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土城古镇赋

2017-07-08 18:56 作者:曲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土城古镇赋

曲 华

岁月土城,灵秀古邑;蜀黔之锁钥,水陆之关津。斯镇也,城立千年,韵溢长街彰风情;人传百代,情漫古巷透魅力。赫赫煌煌,先秦鰼国之故里;熠熠辉辉,当代红色之圣地。

走进古镇,阅千年历史华章;拜谒圣地,读四渡赤水绝唱。唐虞邈邈,鰼人蛮荒生息;秋遥遥,鰼族化外鼎立。威服遐邦,鰼邑归秦;和定郎,边隅并汉。泸夷献土,唐宋设州;播目纳地,元明置所。追忆前朝,川盐入黔,滇铜进京;回溯往代,皇木岀山,法酒驰名。仰望星空,几多俊彦;俯察大地,几许风流。唐蒙过境兮,饮佳酿传枸酱之甘美;冀王宿营兮,书妙联播天国之豪气;世明平南兮,驱暴虐巩宋朝之江山;见龙征辽兮,逐强悍固明代之社稷。俊少袁咨桐,英名垂青史;节臣赵维藩,浩气注碑碣。一代名将罗乾象,功勋卓著爵封侯。壮哉!土城战役;伟哉!浑溪横渡。兵家纵横千古事,毛公留下得意笔。

古镇沧桑,浸透明清烟;赤河流淌,滋养勤慧生民。流连市井,追怀商贾云集之往荣;徘徊码头,感念舟楫穿梭之昔盛。青石老街,蜿蜒起伏,走过多少春;灰瓦旧屋,错落有致,历经多少风霜雨。会所庄肃,诉说赤航盛衰;盐号幽静,揭示仁岸兴废。范府闲雅,不失名门气韵;张第逸致,颇具豪绅流风。道院森森飘仙乐;庙宇严严萦佛号。陶也!孱孱小桥流水;醉也!恬恬古榕人家。

天象垂丽,地形焕彩;古镇风水,玄妙天成。镇依山建,隐秀而开泰;河绕镇流,藏风而聚水。雄峰耸峙,形如巨龙腾空;峻岭横亘,姿若大鹏展翅。轿山巍峨,依稀皇宫宝殿;莲山俊秀,仿佛观音道场。郁郁水狮隐太极;茏茏龟山伏祥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吁嘻!千年岁月飞逝;万里风鹏正举。今日古镇新貌,远非往昔可比。亭台楼阁华美;水榭长廊别致。白昼热闹喧嚣;夜幕灯火辉映。展馆全年开放;花海四季吐芳。媒体争相报道;游客纷至沓来。

嗟乎!好山、好水、好风光;古风、古韵、古文化。拙笔难尽胸中臆,邑翁把觞再抒怀。

诗曰:

奔流万世河水红,滨岸古镇千秋送。

石斧网坠昭文明,秦币汉砖蕴华风。

唐宋开边州县设,明清通商码头荣。

最耀四渡发轫史,鼎定乾坤中国

丁酉年季春

附:

土城古镇有关历史及人物

简 介

习水土城古镇位于地坦人稠,物阜民丰的赤水河畔。是一座独具风情、独具风味、独具风姿、独具风采和独具风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早在约5000年前的魚互时代,今习水土城古镇及周边地区就有以鳛魚为崇拜图腾的鳛人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鳛文明。

早在公元前约770—475年的春秋时期,以鳛魚为崇拜图腾的鳛族部落,在今习水土城古镇为核心的赤水河及习水河流域建立起了雄长一方的部落鳛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秦惠王遣张仪、司马措等率师从石牛道伐蜀,蜀国灭亡。同年,秦移师攻巴,巴国灭亡。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公元前285年,秦置蜀郡。 公元前210年, 秦朝征服了夜郎、且兰、南越、滇国等诸多夷邦方国。时,处于滇王庄蹻控制之下的半独立鰼国疆域归并到秦国巴郡符县(治所在今四川合江县)领辖。从此,时为鳛邑的今习水土城古镇境域步入华夏文明。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汉武帝命番阳县令唐蒙岀使南粤,南粤人用产于今习水土城古镇一带的枸酱酒招待唐蒙。汉使唐蒙从南越番禹(今广州)回长安(今西安)时,带回枸酱酒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赞曰:“美之”。从此,枸酱酒名杨天下。同时, 汉武帝拜唐蒙为郎中将,带领军士千人,并征调民夫万余人运送粮草衣物及礼品等,从巴符关(今合江县南关)入,途经今习水土城古镇,出使趁秦末大乱之机恢复独立的夜郎国,并协商置吏。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随夜郎国独立于汉之外的先秦古鳛国境域并入西汉益州刺史部犍为郡符县领辖。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朝廷为笼络和控制生活在今赤水河流域一带泸夷,设置隶属于剑南道泸州都督府的羁糜浙州,浙州领淅源、越宾、洛川 、鳞山四县。经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声波考证,浙州治所在今习水土城镇,其中浙源县附郭。

北宋大观三年(1109), 泸夷酋首王募弱献土归宋, 宋王朝下诏以泸州东南夷地建滋州,领承流、仁怀二县,隶属梓州路。滋州与承流州县治所同城设在今习水土城镇,仁怀县县治所设在今赤水市复兴镇。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废滋州,在原滋州治所今习水土城镇设立军事重镇“武都城”。并承流县和仁怀县设立仁怀堡。仁怀堡治所设在今赤水市复兴镇。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总制袁世明奉诏领兵入蜀征讨时属播州沿边安抚司控制的唐朝坝(今习水同民镇一带)、古滋(今习水土城镇一带)及仁怀(今赤水复兴镇一带)等地乌蛮岀扰。讨平后,袁世明奉命镇守武都城一带,维护南宋王朝在泸南沿边地区的统治秩序。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任播州御前雄威军中军统领的袁忠,随播州沿边安抚司纳土降元。遵从元朝地方军事机构制度,在今习水土城古镇设立隶属于播州军民安抚司的军事机构“滋城军民千户所”。

