • 倪(蔡美军)
  • 东湖聚李胤德
  • 诗心云卿
  • 文生
  • 鲁振中
  • 王平如是说
    王平如是说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推荐并问好!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春风

    春风首次上海之行,印象深刻,高楼洋房,霓虹闪烁,靓男倩妹,时尚装扮,若不是与上海知青长期交往,解除听力障碍,真有身处异国他乡之感。虽然日后公出学习多次重返上海,虽然如今的上海愈加现代、繁华、国际化,然而大街小巷的变迁,删除着上海当年的模样。40多年过去了,那段上海弄堂人家带给我的亲切与温馨,却让我在残存的记忆深处寻找着悠悠的情怀。

    赞(0)回复
  • 海岸微风

    海岸微风不堪回首的年代,也有人性善良的闪光。

    赞(0)回复
  • 春风

    春风谢谢各位编审老师的审阅与推荐,向大家问好!

    赞(0)回复
  • 春风

    春风回复@海岸微风:谢谢海岸微风的点评,每个时代都有善良淳朴的民风。

    赞(0)回复
  •  胡侃瞎周

    胡侃瞎周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春风

    春风回复@ 胡侃瞎周:谢谢先生的推荐!问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