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魂碎语

2017-08-03 10:13 作者:闫睿杰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闫睿杰

(一)

这世上,有那么一种虚空。它不像是笼罩,又不像是凝固,你没法儿掐、没法儿撞,但它却似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你逃不开、躲不掉。这种虚空在早晨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就会堵塞你细密的毛孔。它使你觉得不适,如同被烈日暴晒着干瘪了的、皱巴巴的青豆,浸泡在脏水里,还混着泥沙。

日子久了,这种虚空,就渐渐沦为沮丧。深深的沮丧。是那种什么也看不进去,什么也听不进去的执拗,是那种尖锐的对生活的恐惧。没有谁能长期将这种日子过下去,就算这种日子被岁月赶跑了,你都不敢去回忆,因为回忆不出来,只得用最极端的词语来形容,就好像被寒冻下的疮,冬天分明已经过去,可身上的冻疮却分外显眼,碰一下就疼。

在经历着这种沮丧的人,最见不得别人的热情。看见了,就不由会觉得阴暗和可笑,或许还带着几分不理解。当这样强大的阴暗植入于心时,你也许会渴望眼泪,也许会渴望放逐,但无论如何都不愿让自己疼痛

你甘愿在这灰暗中沉溺,不想去做任何的改变,你把这种虚空的沮丧当宝贝,认为这样会更安全一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这样的虚空与沮丧,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它封闭你,它使你不说话、不抬腿、不想与外界的一切进行交流。那种完全灰暗的日子,竟是可以写下来的吗?

不!它什么也不是!我欲把自己的忧伤抱紧,不去以此干扰任何人,让自己完整,让别人也能完整,不要求别人的安慰,不向别人索取,在这样的虚空与沮丧里,只有你自己,因为你只是你自己。

沦落到暗无天日的深渊当中去,苦难就化为利剑,可以将你所有的力气,所有的活气通通杀掉,又快又狠,而你却动弹不得,任由痛苦斩断你心中与幸福相接的天线。这时,你便会为自己的痛营造出一种假象。幻想成为迷人的麻醉剂,它会让你在无人的时刻,做一些无人理解的事情。在黑,你会有许多怪异的神情,那种神情中肯定有烦,甚至有恨,黯淡的眸子中总要透露出内心的冷漠,很厉害的冷漠,你玩世不恭,不屑于看这世界一眼,只会愤愤道:既然你已无情地丢弃了我,现在,我也要无情地把你丢弃!

其实,世界根本不管我们的忧伤与苦痛,这是这个世界残酷、凄凉的一面。但是像这样腐蚀人心的虚空,这样穿透肌骨的沮丧,怎么能来过了还要再来?!

现在,我能把它写走吗?

(二)

周国平说,灵魂只能独行。

看到这句话,心口必定一阵堵。这话说得可真是狠,人只会久久无言。

现在才懂,事实上,没有谁能真正陪你走到生命的最后,亦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安慰你。有许多高人会告诉你战胜苦难的方法,甚至经验,但是要走过人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坎,还得依靠你自己。因为别人都要有他们自己的生活,都会走他们各自的路,没有时间来关注我们的伤痛。他人也许能看到我们心灵那或深或浅的伤疤,但是他们做不了医好我们新伤的良药,你只有靠自我修复,自己躲在漆黑的角落中,舔舐着那一片鲜红,苦苦等待伤口愈合。你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

而一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说停即停,说走即走。你可以独自发呆,可以独自流泪,可以什么也不做,让这个荒芜的星球自己去转,因为这世界于我已经“没事”了。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再考虑继续向前。

灵魂只能独行。

在路上,你害怕,你逃避,你埋怨,你煎熬……

你总会是孤独的。

我的孤独,是一种隐痛。它一直潜伏在我身心的某一处,它见不得光,它禁不起撕扯,禁不起摔打,更禁不起刺和扎,否则,它就会突然尖锐起来,将我折腾得无以复加。

孤独,竟是可耻的吗?

孤独,是与这世界为敌吗?

云儿、星子、沙尘、寒风,这世上的一切,你们可不要嘲笑我的孤独啊?

无疑,当生活无所忌惮地暴露了它荒诞、残忍的本质时,我真想狠狠砸碎它!但是这世上,谁的经历不是平凡又平凡的?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实则是心的鸿沟,有的人太早看透,有的人觉悟太晚,那些早慧的人只不过比平常人提前走了那么一步。当灯红酒绿的世俗“粉墨登场”时,他就已经把那扇向往繁华热闹的门关上了,开启的是通往哲学国度的朝圣的心门。于是,他们和别人的不同就慢慢显现出来,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心就像是被阳光暴晒在沙滩上的鱼,在迅速丧失着水分,衰老得格外快。但是他们又努力遮掩着自己,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怪”,然后带上“面具”,在这人间穿梭。

现在,我能将这“面具”,摘了去吗?

