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返“三游洞”

2017-08-15 11:17 作者:丹水情韵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据史载:“至喜亭”由峡州(今宜昌市)知州朱庆基组织当地能工巧匠,始建于北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专供船夫商旅至此休息欢聚。此时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被贬夷陵(今宜昌县)县令,朱庆基便委托欧阳修为“至喜亭”作一篇记文,欧阳修遂作《峡州至喜亭记》,将“至喜”释义为至此而心生三喜:一曰“舟子喜”,当时三峡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暗礁密布,从四川顺流而下的船工和商旅们,常忧船只在航程中发生不测之祸,而此处正位于峡口,江水出峡之后便变得平缓,江面开始宽阔起来,船行至此后,船工和商旅们就不再提心吊胆,必然上岸庆贺平安出峡,相互道喜;二曰“朱公喜”,知州朱庆基在这荒凉偏僻的峡州安心为官,廉洁奉公,勤政民,百姓安居乐业,皆为之心生欢喜;三曰“自己喜”,那时欧阳修为“待罪之身”,贬职至此,幸得故交朱庆基厚爱,虽然他“始来而不乐”,但“即至而后喜”。

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如今用大理石镌刻于至喜亭前,游客至此,都喜欢站在亭下,先举起右手,对准其中那个“喜”字,然后闭目登上石级,看能否触摸到“喜”字,若是摸中了,就预示着将有喜事临门!据说“至喜亭”原本建在峡州镇川门,明代因故被毁,清乾隆年间移至西坝长江之滨的一幢旧楼上,当时的东湖(今宜昌县)县令林有席亲笔题写“至喜亭”匾额,又于楹柱上书写了一幅长联:“急峡高岗盘蜀道,自黄牛佐,山至此陵,水至此夷,思明德而赛神功,试看天际风帆,片片落迤西一坝;雄藩重镇压荆门,溯白起开秦,郡还改州,州还改县,履升平而怀往迹,遥指江头云树,人人说至喜有亭。”但此亭也因年久而毁废。我们现在看到的“至喜亭”,是宜昌市政府于1983年重建的仿古建筑,那幅长联依然配上了楹柱,从而使“至喜亭”得以旧颜回,重振雄风。

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到此一游,那时一起来游此景的同事很多,随着二十多人熙熙攘攘、推前扶后,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也只算游览了一个大略。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一家人前往,也算有备而来,包括从家里出门,发觉天气有所变化,又折转身进屋带了几把伞,等我们来到景区“三游洞”,不但没有等来暴风雨,倒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当然这些雨伞也便成了我们遮阳的工具,也算没有白费。

从第一次游三游洞到这次重访旧地,景虽是以前的景,但是有所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三游洞北侧新添了一条溪涧栈道,从山顶顺着栈道下至溪谷,眼前别有一番韵味,虽说是溪(下牢溪),经长江水倒灌进下牢溪,使这里的水位垫起,水波荡漾,烟波浩渺。站在栈道旁搭起的观景平台,隐约之中看得见对面堤岸处“国宝鲟鱼舘”那红墙、雕花方格窗棂,还有其它的一些富有灵气的仿古建筑物,长江与下牢溪相接的地方,停泊着一艘巨大的“长江七号”游轮,那是供游客之需,搭乘游轮远航去探微西陵峡沿途风光。我们没上游船,与它擦身而过,沿北边山脚的台阶拾级而上,按照旅游线路指示牌标注的内容继续向北山挺进。我们每到一处景,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这其间,有一处景物,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印章石园”。这处景物,在我们三十多年前来这里游玩时不曾有。当我用手机在“语音导览”下方扫描微信二维码获取到导览中介绍:“1993年,中国画院刘勃舒、湖北省美术院冯今松、广东画院王玉鈺三位院长联合发起‘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活动,共征集吴作人、关山月、张仃等144位世界知名华人画家作品283件,刻于三峡大坝下17公里处的天柱山峭壁之上,同时又取三峡大坝坝底江心石刻制印章石127枚,其风格各异,隽刻精致,依石取势自然天成。将印章放大制成印章石雕,乃是我国印学史之新举,是我国唯一一处以印章为主题的石园”

我、老伴、儿子、孙子兴味甚浓的逐一欣赏了这些印章石雕,不知不觉之中,太阳已经偏西,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印章石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似乎想全力去读懂眼前的“三游洞”,无奈它太深奥了。即使我们来到了三游洞。也只知道它其中的一些皮毛。我终究未能了然。

冥冥之中,使我想起了有位探险家对三游洞是这样评价的:“三游洞景区聚山、水、峡、洞、云、树于一处,集雄奇、秀美、险峻、平阔、新奇于一地,汇史学、文学、美学、哲学为一体,林林总总,兼容并蓄,其价值已突破了天然溶洞的本身,是名副其实的文物馆所、艺术殿堂、高等学府。”一个激灵,才使我恍然大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597/

重返“三游洞”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