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代县慈云庵:岁月缱绻风雨润

2017-08-09 09:06 作者:净心如意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代县慈云庵:岁月缱绻风

云水禅心暗香浮,

人间何处不净土。

不知道多少回在中走进慈云庵,一睹她的丰姿,投入她的怀抱,用一颗虔诚的心品她、读她,接受她的醍醐灌顶的心灵开导、理性教诲。每每听到师父们宛若天籁的清净法音,我总是觉得莫名其妙的温暖和感动;每每看见师父们朴实简约的生活风格,为法忘身的铮铮铁骨,为众忘己的慈悲柔肠,我总是内心充满惭愧和自责。

慈云庵,东临二虎寺,西接老爷庙,北依钟楼,南俯沱河。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中鲍家巷。慈云庵,人文殊胜,瑰宝荟萃之地也。历经百年沧桑,僧俗不忘初心坚守;依教奉行,善巧方便度化众生。

历史应该记住的东西,岁月不会让她没有丝毫痕迹。站在时间的深处,聆听这个古朴、独处、内敛、包容的地方曾经留下的离愁感伤美好唱晚记忆,是一种恭敬心的油然而生和欢喜心的由衷绽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慈云庵,别名慈云禅寺,是80年代代县最早开放的寺庙,是原代县佛教协会的办事机构所在地。慈云庵,采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民间传统院落的形式。古人习惯上将比丘尼住的院多称为庵。过去老代县人有句顺口溜:代县四门十二楼,九街十八巷;有井的不算巷,有庙的不算街;要问庙宇有多少,大庙四十八,小庙数不过。明代州志中,有慈云庵的记载。慈云庵,作为一名耄耋老者,无疑见证着代州昔日的辉煌和繁华过后的落寞。据碑碣载,慈云庵,始建于大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慈云庵,坐南向北,东西四十米,南北五十五米。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院中有后殿、中殿、东配殿。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厢房为僧舍和僧尞。山门两侧建有伽蓝殿、地藏殿、天王殿,东有配殿奶奶庙。全寺共有43尊规模塑像,2面悬塑。庵内现存明碣1方,清碑2通,民国碑1通。

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14.9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七檩三架柁,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屋宽10.6米,高13.5米,廊深2.9米。屋顶为青灰色筒板瓦覆盖。脊顶安吉星,脊端镶吻。为慈云庵核心建筑。殿内有壁画、塑像。大殿进门两侧绘有护法韦陀菩萨、伽蓝菩萨壁画,保存面积17平方米。其造型技艺高超,线条流畅有力,色彩鲜艳,形神皆备。依次为40平方米悬塑,雕有十八罗汉图与释迦摩尼佛“八相成佛图”“说法图”,作品立体感强,人物造型生动,故事触目可及,身临其幻,仿佛置身仙境。整个雕塑以造像艺术来表现文字艺术,从静态图像来透视经典义理精髓,同时,通过精美的造像形制也能看出当时的艺术造诣颇为深厚。其悬塑为县城境内寺院独有,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与鉴赏价值。正面左起依次为“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身旁分别为护法文殊、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身旁分别为迦叶、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身旁分别为梵天、地祁尊神。三佛实际上是佛的报身、法身和应身示现。即民间所说的理法聚而为法身,智发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具备三身功德性能成就佛体,所以三身即一佛。佛像为木胎泥塑贴金罩漆,面部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妙相庄严,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头罩镂空八极祥背光,金碧辉煌,灯下光明遍体,使人顿生观照自心修证圆满的决心。仰头可见柱顶飞天“仙乐供佛”和天龙八部“随侍护持”,形象逼真,生动有趣。门额绘有释迦牟尼佛的“成长图”。其示众生:出家,甚难稀有之事,非大福报不能成,非大丈夫不能为。你想看的,这里都有。其工艺雕刻精美,直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代县之一绝。供桌以樟橡木精雕而成,图案十分逼真。殿外左边侧墙镶石碑记。目前发现慈云庵殿内塑像、壁画是代县保存较好的一处。

据文物工作者考证,殿内塑像是明代早期的原作,其造型园滑、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此殿塑像、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84年12月14日,经代县人民政府公布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殿,基宽7.4米,深10米,高4.8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二架柁构架,施四扇六抹格扇门。脊顶安吉星,脊端镶吻。内塑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身旁分别为善财、龙女护法。代州自古素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民俗,其实,观世音早已成为民间慈悲为怀、循声救苦、舍己救人的最美感动人物形象的化身。随着国运昌盛和民风之仁厚,代县人崇文明理,一如既往地传承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活力。

