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院

2017-07-13 11:07 作者:福来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次回乡下老家都要路过一座小桥。很普通的混凝土桥,桥下的小河几近干涸,只在秋季节会有少量的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桥头的一个小院子。说是院子,其实连院墙也没有,房屋两间,坐北朝南,茅草顶,土坯墙。房前一株大树,白杨树,高大挺拔,树下的院子平整干净。前边临近路边的地方搭了一个棚子,上边爬满了葫芦藤,密密麻麻的遮住了太阳,棚子里简陋的木架子上放着一些瓶装饮料、香烟、零食以及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这些都是准备着卖给那些有不时之需的路人的。院子的后边是一片菜地,夏天的时候,常会见到一些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

院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妻,都已经年近八十了,只是看起来不像。人有些清瘦,但气色很好。起初是因为很喜欢这里的环境,每次路过,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停下来,和他们闲聊几句,买瓶水喝,其实我并不渴。老奶奶对人很和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她的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老先生也总是面带慈祥,短短的头发,短短的髭须,都已经花白了。眼睛大而有神,一点都不浑浊,眼神里似乎还透着几分天真。嘴唇微厚且轮廓清晰,耳垂明显比一般人大,人说这样的人有福,也许是真的吧!看得出来,两位老人感情很好,举手投足很有默契,感觉他们对自己生活也很满意。

经常路过,渐渐地,我和两位老人成了“朋友”。后来,我了解到老先生原本是个十足的苦命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病先后离开了人世。此后,他一直随叔叔生活。到了十几岁,灾难又一次降临,叔叔在一次战乱中被夺去了生命。他是跟随逃难的人群辗转来到了这里的,这期间,吃过多少什么样的苦都已经无法言说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活下来。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最大的贵人,一家算是大户的人家收留了他,总算是有口饭吃了。他也很懂得感恩,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的恩人。长大了,这户人家又帮他张罗着成了家,于是,他就算是在这里扎下了根。现在,他们的儿女都早已经成家了,孙子和外孙也已经长大了。他们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就住到了自家的这一小块菜地旁边。两个人的生活很简单,除了侍弄菜地,就是打扫卫生和一日三餐。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个小戏匣子。隔一段时间,儿子会送一些米面等吃的东西,女儿也会过来拆洗一下被褥。菜地里的菜吃不完,两个人也会骑着一个小三轮到附近的集市上换点儿零花钱。

老先生有个最大的好,就是吃面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中午必吃面条。他从来不去买现成的挂面,都是自己动手。和面、擀面、煮面,他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尤其是擀面,更是与众不同,用左手摁住擀面杖一头,右手呈扇形向前推动,擀面杖卷着面皮来来回回飞快地滚动,很快一张又大又圆的面皮就擀好了。面皮擀得厚薄均匀,切面也是一绝。下刀飞快,想要宽的还是细的,绝对保证宽窄一致。提起一把面条,如丝般颤动,弹性十足。我说:“你这手擀面算得上是门儿手艺了。”老奶奶接过话头说:“还不都是馋的?嫌人家做的不好吃。”老先生憨憨地笑了。喜欢的是面条,至于配什么菜就没那么多讲究了。自家菜地有啥就吃啥,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都行。天最常吃的是白菜。老先生能吃辣,白菜切成细丝,盖到煮好的面条上,半勺热油,加切碎的红辣椒炸一下,红红的辣椒油迅速地泼到白菜丝上,呲的一声,一股香辣的味道瞬间弥漫了整个小屋,想想都咽口水。

毫无疑问,老先生是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也经历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多次动荡,奇怪的是,这些似乎都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坦然面对着自己的生活和眼前的这个世界。他每天要做的只是种菜、扫地、吃面条,除此之外,就是在院子里听听戏匣子,用他那清澈而又略带几分天真的大眼,看看路上东来西往的人和车,自适其适,自得其得,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天然恬淡。

后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小院不在了!房子不在了,大树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帆布帐篷。路边的工程机械告诉我,这里要修路了。不知道两位老人搬到了哪里,希望他们也能像这条路一样越来越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9079/

小院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