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维宋靖远籍仿古建筑大师非遗传承人

2017-08-24 10:50 作者:李映泉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高维宋 靖远籍仿古建筑大师

非遗传承人

武 永 宝

高维宋,靖远乌兰镇人。生于1949,属牛,有老黄牛的吃苦耐劳精神。仿古建筑大师,系我省仿古建筑非遗传承人。在整个西北地颇负盛名。高维宋主持兴建的数百座仿古建筑,都有鲜明的北派特色,与南方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迥异。

大师面貌魁伟、高古,望而令人生畏。然其性善良温和之极,又常年主持、参与道佛宗教活动,故而做人以善、以为先。大师系独眼龙,大师醉心于自己的工匠工作年轻时忘我彻奋战,反复劳作、琢磨、设计......一日,忽被刨床溅起的木头渣击碎左眼球,一只眼遂废。就这样,大师将自己一只宝贵的眼睛贡献给了仿古建筑事业。然未尝有悔意矣。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高维宋开始设计主持营造重建红山寺(开元寺)接云观和屈吴山庙宇群。重建过程中,在保持原貌风格的基础上,略有创新。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木作技艺特色,以梁柱木结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框架体系为主、为魂,由柱、梁、檩、枋、斗拱等大木构件形成框架结构承受来自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等,具有外观形象上明确的认知感和识别性,建筑的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统一鲜明。

高维宋工程师自小好学,继承先辈技艺的同时,又出外多方拜师学艺,在仿古建筑方面造诣很深。三十几年的独立或与人合作设计,主持营造、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和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其独特的系统方法和技艺流程。在城市园林建筑、寺庙与宫殿式建筑、民居建筑等方面展示了其高超的木作营造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内在的生命活力。其中不无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在开工或上大梁之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神秘色彩的仪式、祷告活动等等。此时,每每谢绝陌生人造访。

高大师主持营造的仿古建筑类型,既有历史文化遗迹上再建、重修的,或者新址新建的,也有城市化园林方面的,更有大量具有鲜明本土地方独具特色的民居。大师的数百座大小、风格各异的建筑作品,设计巧妙、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给人以雄伟壮观、大气磅礴之气势,这些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建筑、艺术、人文以及美学上的价值,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如下: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是高维宋工程师仿古建筑传承古人建筑精髓之所在,并有个人独具匠心的发挥。在实际施工中高维宋工程师把这种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高维宋工程师所主导的神祇宫殿、寺庙及其它建筑具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高维宋工程师仿古建筑的主要用料就是各类木材,在因财力不足或其它原因所致的特殊情况下,能够做到土洋结合、古今变通,有时候也会不露声色的运用一些钢筋水泥等现代建材。高维宋工程师所主持营造建构的仿古园林、神祇宫殿、文化长廊、亭台戏园,以及私家宅院等等,都深深透出一种浓浓的中华情韵,给人以一种大美中华建筑艺术的享受和古文化的熏陶。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中轴、庭院、围廊、飞檐、斗拱、曲径通幽处,建筑群以左青龙、右白虎和周易的阴阳五行为基准而团簇依存,高低错落、低回曲折等等这些元素巧妙运用、巧妙叠加,每每给人以一步三叹之感......此乃是中国仿古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模式。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达官贵人们的居处,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高维宋工程师在自己的大规模仿古建筑群的营构建造过程中当然地、毫不例外地继承了以上这些布局思维。从平川区四大门楼建筑群、平川区文化馆建筑群、红山寺、屈吴山万佛殿建筑群落,都可以直观地看出这种建筑布局思维的渗透、融入。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高维宋工程师在自己数十年的仿古建筑生涯中,一致在默默地继承、传扬、光大着这些艺术精髓。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A,四面坡的“庑殿顶”。B,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C,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D.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E.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些屋顶建造的技术、以及装饰艺术的运用,从平川区宏伟的红山寺建筑群、靖远乌兰山五大山头建筑群都可以直观地看到。高维宋工程师把这些传统技艺巧妙、完美的渗透其中,使得这些建筑因为有了中华传统元素的介入而显得更加壮阔、恢弘无比。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高维宋大师毫不例外的将这些主建筑之外的衬托性元素运用于自己的仿古建筑作品中,气势磅礴的平川红山寺建筑群、靖远乌兰山系列建筑群等等,在主建筑群之外,照壁、镂刻、石狮、引桥、祈坛、壁画、砖雕、门雕等等附属建筑,或者说衬托建筑一应具有。彼此和谐共生,错落有致,增加了建筑群的美感和观赏性。高维宋工程师所设计、主持建设的这些工程与中华古建筑精髓可谓一脉相承。

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节,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

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高维宋工程师仿古建筑作品的油绘色彩,主要体现了中华古建筑北方派系的色彩特点,顶(上)冷,地(下)冷,中间(立柱、墙体)暖色。而且色调的运用每以大红、大黄、大蓝为主,色彩醒目,色泽艳丽无比。屋顶砖瓦基本是尊贵的中国黄,即明黄色,这是古代皇家专用的尊贵颜色;内室顶子、廊台走檐则是清爽的天蓝色,显得云淡风轻,一派诗意;中间部分的柱子、窗棂等等则是一派中国红,看上去富贵、喜庆、艳丽无比......

如今,大师老矣,可是,大师每每不服老,江湖之上,各处山场庙刹,仍有大师忘我劳作的身影闪现。大师只是常常自叹后继乏人,大师说:现在能够系统掌握设计和营造技术的建筑师寥寥无几,自己年事已高,掌握自己这一系列仿古建筑技艺的后生寥寥无几,手艺濒临失传啊。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具有高超营造技艺人才的稀缺性和传承人日益减少,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如此人才,是我们地方的瑰宝和骄傲,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保护,并着力培养接班人,确保其传承有序!

2016年9月27日写于平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9043/

高维宋靖远籍仿古建筑大师非遗传承人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