(三)

不知是何原因,当人饱受折磨,心力交瘁时,人就格外相信命运;当人怀有激情,风得意时,人就格外相信自己。

书上说,苦难就是双刃剑,可以把一个人从精神上杀死,也可以将他锻造的更加坚强,所以,选择很重要。

但,苦与乐的标准似乎很难界定。“坚强”也会力不从心。人有的时候只能在苦难的冲击下,做一个兵荒马乱中的逃兵。

这阒寂的、荒谬的、沧桑的世界,于我只能凭借着回忆度日。一切都是变化着的,我欲在变化之中寻求一种唯一,而在人的记忆之中发生的事,就是唯一,永不改变。

然,记忆也是,吝啬的,只给经历过的人拥有。

一个人,在不同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从不一样的方向出发,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受过各种的伤,形成了多面的性格,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积累着各种经验和智慧,于是,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因人而异了。

一直期望自己能生活在充满艺术和美好幻想的意境中,但那幼稚的、纯净的、天真的幻想,在狼狈不堪的现实中,根本存活不下去,你最终会在所谓的生活中,对它们学会放手。你抓不住它们,你也无从知晓它们会到哪里去,你更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置身于这迷般的幻想之中。

越发觉得,追忆与幻想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贵。

儿时求知的渴望,少年时惆怅的心情,在我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中潜伏着,我是一点也不陌生的。

之所以向往美好的意境,是要求自己的心洁净如水,像一支斜插在通体透明的玻璃杯中的素百合,从而让身边的人也能用真诚、善良来过活每一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生命也不是一场掠夺。光阴虽然白驹过隙,可是我们仍然能从四处散落的片段中找到一段重叠的时光。

小时候说,长大真好,长大后说,小时候真好。

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矛盾体,总在善与恶、情与理之间游走着,在追求中怀念,又在怀念中追求。

情感、理智、念旧、追寻,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所以人的心灵不由得会在坚定时柔软,在脆弱中坚强。

在莺飞草长的人间四月,人总是闲愁不断,那种朦胧的感觉,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也道不明。

现在,我能把它从生命之中抽走吗?

(四)

越来越觉得,子女无辜这句话内涵丰富,且道理深刻。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得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你也追不上。

如此,我们的出生并不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我们的父母、家庭,同样由不得我们选择,对于他们的爱与不爱,我们只有逆来顺受的份。

于是,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曾想过这样的问题:我未生前,谁是我?我出生后,我是谁?母亲的怀孕只是偶然,她没有选择胎儿,同样,胎儿也没有选择母亲,孩子绝非是为了母亲而来到这个世界,而是借助母亲的身体而来。

所谓“子女无辜”,是他们的生命无辜。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被家长塑造了的思想行为无辜。每一个孩子的初生都是纯净无瑕的,正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

在婴儿时期,孩子们的认知事物的能力受限,自然而然的会在双亲那里寻求安全感,于是父母的行为就会对婴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少儿时期,孩子们无一不渴望着做一个拥有着健全人格的人,但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父母是怎样的,孩子就是怎样的,就如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样。

无疑,父母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就足以伤害孩子于无形,他们不曾想到,对人好的方式有许多种,家长要以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对他们好,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强加于孩子身上的行为,只能被认为是自以为是,专制而独断,对于孩子而言就无疑成了负担,被这种缺乏理性的关心压得透不过气来。

“子女无辜”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诡辩论。

一个思想活跃的人明白自己终究是会独立的,孩子们最终会被现实的生活逼迫着,不得不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他们性格和人格当中的诸多不完善,从而让灵魂完全的从父系和母系当中分割出来。这样,心才能变得坚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并非你的思想。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的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梦中亦无法探访。”

看到孩子受苦,做父母的都会觉得很心疼,恨不得能代替孩子受苦。有的人会说,孩子受了伤,父母会因为孩子的伤而伤得更惨重。可是,身体的痛和心中 的痛完全不是一回事,受苦的人不是他们自己,当然无法真正感受到孩子的痛楚。

如此,我们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依傍的,我们还得要靠自己活下去啊。

(五)

其实,在充满阴霾与灰暗的生活中,在充满着矛盾与挣扎的人格里,人太需要用力地过活,因为坚持是痛苦,放弃是空无,我们不能让体内流动的能量凝聚、停滞,不能让潜力内藏,而是要让它分解、释放,来挑战外界的坚固和冷寂。我们总有一天要学会用尖刻的痛苦来抵抗我们灵魂深处的本能的软弱。

暗藏空调的内心必须小心对待,它极其需要稳定的爱与长久的安全感,避免情感的剧烈冲撞所带来的牺牲,避免心的碎裂和毁灭,要经历有效的调整,再加上培养顽强的自我认知意识,来使自己恢复、愈合。

人无法要求被真正理解。内在的密度和硬度往往只有自己能掌握,在人际交往中,最伤人的是自我的特质,是本性中的刀子,而令人怀念的,还是人的特质。

了解,不能只是表面的、较为肤浅的了解,本质中的细腻和深切只有与之对等的人才能承当,经过了提纯,并且能将其转化为热能,而后再融会贯通。

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只有被生活锤炼过,才会有人格。

有些人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心却是暗藏不羁,他们的性格当中会有异常顽劣的部分,需要等待被解刨和重建。

另一种人往往只记得别人的好,不管过程有多么蜿蜒、曲折,在他们心中都只留下较为笔直的一部分。这样灵魂的质地,是柔软、纯净、珍贵而有分量的。

心性相通的人会日久生情,那是因为他们有了思想的共鸣,两人的特质被强烈的激发。就算这样,我们有时还是得败给人性的复杂和深不可言。

真正让人有所震动的,是做人的态度、是人类灵魂深处的痛苦和延绵起伏、是人深深的执念。

淡如水,相见欢。告别之后,还有余味。

————励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5584/

灵魂碎语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