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街与墨池(31)

2017-08-12 09:47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街与墨池(31)

三十一、竹与竹器

李林的《解放前宜昌手工业简介》所载:“宜昌城居长江北,是川鄂的交通枢纽,轮船未畅通以前,木船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木船航行,下水靠流水,上水依风帆,有时还要靠人工在岸边用绳索拖拉,篙杆撑行。宜昌竹篾篙缆制绳业,在清末民初(公元1900-1920年)为兴旺时期。西坝、滨江路(沿江大道二马路到一马路段)、大小北门(环城北路到北正街段)、镇川门(镇江阁)、南门(环城南路江边)一带共有四十余家。

“最早有杨洪顺、胡洪顺、柳宏发、柳炳发、张兴顺、柳宏顺等十余户。当时船民们称柳家、胡家‘缆子店’,他们不仅生产航用工具,还大量生产水果、干辣椒、干鱼、五倍子等山货的包装篓,也生产挑担的绳索、棕绷床索及商品包装的捆扎麻索。竹器制品以桌、椅、帘、提篮、书架等用具为主。这些店多设在璞宝街、环城南路一带。较大的有广昌祥(胡少华)、喻兴发(喻森甫)、张德记、桂仲山、张云卿等户。做蔑器用具的有黎祥林、黎祥银、马光祥、袁兴郎等十余户。解放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增多,木船运输所需的缆绳减少,竹篾、棕麻制品逐步为金属或塑料制品所代替。”

从新中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的那段宜昌竹器行业的历史,因为手头找不到相关资料,上网也遍寻不得,也不敢胡说八道,只好留下空白待有心人日后加以填补。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转行塑料厂、钢丝绳厂,宜昌仅存的竹器制造仅剩下二轻局所属的位于璞宝街的市竹器厂和西陵(东方红)公社(西陵区的前身)所属的位于新街的西陵(东方红)竹器厂,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胜利公社(伍家区的一部分)在东山大道197号、万寿桥的山坡上兴办了一家胜利竹器厂,在市竹器厂转产船用电热电器的时候,接受了它的名称和业务,而不少原来的老篾匠嫌路远,上下班不方便,加上西陵竹器厂的人的鼓动,不少的老师傅都跑到业务饱满、离家也近的西陵竹器厂里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个时候西陵竹器厂的生产主要有九大类:其一是船上用品:驳船上用的竹篙(由于三江通航管理,在中水门一带等待的船家仍有不少经常来买)、为宜昌船厂做的轮船上配套的信号球;其二是饮食用品:有为豆制品厂制作压榨豆腐干的豆干格,有为饮食店制作的大小规格的竹蒸笼、油货长筷和食品竹罩捞面用的竹恼箕;其三是纺织厂做的包装篓,各厂的大小规格不等,形态也不一致,利润不大,但数量庞大,也有利可图。其四是批发给各日杂商店零售的竹凉板、竹梯和竹靠椅,因为销售渠道广、零售门店多,需求量很大,经常处于缺货状态,还不得不动员职工加班加点。

其五是医疗用具:主要是裹上棉花用的竹签、口腔和妇科检查用的竹片,前者需求量很大,后者可以漫天要价;其六是办公用品:从字纸篓到遮阳的竹窗帘;其七是晾晒工具:包括各种规格的竹筛、各种密度的竹席,快餐面厂的采购员绝不讨价还价,但质量要求很高;其八是饭店业用品:从撑四方蚊帐的细竹竿到撑圆顶的蚊帐圈,他们也要大量的竹凉板;其九是节日用品:那种用品包罗万象,从插旗子的竹竿到玩龙灯的龙灯节,从灯笼里的竹撑到玩采莲船的连响(竹棍开口插入竹销,竹销中穿上铜钱,敲打时可以发出声响);其十是建筑用品:就是搭脚手架用的楠竹和竹跳板,量大,一段时间供不应求。当然还有家庭用品,可是众口难调,要求甚严,如果不是熟人或者生意清淡,一般情况下都会找理由推辞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041/

新街与墨池(31)的评论 (共 7 条)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鲁振中
  • 倪(蔡美军)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