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人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2017-07-31 09:46 作者:杨玄清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不能拥有一个独立的概念。所有看似平常的个体行为往往蕴含着一个群体的现象,而这之中的关系与奥秘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课程的选择也证明了对于社会心理学我有着浓厚的兴趣。

社会心理学通过生理学来反映,最根本的主体是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了人之后社会的雏形才慢慢产生,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才引发出思考,也正是因为系统的思考才产生了心理学,随之有了社会心理学这个分支。我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解主要通过三点:

第一,对于人这一生物体而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差异很小,区别在仁义。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中说,分子生物学显示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度高达99%,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不过百分之一”,很具体,很险,也很庆幸。历史学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在于会不会使用工具,而哲学则认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具有意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动物不能。无论怎样,在除了人类的生物圈中,社会是不存在的,换而言之,只有人类这一生物体因为群居所产生的才能被称之为社会。

第二,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而人类是不能脱离社会性的。当人类为了共同的利益、价值观和目标大量的聚集到一起之后,社会随之产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不是一个独自存在的个体,它具有依附性。社会分为很多种,比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社会,不同的社会形态将会引发人类不同的行为,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就间接证明了人创造了社会,同时社会也在改变着人。只有在知道这种的前提下,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才不再是一种本能的驱使,而是一个思想的外在表现,一个思想的表现体。所以我认为是人类为社会的存在赋予了意义,因为人们的想法,想让所处的环境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从而达到大多数人或统治者的目的。

第三,想要分析一个事件则必须结合所处的社会,行为也是,正因为有了社会所以行为才有了可分析的地方,才有了被重视的原因。有人说行为只是在惯性下产生的,可殊不知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央处理器”——大脑在操作着,大脑迅速对事件作出反映,再根据个人的不同作出有差异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对人行为的定律有很多,如登门槛效应、蝴蝶效应、霍桑效应、南风效应等等,这些定律都从人类生活的实际出发,以系统的知识去解释人类行为之下隐藏的秘密。

但就前文所说社会心理学对人的意义而言,我恰恰是这个定理的违背者,我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提高他人的能力,仅仅是为了我难以启齿的秘密——窥探人心,人是一个善变的动物、也是一个伪装太多的伪装者,我想要探寻的是人们行为之下不可告人的秘密。大家通常都会在嘴边念叨一句话,“你的行为表明了你……”这充分证明了我的观点,对于事物的看法不仅仅是通过人们的嘴巴,还有人们的身体,以及行为。当你讨厌一个人时,你的身体并不会自然的向他倾斜,而当这个人是你的挚友你的人时,身体之间的距离便会近了起来。不经意的细小行为可能预示着很多东西,这很吸引我,同时因为窥探人心太过于刺激,所以我需要大量的知识来武装我的知识库,当知识都慢慢的变成子弹时,大家内心的屏障将会被我一一攻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我窥探人心并不是为了做一个“偷盗者”或者说是一个“勒索者”,去凌驾于别人秘密和痛苦之上,偷取别人的内心再去勒索他们,让他们把这些事情从自己的嘴巴里讲出来。我想知道两类人心中在想什么,一是抑郁症患者,而是自闭症患者。我了解过很多人的人生,有的来源于书本,有的来源于网络,有的来源于身边的朋友,但只有这两类人最是吸引我,我并不是一个圣人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这两类人以后的安宁,我做不到,我只能像普通人一样,看到这类事件报以怜悯之心,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感同身受,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我体会不到分毫,他们的无助感,他们的孤独,他们面对自己对生活渐渐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行为分析,去弄清楚,这折磨人的病灶在于哪里,让抑郁症患者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渐渐痊愈,而不会在这黑暗的沼泽里无助的下陷,直到被黑暗吞噬了自己。针对自闭症患者,他们心里有自己的世界,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像他一样,在阳光下打把伞告诉他“你好,我也是一朵蘑菇”,去和他们共处于一个世界。

世界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这两者并不矛盾,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可分析世界却是理性的,感性来源于自身所携带的自然属性,理性则是来自于在这个世界生存或生活时积累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所以这就间接证明了社会心理学所存在的价值。

有很多东西实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不敢又或者说不想触及的,比如——人性,我无法对这个词语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总是觉得我对于刻画人性这个东西不能入骨三分,所以也迟迟未出现结果。之后课堂上为了讨论这件事情,观看了由斯坦福大学真实实验所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由这部电影我也联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我所处的环境改变了我的行为方式,还是我的道德准则改变了我赖以生存的环境。毋庸置疑在这部电影中是环境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但是电影是一个艺术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对于这个问题辩证的看待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那堂课是我记忆最深的一堂,我听了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看法与间接,有的想法并不能苟同,就比如说他们说的“在电影中,人性毫无作用”,但只是保留我的意见,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非常正常的。

在本学期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中,一共观看过两部影片,一部是前文提到的电影《死亡实验》,另一部则是我们社会心理学的入门级影片《头脑特工队》,这是一部皮克斯动画,动画片往往会架空出一个世界,在各种与有意思的设定之下,让观众去经历一个另一个世界才会有的故事。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我感同身受拥有共鸣,是因为我也曾把地板幻想为火山岩浆;也曾有一个拥有着鲨鱼脑袋、老虎身体、章鱼尾巴的就像冰棒那样的小伙伴,可它呢?却早已把我送上月球而自己悄然无影踪。我也曾大喜大怒,情绪不由自主的崩溃,一切都是没有原因的,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拥有那个情绪。也试图以快乐充满我的人生,殊不知正是各种各样的感情形成了我,让我变得成为我自己,成为完整的人,让生命变得鲜活起来。有些时候,一味地以快乐对抗悲伤,其实只是在简单的否定悲伤的情绪,反而会更加痛苦。

就我的收获而言,应该称之为满载而归,我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书中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定论去解决英语课SHOW TIME的问题——“什么是爱”;用费通的“中国人是以‘己’为中心,就像把一粒石子投入水里后水面出现的波纹一样,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的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去分析为什么中国人现在是“利己主义着”,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使我非常的满足

大家称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我心里社会心理学虽然不足以与哲学划上等号,但最起码它使我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秘密,提高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门课程在我交论文的时候就将划上圆满的句号,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但追求社会心理学的脚步却不会因此停下来,因为,我的问题还有很多,还有更多人类心理行为的未知秘密等着我去探索,社会心理学不停下来,我将永远追随它的脚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4980/

论人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评论 (共 14 条)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倪(蔡美军)
  • 晓梦芳菲
  • 绝响
  • 紫色的云
  • 浪子狐
  • 雪中傲梅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襄阳游子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