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街与墨池(38)

2017-08-20 09:50 作者:宜昌石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街与墨池(38)

三十八、制面车间

清晨四点,如果是天,用文言文表示就是晨光熹微,用现代文表示就是天边露出鱼肚白的色彩;如果在天,这完全还是一片漆黑,用宜昌话说,就是“乌漆墨(Ma)黑”,可是住在新街和墨池巷、尤其是住在西陵竹器厂附近的住户来说,他们那天的美已经结束了,那个厂的制面车间的那台威力很大的电动机马上就会开始运转,就会用帆布皮带和大大的转轴带动那台被称为是“四部头”的压面机开始工作,更要命的是上早班忙碌的那些婆婆妈妈用能够压倒一切声音的大嗓门也开始了说话,那可就是最大的噪音。

就在璞宝街的市竹器厂转产电热电器、将原有的竹器业务和工人转给胜利竹器厂的时候,当时的东方红公社也抓住了市粮食局米面厂升级快餐设备的机会,将米面厂淘汰下来的设备接受下来,在西陵竹器厂成立了制面车间,在进门的那一长排高大的平房的最里面安装了那台四部头的压面机,经过多次调试之后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那是一部占地很大的机械。搭建了一个木制的、大大的二层平台安装搅拌机,也就是把面粉和水按照10比3的比率在搅拌机里进行充分拌合,拌好的面团会从搅拌机里落到拌粉斗内,然后顺势而下开始压制。四部头面机就是面粉要经过四道轧辊的挤压以增加面条的力道和口感。第一道轧辊是压第一道面皮,第二道轧辊是将两张头道面皮合压成一张;第三道轧辊是将面皮压得更薄、更有力道;第四道轧辊是通过安装不同的面刀将面皮压成各种规格的面条,也是一条生产流水线。很多年以后,路华才知道,早在解放前就有这种四部头的压面机。

这台机器正式运转生产后,除了楼上搅拌机需要两个有力气的工人不停地从隔壁仓库里搬运面粉,倒在搅拌机里进行拌合;需要一个保全工时不时的走过来检查一下机器运转情况,给轧辊、转轴上一点润滑油;需要一个女工坐在面刀前用竹杆将源源不断出来的面条均匀的挑起来,插在一个满是窟眼的铁盘上就完成了面条压制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更多女工的任务就是将那被挑起的一杆杆的面条平托到车间外面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晾面架上,让阳光或者江风将那一根根的面条吹干。然后就可以回家休息补瞌睡去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一大清早这个制面车间压制的都是碱水面,就是供城区各饮食店当天给来过早的食客们下面条的。那些餐馆饭店会定时派人骑着三轮车或者自行车前来提前拿货,一周结一次账;之后才是那些玉带面(宽面)、韭菜叶面(普通)、银丝面(细面)的生产。遇上天气好,自然生产量就大,即使那个时期电力紧张,自购一台柴油发电机也要保证生产。可是生产量越大,那些在进行包装时被切下的面头就越多,加上在晾晒过程中被小啄断、被风吹掉的那些必须返工的面条,就会找两口大得吓人的大缸在制面车间的那个平台上装着,装上水湿润着,以备第二天制作新的面条的时候添加进去,而那些没有添加面头的面条,在行话中被叫做“清水面”。整个厂的人当然吃的全是清水面;厨房的张妈下面的时候也会叼一支烟大大方方的到制面车间抓一大把碱水面就走,没有人强调单位核算;可还是收那么多的钱,也同样没有人计较,那个时代的人都相信“肉烂了在锅里”这句话。

每天上午是制面车间最忙的时候,那个很有气质的保管员老任忙着接待各单位来拿碱水面的人,过称、记账、叫口(对账),忙得不亦乐乎,看见路华也来了,就会把他按在办公桌前给他帮忙,而那么多的女工就会和燕子似的排成行,忙着将刚压出来的面条送到外面大大的晾面坝上去。夏天说到就到,加上那个时候的气象预报也说不准,如果突然大雨倾盆,全厂人就会一个不剩的全跑到制面车间帮忙将晾晒在外面场坝的面条抢收到屋里来,那是一场战斗,即便是下刀子也会全都跑去,那个时候的人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西陵竹器厂厨房的张妈做的肥肠面很好吃,嚼起来很有劲,一碗的油汤,加上辣椒、调料,还有刚压出来的碱水面,就绝对称得上是一道美食。路华的几乎每一个朋友都去品尝过,那个后来当了市残联主任的高潮也当然吃过,因为他也是他的小伙伴。不过高潮似乎对那晾晒在大大的场坝上的面条更感兴趣,也许那时的他也是一个文艺男,喜欢看见那么多的面条在阳光中通体透亮,喜欢看见那么多长长的粉丝在风中一起荡漾。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8302/

新街与墨池(38)的评论 (共 8 条)

  • 雨袂独舞
  • 浪子狐
  • 雪儿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晓梦芳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