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往山间的小路

2017-08-18 08:53 作者:建边关工委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通往山间的小路

作者:建边关工委李秀梅 笔名:紫寒煜

这里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

刚下乡的那年,我被分配到“二道班”,两栋杆加泥的房子分别蜗居着我们40多个男女青年。最小的年龄才16岁。

初来乍到,一切都感到新鲜。因为五谷不分,我们曾傻了吧唧地把小麦错当成韭菜。把毒蘑菇当做下酒菜差点没要了命。好在有好心的当地人给予关照与提醒,不至于生出更多的笑话和麻烦。

第一次出工,我们的任务是清林。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大姑娘小伙子,像被囚禁已久的小,叽叽喳喳,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镰刀、扛着斧头、抬着长锯,唱着欢歌向山里挺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密密麻麻的柞树、桦树枝丫顺心所欲伸展,早上刚刚梳得流光锃亮的头发,不时地被枝条撕扯得乱七八糟。地上的拉拉秧,仿佛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格外反感,缠住你的腿脚就不愿意放松。露在外面的皮肤,常常被刮得鲜血淋淋。为了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我们只好一边用镰刀刷,一边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不受侵害。

每前进一步,都设有障碍。我们用尽全身的力气砍的砍、刷的刷、拉的拉,好不容易清理出勉强能走俩人的一条小毛毛道,可高兴劲还没过去,一条挺宽的塔头甸子又拦住了去路。。一个个塔头向蒙古包似的错落有致。上面长满绿色的头发。坑里积蓄着水。塔头与塔头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只能跳跃式前进。一不小心,身体失去平衡,人就掉进去,早上刚穿在脚上的鞋立刻被浸湿。连泥带水弄得里外发烧。

我们的连长叫曹宝国,40多岁脸色黝黑,是齐齐哈尔老青年,每天都是由他率领我们出工。连长干活特别利索,遇到草荒地,只见他猫下要,在握着镰刀把的手掌心吐口涂沫,三下五除二只需一袋烟的工夫,就把荒草撂倒一大片。一个人顶我们好几个。

稍微粗一点的柞木,食堂用来烧火做饭。在家的时候,我们这些大姑娘小伙子很少有人用过锯,尤其俩人来回拽的锯,大约两米多长。使不好那股子劲。连长先找几个身体比较棒的男青年练手。刚开始的时候,你一推我一拽,显得十分笨拙。锯齿只在树的表的表面啃牙印,就是不愿意张开大嘴向里面啃肉。连长一边指挥,一边教方法、一边叮嘱安全。渐渐地小伙子们掌握了要领,速度比刚开始学的时候快了许多。

就这样,连长一个个手地把手教,徒弟越来越多。大家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窍门。

拉锯是一种力气活,加上林子里闷热,干一会就满身透汗。可他们不嫌脏不嫌累撸胳膊挽袖子抢着干。干得热火朝天。女青年也不能闲着,除了负责把倒下的树往一边拽,更多的时候是给男青年递水、递毛巾擦汗,或是喊口号帮助加油打气。因为力量小,稍微粗一点的树,干脆几个人合力一起抬。

热了的时候,小伙子们干脆脱掉背心,坦胸露背,那白的皮肤,那丰满的肌肉,仿佛是人体模特,让站在一旁的女青年有些脸红心跳。

有时带的水喝光了,实在渴得难受,我们就找片塔头甸,蹲下身来,用双手捧着残留在坑里的雨水喝。

放木头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往往因为判断不准确撂倒的方向而被砸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危险的一次,当小马和小贾把一棵碗口粗的大树拦腰截断即将倒地的一刹那,只听一声巨响。大树倒在他们身旁,幸亏小甲躲闪及时,没有酿成大祸,吓得连长脸色煞白。差点瘫软在地上。事过之后,大伙谈及此事还都心有余悸。

一条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大山深处。经过我们无数次踩踏,表面光滑,走在上面心里感到格外踏实。

年复一年,在与大自然的奋斗中,我们把青和热血交给了荒原。靠肩扛斧砍,开辟出一条条弯弯曲曲山路;靠一犁一镰虎口夺粮,为北大荒商品粮基地建设挥汗如雨做出许多贡献;靠热北大荒的情怀,唱响青春“交响曲”。为北大荒“知青”文化留下珍贵的历史财富。给离开北大荒的“知青”留下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成就了许多留守“知青”的人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8031/

通往山间的小路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