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相遇阿诗玛

2017-08-09 17:17 作者:王小玲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其实最早认识云南是从电影的歌声里,犹记小学时,看过一部《阿诗玛》的电影,到现在都记得里面有美丽的彝族姑娘阿诗玛,勇敢刚毅的阿黑哥,以及后来八十年代传唱很久的那首“马铃儿响来玉唱,我送阿诗玛回家乡”,貌似我这人就喜欢民歌之类的音乐些!后来教书时,和同学们讲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自己都被云南人的那份对生活的热情感染了,他们以大地为舞台,高山做幕布,自然是听众。随性而歌,随地而歌,随时而歌。当年沈从文先生去到云南本是研究服饰的,结果他却发现研究活的人更有意思,于是就研究起云南的民风民俗了。

自己从未想到我会这么快来到千里之外的云南,今日更是到了阿诗玛的故乡,见到了石林,之前只是在图画中见到这些大片的石林,上书两字:石林!今日,在导游阿霞的带领下,我们走过一段长长的路,沿途依稀有一些高约一两米的石头随意散落在两旁的草地外,难道这是石林的引子吗?在“引石”和脚下的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湖,究竟是云南人的环保意识超强还是因为没有工业的原因,这水实在是清,此时的天是阴天,头上层层叠叠的墨色云彩倒映在湖中,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啊!而且色彩浓淡晕染得恰到好处。再往里走,石头越来越多,草地上,一座座石头山拔地而起,形态各异,各不相连,阿霞已经把我们交给了一个彝族阿诗玛,她说,这里原本是海洋,经过几千万年的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陆地,海底的岩石经过万年的风霜洗礼,褪去了“血肉”,只留下石骨,怪不得这些奇形怪状的石林显得刚性十足,石身全是貌似珊瑚礁石那样的细小蜂眼,光滑的石面很少,而且越高的石林上面越尖,直指云霄,丝毫不牵牵连连,似极了勇敢果敢的阿黑哥吧!这里一个大鹏展翅,那里一个一帆风顺,还有吉祥三宝。我突然想到桂林的山,那也是各不相连,危峰突兀,但总感觉桂林的山比石林的这些石头山显得圆润一些,秀气一些,这里的石头太硬!终于到了书有“石林”二字的中心地,据说这二字是时任国民党统治期的云南主席云龙所题,此人对于云南的贡献还是挺大的。四人帮期间有所毁,但后来其子再次将父亲的题字拓上石林,于是就有了众所周知的这两字!此地人太集中,我们走了一偏僻的石头路,发现从这里看石林二字一目了然而且人迹罕至,当然要多来点照片啦!

心中一直有一个念想,阿诗玛在哪呢?那个勇敢智慧善良美丽的彝族姑娘。终于导游将我们带到一狭窄山口处,说:阿诗玛就在里面,山口左边一块石头处有一幅极似一彝族女子头戴彝族花布,身背背篓,抬头望着前方的石画,谁在里面找到一个与之一模一样的石头就是阿诗玛的化身啦,人太多,但因为心里早年前受《阿诗玛》这个电影的影响,觉得不亲自看看,心有不甘,终于挤进去了,一座小方塘后边巍然耸立的就是阿诗玛啦!原来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早已化作这一尊石像,当时突然觉得这些石林有了阿诗玛就显得刚柔相济了,她美丽修长的身影倒映在小池里,更显神韵!她那微昂的头是在翘首期盼心里的阿黑哥吗?这个撒尼女子的故事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人,于是这里的人们觉得石头是可以坚守万年的,哪怕再一次沧海桑田,阿诗玛将在人们心中不再老去!

终于亲眼见到了多年前那个我只能在荧屏中猜想的阿诗玛,眼前这座石像也许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故事是有生命的,也是可以传唱永远的!今天终于有幸与你相遇----阿诗玛!

出来后正好赶上现场的一些彝族老人在一空旷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脸上的皱纹丝毫没有让舞蹈减色,相反他们个个沉醉其中,他们手中的那个乐器很遗憾我没有问到,就是宣传片中阿黑哥身上背着的那个,明天找机会问一问!

云南之行第二日暂时纪录到这里,下午的恐龙谷我就暂且不记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6727/

相遇阿诗玛的评论 (共 14 条)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倪(蔡美军)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春暖花开
  • 雪中傲梅
  • 飞翔的鹰耿彪
  • 轻风伴月
  • 魏兵

    魏兵不错!小玲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否属于游记一类的形式,我也不敢仓促肯定,总的说来文章来自自己的真实生活,很值得欣赏并推荐阅读!顺祝创作愉快,生活幸福!

    赞(0)回复
  • 王小玲

    王小玲回复@魏兵:是的,是游记,纯粹记录行程而已,没有想到获得了通过。感谢你们!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