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街与墨池(21)

2017-08-04 05:01 作者:宜昌石头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街与墨池(21)

二十一、宜昌府中学堂

从星(新)街口走到墨池书院不过就是百米的距离,可是那个穿着一身洗的干净、浆的硬挺、熨的平整的蓝布大衫的邱寿安却似乎感到阳光的变化:起初阳光只是弱弱的散发出淡淡的黄,淡得难以觉察,感觉软软的、暖暖的;可是不久,阳光就把颜色一点点的加深,有淡黄、橘黄、深黄,最后终于变成了金黄。而当他走进墨池书院的那座架在墨池上的状元桥的时候,阳光就把金黄撒遍了这个老板的全身。他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

这个当时已经有些名气的老板识字不多,几乎没正规读过书,虽然知道墨池书院是这座城市、乃至川东鄂西最好的书院,可是他不知道正是因为从前明的州牧陈宣在洗墨池上建亭,题曰“墨池书屋”开始,经过了本朝康熙年间的知州宗思圣、乾隆初期的知府陈纬、道光年间的知府程家颋薪火传承般的修建,“浚引池沟”,增廊阁在墨池,“周遭砌石条如式”,这才使得“郡诸生会课于墨池”,“为邦人士讲学之所,按月课土,文风益振”。

邱寿安是个生意人,平日里在宜昌和涪陵两地轮流跑,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也知道要想把自己创下的事业发扬光大,就得用知识武装自己儿子的头脑,好就好在涪陵的那个老婆给他生的这个邱家的长子还算是天资聪明,从小就在涪陵上学。邱寿安不会识字断句,可是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经过比较以后认为宜昌的墨池书院不仅在教学上比涪陵更胜一筹,而且如果不放在他的母亲的身边,自然少了些溺;他宜昌的这个老婆自然也知道这个大儿子才是她可以依靠的靠山,自然怠慢不得,所以就把大儿子带到宜昌、领进这座中学继续学习。

不过他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知道自康乾盛世以后,国力日渐衰退,不仅是八国联军可以在天朝任意进进出出、烧杀抢掠,连这座现在叫东湖县的小城也有了那些洋人横冲直撞、耀武扬威;他也知道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朝廷采纳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张,于八月初二下诏,将各省所有书院全部进行改制:省城的改设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正是在这样的变革时代,诏书下达后各地纷纷开始行动,宜昌的那所私办的六一书院改为东湖县小学堂,墨池书院最初改为宜昌初级师范学堂,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又改为宜昌府中学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然,他不知道那个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省钦七典乡闱,四督学政,为同考官者三,为副总裁者一荣遇罕比”的吴省钦很喜欢郭璞,不仅论证了尔雅台是郭璞笺注《尔雅》之地,还通过庚仲雍的《荆州记》所载,考证出郭璞曾担任临沮县(远安)县令;爱屋及乌,在巡视墨池书院的时候,还赋诗一首:“精舍依尘市,莘莘学子居。竟传元右客,勤课右军书。叶润蔬添圃,花繁菊照庐。若为候暖,涨墨染池鱼。”还在诗的备注中特别提到:“嘉定尔雅召下,二月间有墨鱼,传是郭璞墨点所化。应在此,不在彼,予尝辨正。”

走到墨池书院正厅门前的时候,邱寿安停住了自己的脚步,等着那个一路上一直跟在他的身后、两父子却没有说过一句话、一前一后很有规矩的走到这里的大儿子走到他并肩的位置,阳光越来越明亮,照亮了正厅上方那长约120厘米,高约40厘米,铭刻着“芹香馆”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石碑的牌匾,他知道这就是劝学所办公的地方,阳光也穿过高高的屋檐照亮了正厅里面,看得见那个首倡大兴土木、设立学田的知府程家颋亲自书题楷书“宏修义肆”的匾额依然悬挂于中堂之上。

邱寿安对那些有远见、有胆识的先哲充满敬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5787/

新街与墨池(21)的评论 (共 10 条)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东湖聚李胤德
  • 雪中傲梅
  • 倪(蔡美军)
  • 晓梦芳菲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 鲁振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