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我走进河南大学的时候

2017-09-03 23:53 作者:千里马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到了,到了,河南大学终于到了!”下了古都开封市内公交车,在妻子的陪同下,携带行李,我沿着顺河区明伦街往东,大约步行有500米的地方,面南朝北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大门,当看到高高的门楼上横楣书写着“河南大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时,我激动地喊了起来!顿时,我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历历往事,浮想联翩......

这是上世纪1985年9月秋季开学的第一天上午,阳光普照,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大地生辉,我的心情格外地高兴:

我出生于豫南平原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地方,是一位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祖祖辈辈目不识丁,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我原籍是安徽省临泉县一个极贫困的村庄,上世纪20年代末因生活所迫,曾祖父带领一家人外出逃荒要饭离乡背井才来到豫南平原,给地主当佃农,土改时落户于此。解放后,17岁的父亲开始上小学,半半拉拉只读三年半书,小学没毕业就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成为当时本村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当上了大队保管员。但他酷读书,想有一天能继续读中学,上大学,可是,在那温饱不及的年代,谁还会给他机会呢?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

为了这一天,在父母的启蒙教育和大力支持下,我从7岁开始上小学、读初中,到17岁高中毕业。期间,我始终都是学生干部,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劳动积极,天天努力,年年是“五好学生”,日日想,夜盼,做梦都想上大学,可谓10年寒窗苦读啊,可是,“文革”突出政治的形势要求,到头来还要当回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待以后有机会推荐上大学!

为了这一天,高中毕业后,我十分虔诚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本大队当过3年民办教师,也没有被推荐上大学。后来,我与当年全国570多万知识青年一道,踊跃参加首届恢复的高考,结果仅被中专录取,只在校读了一年半的书,就提前离校实习,重站三尺讲台,当一名光荣的公办教师,吃上了商品粮,端上了铁饭碗。按说有了穿皮鞋的资格就应该满足,可是,我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没能上大学我于心不甘,总想着再有机会继续深造,这也是几代人的夙愿。

为了这一天,我有幸被党组织精心挑选和培养,1982年,从教育上改行当国家干部,先是当了19个月的公社团委书记,后被提拔为副乡长,身上的担子重了,能力不足更明显了,继续深造的愿望更迫切了,所以,组织上同意我在职学习。经过连续两年的边工作边努力复习,两次参加成人高考,吃尽了不少苦头,历经坎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本年度被驻马店地委党校政治专业和河南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科中文专业先后录取,经过权衡,最后还是决定慕名前来河南大学深造!虽说这自高中毕业后一等又是个10年,可是,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尽管这次考中的只是个大学专科,脱产学习二年,但在人们的称谓上仍然是大学,特别是在高校较少、竞争极为激烈的背景下,能考上大专也算是百里挑一令人满意啦!(不过,我后来又读中央党校两年半,最后拿到本科文凭)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对家乡父老养育之恩的回报,这是光宗耀祖彰显门庭之好事,这是对组织精心推荐培养的报答,这是为所在的杨埠乡5万多人民争了光,长了脸,难道不应该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么?!

当我走进河南大学的时候,我看到校内一条条“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标语悬挂张贴,一张张迎新的笑脸喜气洋洋如鲜花般绽放,一队队迎新的队伍掂包扛行李跑前忙后,一声声嘘寒问暖贴心的话儿亲如兄弟姐妹,怎能不令我感动满怀:同学不分天南地北,同窗情谊地久天长!怎能不令我激动不已:这里是无数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之地,这里是无数有识之士遨游知识海洋的幸福殿堂!

当我走进河南大学的时候,我看到为迎接新同学近百年老校正容光焕发:那从校南大门到大礼堂前200多米长的甬道两旁,上百棵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像是在夹到欢迎;那 庄严肃穆的大礼堂,古香古色的出版社楼群,建筑式样别致对称的东、西十斋 ,凸显校园的古朴典雅历史厚重;那“工” 字型文史十号教学楼、高大雄伟拾级而上的图书馆、绿草茵茵的足球场、建筑现代的艺术系、体育系、物理系、化学系、政教系、地理系、数学系、专家楼等楼房,都掩映在一片片巨树草丛之中。东依古城墙,南靠明伦街,西为住宅区,北接铁塔公园。校园建筑中西合璧,古今相得益彰,园区面积宏大,环境幽静优美文化学术味浓,好一派中州一流的学堂、全国知名的学府!

当我走进河南大学的时候,我看到上万名师生汇聚在昔日的宋城墙根,秉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牢记叶帅“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冲天干劲,为了夺回"文革”十年曾经耽误的时间,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不仅著书立说,还教课站讲台,带研究生,日日不惰;正值中年的讲师副教授他们是教学科研的中坚,为向我们这些渴求知识琼浆的大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日以继夜;而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年教职工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学、为了学生和教学的一切,他们默默无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刻刻都在无私地奉献,总之,老师们的蜡烛精神”让我心里真的很感动!

而那些无数的青年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方法对头。不论是哪个年级,不论是哪个专业,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图书馆或自习堂,他们都自觉学习,主动钻研,相互激励,门门功课争取都得优,“60分万岁”的同学只是极少数哦!大学生和中学生最大的区别,在生活上完全独立,在学习上全凭自觉,自我加压,自我调整,自定奋斗目标,科学把握利用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真才实学,实现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之目标,一旦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就会有专才,有作为,让世人刮目相看,创造创新能力强,而不是只会读死书毕业后无所作为,让世人看不起,嗤之以鼻!

我,既然跨入了河南大学的名校门,就要不辱使命,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更加潜心苦读,珍惜机会和光阴来之不易,遵章守纪,自我加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两年专修科所设的所有课程,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及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立志做一名优秀学员,再走向社会,为人民当一辈子“公仆”,做一辈子合格共产党员,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自己满意!

(河南大学,近110年的母校,这里,曾经走出过范文澜、姚垠、任访秋、王立群等一大批国内著名教授作家学者,也有一大批诸如政界袁宝华军界梁光烈等赫赫有名的校友。我虽是一位无名之辈,但作为百年老校曾经培养过的几十万大学生中的一份子,能成为河大一校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此文是回忆32年前入校时曾经写过的习作,现重写权作纪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0616/

当我走进河南大学的时候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