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爱梅的“飞天之梦”

2017-09-04 10:03 作者:蹉跎岁月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梅的“飞天之

作为艺友,我有幸认识了“奇女”周爱梅。那是2010年金秋在安徽省天长市书画之乡杨村镇农民书画展上一幅靓丽的烙画仕女跃入观者我的眼帘,堪言美哉,谁知那个纳凉仕女、呼之欲出、活脱传神的烙画图竟出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之手,因此引来许多观众的赞誉。时隔四年后,我怀着对烙画艺术的好奇心,登门造访了该位民间艺人周爱梅,受其热情待见,此人50余岁,已显十分苍老而多病,但作起画来仍神采奕奕,这许是对艺术的执着之故吧。

初时进入“画室”,不敢乱言,但见简陋的画室、案桌、零乱的放着古老的烙铁等烙雕工具,案桌上还放着一些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四壁挂着历年之佳作,尤其是近来力作,甚是惊人,令人刮目相看,已经炉火纯青之境。正在我为之陶醉之时,主人又拿出其它的小手工艺品,让我指点一二,实是让欣赏,哪敢提“指点”二字。诸如十二生肖葫芦,简直让他给烙的活灵活现,让人见了爱不释手,襁褓中小孩穿的虎头、猫头小鞋同样做的精巧别致,过去民间所传泥人、面人等工艺品也让其捏的十分精巧,进入其室如同进了仙境一样。

如此具有很高欣赏收藏价值的民间工艺品,竟出自一位这样贫寒而平凡的农家妇女之手,不可思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农家妇女更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三个小孩的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她把做好的这些手工艺品以她那原始的方式走南闯北,赶集摆摊,费尽口舌所得收入,除去养家糊口外,在所剩无几的情况下还省吃俭用购买烙画材料进行创造临摹,在其不懈努力、未经师门徒授的情况下,如今她的作品已融合了传统的中国画、西洋画,把中国画的韵味体现在烙画上,实是难能可贵。

烙画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过去俗名烫画是以烧红的铁块在木质材料上烫出图形或文字,后来有了烙铁方演变成烙画,先以烙铁在木板上烫出需要的轮廓线,然后在需要的部位填色,色干后遮光,不填色的叫素烫木画,它也可用在其他木质器物或竹质材料上,这种工艺美术可溶入中国画、素描、油画。周爱梅女士正是以她孜孜不倦地摸索实践,使其烙画日臻完美,得以传承,只因家庭困难,烙画材料又十分昂贵等诸多因素,阻滞着她对烙画艺术的有效发展,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爱莫能助,一个女人家实在不易,对烙画如此痴迷,爱画如命,身体又不好,家人还要吃饭,能把有限的收入都纳入她心爱的烙画艺术中,这种精神岂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五体投地的佩服。

我曾数十年研习书画艺术,自愧不及这位近乎文盲的农家妇女,能创作出如此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堪称神也、奇也、感叹之余,特叙此文,望文化艺术界予以彰扬,不要遗弃这个民间艺术领域中的“一页”。使其能得以良好有效地传承下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周爱梅,天长市卢龙镇薛庄小区人。近乎文盲的农家妇女,悟性极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一次偶然机遇,让她痴迷上中国民间烙画艺术,那是七、八年前,迫于生计,在秦皇岛叫卖工艺品时,“窥看”著名烙画家贾书辰烙画展郭军等知名画家作画,一下触动她那从小就爱画的神经,画家后一有空就临摹一些画片,在没有师授指点的情况下,硬是靠自己那股蛮劲和永不放弃的追求艺术之心,经过常年修炼刻苦琢磨在葫芦、宣纸、板材上反复练习,成就了她今天的烙画风格。一个女人,家庭十分困难,婚姻的不幸,身处劣境中的她,没有画谱、没有材料、没有文化仍孜孜不倦地烙画艺术上完全靠自学,摸索创作出如此惊人佳作,艺校学生又不过如此,岂不让人刮目相看。周爱梅现为安徽滁州书协会员、《新风》报社美术编辑。周爱梅女士联系方式:

天长市文广新局 马长青 史金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0642/

周爱梅的“飞天之梦”的评论 (共 13 条)

  • 雪中傲梅
  • 浪子狐
  • 王平如是说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东湖聚李胤德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荷塘月色
  • 江南风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