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香港旧书店印象

2017-08-13 21:57 作者:默思飘逸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次去香港办事,在完成任务后,我有兴趣逛的地方,就是香港的旧书店。所以,几年下来,按图索骥,我差不多逛遍了位于西洋菜街上的同类书店。逛得多了,自然会有了解,有了了解,必然会有比较。因此,如果让我选一家印象较深的香港旧书店,那应该是位于好望角大厦十六楼上的新亚书店了。

我喜欢这家书店的缘由,除了能经常淘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之外,还有那种能大幅度翻找寻觅旧书的宽容氛围,也让我乐在其中。虽然,狭小的店堂,常常被旧书杂志堆挤得像个‘回’字,但对于热衷在旧书中‘淘宝’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环境,也许更符合他们心中所认定的旧书店的模样。

我就是偏好这种对书籍摆放没有规律的样子。一切都是随意的,随意地堆放,随意地翻找,随意地阅读,随意地摘录或翻拍自己欣赏的书中段落和图片。相比处于同一条街上的梅馨书舍、尚书房、田园书店、或是国风堂书屋,新亚书店就显得更加亲近随和。我没有遇见过新亚书店的老板,倒是老板的母亲,好像每次去,我都会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太,温文尔雅,总是轻轻地倚靠在一堆旧书旁边,静静地读着那些纸页泛黄的书籍。有时候,她会让我联想到杨绛。

我觉得,这位老人是很了解读者闲逛书店时的那种心态。她必定清楚;来逛书店的旧书好者,并非都带着觅书清单来的;他们之所以踏进书店,只是天性中的爱好使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丝毫功利心在其中。所以,老人对每一位走进店里的读者,都显得淡定自然,绝不像那些站在金银珠宝店,或是化妆品店门口的店员那样,以职业性的笑容,向着来客致词‘欢迎光临’。我想,如果旧书店的店员,也是这般殷勤地招呼‘欢迎光临’的话,不知道读者会有何种感受?起码,我是不好意思在店里乱翻书籍,或是光看不买了。

话说回来,倘若遇到表情太冷漠的店主或是店员的话,我也不敢在店里待得太久。例如,位置处在新亚书店街对面的梅馨书舍,我每次去逛这家旧书店,总会看到坐在收银台前的店主。不知为什么,我好像从没看到店主开过一次颜,也从没见过他读过一本书,他总是孤独地默默坐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好几次,当店堂里,就剩下我一个人还在觅书时,我很想趁机和这位老板聊几句,但他都是爱理不理的神情,使得我兴趣索然,无法再谈下去。不过,在梅馨书舍拥挤的书架上,我倒是有过好多次惊喜的收获。我那本三联书店2005版的《萧翁谈乐》,就是在这里付了十元港币拿回家的。如今,在孔夫子旧书网里,此书的售价,最高已被炒到一百六十元左右。虽说,书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但对于自己用低价淘来的旧书,能够在网上,被炒到十六倍以上的价位,老实说;这绝对是一件让人笑逐颜开的好事。因此,梅馨书舍,也是被我归类在理想的旧书店名列当中的。

当然,在众多的香港楼上书店,或是旧书店里,我也遇到过好些令人扫兴的事。在那些失望中,很让我无奈的,是那种用薄膜塑封书籍的营销方式。我不明白,那些采用此法的书店老板,是作何种盘算的?不妨想想看;当读者走进店里,面对着一本本都被薄膜塑封起来的书籍,你只能看到书的封面和封底,不知道里面的文章内容如何?甚至,连书的目录都不清楚,这样的书刊,谁会掏钱来买呢?对采用此种营销方式的香港楼上书店,比如尚书房、常青藤书店、文星图书等等的书店,我基本上就是转一圈就离开了。我知道,再待下去,也只能是浪费时间,真的很为这些书店老板们可惜。不清楚,他们如此经营书店的效益怎么样?但我记得戴望舒在《记马德里的书市》中,曾引用过阿左林抨击西班牙书店营销方式的评语;“在西班牙呢,那些书店都是像神圣的神龛那样严封密闭着的,而一个陌生人走进书店里去,摩挲书籍,转悠一会儿,然后又从来路而去,这等的事,那简直是荒诞不经,闻所未闻的。”我觉得,如果用阿左林的这些文字,来评论那些用薄膜塑封书籍的香港书店,好像很是恰如其分。你觉得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301/

香港旧书店印象的评论 (共 16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绝响
  • 淡了红颜
  • 雪中傲梅
  • 晓梦芳菲
  • 倪(蔡美军)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王平如是说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春暖花开
  • 雨袂独舞
  • 秋白
  • 默思飘逸

    默思飘逸感谢‘七月老神仙’的认可。这些文字可以被文友转发。谢谢您的关注!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