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施四扇六抹格扇门。进门设龛供奉塑像为韦陀菩萨。两旁林列分别为身材魁梧高大的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山;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造像姿态各异,不怒自威,威风凛凛,隐然呈现一种浩然正气充天地的依法治县、清风廉政氛围。

山门两侧分别为伽蓝殿、地藏殿。殿顶分别建有鼓楼、钟楼。两楼遥相呼应,建筑精美,浓墨重彩。形制规整,飞燕四挑角。翼角悬风铃。气势雄伟壮丽,格调庄重古朴。每临法事,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不绝于耳,信众长跪揖拜。慈云庵敲钟击鼓是有仪轨的。早晨,钟声继以鼓点,迟暮,鼓点继以钟声。它雄浑激越,深沉悠远,清响悦耳。“惊醒世界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钟鼓作为该寺实施佛教礼仪的重要法器,还在袅袅余韵中警醒世人。

东配殿为娘娘殿。左起分别为碧霄娘娘、云霄娘娘和琼宵娘娘。道教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法器,文雅端坐。南北分塑温琼元帅、赵公明元帅。塑像工艺精湛,功德相圆满。

据慈云庵大殿立石碑记及现存资料载,慈云庵,于大明天启元年由住持僧海登率副府郑门下官李时畅等信士29人共同筹资建成。清康熙年间曾募捐重修。至嘉庆十年殿堂破败不堪,禅室坏毁,佛像剥脱,殿堂损坏不能遮挡风雨,于是乡人于甲子午二十余人共同发起修复,不余一年两殿堂修葺一新,门墙整齐。此次出资者共四百余人,这也是慈云庵较大的一次修复。嘉庆十一年六月维修立碑。民国以后民间人士又有修葺。其中,民国阎锡山部下炮兵司令代州人周玳花资三百五十一块银元修建。文革期间,当地善信人士将大殿内佛像用砖砌盖遮挡得以保存,大殿及其配殿都改为村委会。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慈云庵作为第一批恢复的寺院,仅归还了东面佛殿及厢房,僧众住宿条件非常艰苦,各种设施不全,庙内荒草重生,破败不堪。现今政通人和,适逢复兴东方中华文明,加快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弘扬佛法,庄严国土,给更多善信人士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学环境,慈云庵四众弟子捐资重新修复慈云庵,如今布局合理,建筑规制严谨,松柏掩映,气势宏阔,文化氛围浓厚。已经部分恢复和再现了明代全盛时期的历史风貌。廓妙住持告诉笔者:焕然一新的慈云庵,人文自然兼备,香火日益鼎盛,善男信女纷为护持,有识之士常行瞻礼,游客四季络绎不绝,已经成为四方人士了解历史文化名城芳容的一面窗口和振兴地域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慈云庵,披天地之辉光,浴法雨之滋润,泽被富庶之名城。明月朗照,信步院中,树木滴翠,惠风和畅,铎铃四闻,僧俗仰止,十方景从,实乃代县佛教历史之缩影。如今,研习净土蔚然成风,相信明日道风更庄严,道场菩提更殊胜。

慈云庵,感应微妙,不可思议。院内有老井一口,传说过去老人们有看不好的病,只要虔诚忏悔,发愿,取水可治。后来庙宇荒芜,经雨水冲刷,和人为的破坏,老井被填。2016年,师父们雇人重新开挖,从原先的3米挖至7米时,老井喷水了。原来井下有一个泉眼,当时用一台水泵整整抽了一天,水才清冽。这是目前县境内寺院里发现的唯一一处可用老井。如果遇上停电,师父们就从老井取水供生活饮用。世法看结果,佛法看因果。2013年2月19日,晴天丽日,信众如云,慈云庵师父、居士们正按部就班做法会。突然,一阵大风呼啸而至,5米高的院墙轰然倒塌,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由让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所幸的是场内场外大人小孩及过往行人一切安然无恙。事后众人幡然醒悟,倒塌的墙正是原本属于慈云庵的地方,东南街村委会一直占着自行划定的势力范围不还,值观音圣诞日大法会,机缘成熟终获果报,方有感天动地的一幕。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话就传到村委会的耳朵里,村干部闻言惊惧,害怕业力感召,开会后赶紧为寺院办了土地财物移交手续。

慈云庵,地处民居腹地,闹中取静,解脱自己。常言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这就是她的独特魅力所在。慈云庵,有四大亮点:铜像多。代县其他寺院多为泥塑;大殿多。多为历史遗存和旧迹;悬塑。美妙绝伦,在代县可谓仅此一处。“八相成佛图”是代县传统泥塑艺术中的代表作;慈云禅寺,是目前代县唯一做慈善事业的寺庙。

住持跟我侃侃而谈: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人间净土根本阶梯,人道不灭正法不坏。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种种曲折,关键要保持一颗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平静。带着责任与担当,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气度和胸襟,以强烈的弘法利生事业心和高度的同登觉岸使命感,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竭尽心力促进佛教中国化。这是每一位弘法人的本愿。得福而不知福,人性之悲戚。知福而不惜福,天道为之潸然。唐代诗人陈润在其诗作《阙题》中写到:“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生活需要感恩的心来创造;情感,需要感恩的心来维护;人际关系,需要感恩的心来营造;修行,需要感恩的心来推进。佛法从恭敬中求,多一份恭敬,多一份欢喜;多一份感恩,多一份快乐。若要自己没有敌人,唯有增长自己的慈心。出家人要重视戒律的弘扬和持守。道在人弘。高素质的优秀僧侣队伍,是佛教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传播正信佛法,净化社会人心,共建代县和谐社会是诸信众的共识和期盼。

慈云庵,如理悟入,如法修行,道风严谨。僧众严守清规戒律,坚持早晚功课,勤修精进,过午不食,勤俭持家,是一个清净、文明、淳朴的道场。

慈云庵,以净土为导归,以慈善为利他,以传统文化为引导,弘扬佛教文化、道文化。每年去看望孤寡老人,引导子女孝敬老人。2016年,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发扬孝道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在代县千禧二部举办佛教文化茶话会,组织三代人家庭,献鲜花、送拥抱、行跪拜礼。现场由儿子向父亲行礼,再由父亲向儿子的爷爷行礼,然后孙子向爷爷行礼,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将孝道文化传递下去。几多家庭,亲力亲为,情不自禁地吐露肺腑之言。在场观众忍不住掩面而泣。因为现在孩子,娇生惯养,不懂感恩,回馈父母。这是一堂教育大课,富含家风美德的培育和传承。

本寺住持廓妙自入住代县以来,本着佛家慈悲,以慈以与乐、悲以拔苦的精神实实在在做着普渡众生之善事。先后发动北京信众捐衣物近万件,分别捐给了代县、原平、繁峙、忻州贫困山区的贫困家庭。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带动社会敬老老风气,引领爱心小组看望众多八十高龄的老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很多老人生活孤单,缺乏关爱,我们爱心小组一起陪伴老人,给老人更多的心灵精神关怀,使老有所养、老有所敬的中华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廓妙住持的做事风格让我发自内心的默默感叹“出家人真好”。日行一善,积累资金做爱心,专款专用。从2016年成立慈云功德会以来,慈云庵先后向代县华宇希望小学、雁门关乡太和岭口山区小学、胡峪乡中心小学全校学生捐赠衣物及校服。“虽然我们的力量非常有限,但对于帮扶对象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带领代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参与到爱心小组活动中来,提升了社会正气,发挥了宗教界的正能量。”廓妙住持对使更多的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从而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感到无限欣慰。

展望未来,乾坤覆载,风雨鼓润。自2013年以来,慈云庵的僧众上弘下化,在教育信众的过程中,把佛法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实践,积极地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睦家庭建设、和顺心灵建设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修行上,立足本地,放眼十方。亲近高僧大德,带领众生从事念佛、朝山、讲经、放生活动,寻求离苦得乐,自在解脱的境界。

日月交辉,寒暑迭往。慈云庵,坚持报父母恩、三宝恩、众生恩、国土恩,赢得了州人的赞美和称道。岁岁年华荡涤着和谐的清韵,声声钟磬叩击着不眠的灵魂。哦,慈云庵,你不仅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旅游观光的祥和胜地。(原创瑞)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6617/

代县慈云庵:岁月缱绻风雨润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