元末明初,古滋城居民在改造旧城时,发现大量用泥土构筑的城墙体,今习水“土城”由此而得名。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宝和殿同时毁于火灾。朝廷旨令四川新津知县、文林郎黄徳昌前来土城铜鼓溪一带督采伐运送修缮皇宫楠木。

明万历年间,时任永宁宣抚司唐朝镇长官袁切(同时又任播州宣慰司儒溪里长官),为抵御和防范永宁宣抚司奢氏及播州宣慰司杨氏两家强悍势力长期以来对袁氏的武力威慑。为从长计议,先后在以土城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面陡峭山峰上修筑了金子囤、九龙囤、七宝囤和天赐囤四大军事防御设施。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末,平播战争结束后,时任唐朝镇长官(同时又任播州宣慰司儒溪里长官)袁初,目睹古城水陆来往商旅,肩挑背驮、跋涉于羊肠小道,历尽艰辛,获利甚微,而土城地方官吏只图私利,除照例课税1/1 0之外,另加3%为已有,从中剥削商旅。袁初亲率子侄袁起龙、袁见龙,举家到成都投见川湖云贵总督王象乾,首请厘定钱粮,以靖地方。次请栽抑土税,以通商贾。奉上级指示,袁初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土城镌立通商碑,将减征土税的有关规定条款公布于公。此后,土城一带舟楫繁忙,驿道畅通,商旅云集,成为赤水河畔一大商业贸易集镇。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战争结束后,实行改土归流。在今仁、赤、习三地境域设置仁怀县。同时,在遵义军民府白田坝增设军事机构“威远卫”。遵循明代兵制,威远卫下设前、后、左、右、中五所,每所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四员。所各军一千人,共五千人。威远卫左所设今赤水河西岸土城镇高坪村堡子头,右所设今赤水河东岸土城镇。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后金犯明,辽东战激,时任辽阳总兵刘綎指令武举、威远卫加衔守备袁见龙随带本部汉夷杀手1000余人,自备衣草战马,岀关应援。随即袁见龙率部岀征辽东战场,并升授都司。袁见龙不幸于浑河战事中阵亡。后清代乾隆皇帝谥“烈愍”以示旌表。

明天启元年(1621),时任大梁王奢崇明主将的土城人罗乾象,在奢崇明围困成都102天的关键时候投顺了大明王朝。罗乾象的投顺,使成都在即将崩溃的关键时候解围。后罗乾象成为大明王朝平奢猛将之一,并出奇兵斩杀奢崇明、安邦彦于五峰山桃红坝。投顺大明王朝的罗乾象屡立战功,先后授封游击、参将、副总兵、卫远侯、骠骑将军等。战事结束后,罗乾象控制马湖、鸭池等处地方,统仁怀、合江、泸州驿汉土官兵,兼理军民粮响事。崇祯皇帝亲题“平蔺元功”之匾额悬挂于奢王府石坊,以示对罗乾象的旌表。

明崇祯年间,时任北京宛平知县,明朝政权灭亡后,回籍投身于南明永历政权,先后任南明王朝忠赤镇总兵(镇守今土城一带)、都督金事、 太子太保、 监纪通判的赵维藩,于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六年,即1652年), 奉命进扎合江摇场坝抗击清兵,拒降战死。之前,南明永历帝钦赐赵维藩尚方宝剑一口方便行事。

清乾隆元年(1736),为解决贵州食盐问题,划定仁岸为川盐入黔的四大边岸之一。今习水土城古镇成为川盐入黔仁岸的重要中转码头。

清乾隆十年(1745),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提岀修整赤水河解决滇铜黔铅运费浩繁问题获准,经过一年修整,使赤水河成为川、滇、黔运输大通道,更加促进了今习水土城古镇的经济社会大繁荣。

清同治元年(1862)七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土城作短暂休整岀川。据遵义市政协编辑岀版的《遵义掌故》讲述:已故土城小学教师肖世泉家收藏有石达开在土城鲁班庙休整时题写一对联。联曰:“旧主本仁慈,只恨贪官污吏,败坏二百余年天下;新军(君)多义勇,手提铜戈铁戟,扫遍一十七省山河。”

今习水县土城镇人袁咨桐(1913—1930),生长在土城水狮坝一个望族家庭,民国1 7年,少年袁咨桐跟随黄齐生先生到南京,并在哓庄师范附小高年级读书。民国1 8年冬,少年袁咨桐加入共青团,不久便任支部书记。民国1 9年4月5日,晓庄师范师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的决定,参加声援和记洋行工人的斗争。4月7日,南京政府逮捕了晓庄师范师生袁咨桐等8人,后经黄齐生出面援救,袁咨桐获释放。8月,袁咨桐再次被捕,时任南京宪兵司令的谷正伦要他自首,声明脱离共产党,袁咨桐断然拒绝,受尽了种种酷刑,双腿被撬断,双臂被吊脱臼,打得皮开肉绽,仍宁死不屈。谷正伦将他的年龄改为18岁,处以极刑。9月1 7日,袁咨桐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6岁。就义时高呼:“共产党万岁!”新中国成立后,袁咨桐的事迹资料收藏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史料陈列室。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二十七日,红军中央军委纵队到达土城,二十八日,红三、五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一军团二师在土城青杠坡打了一埸主动进攻战。土城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是共产党军事史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一百多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血战青杠坡,血染赤水河。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篇。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二十八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土城会议,决定撤出土城青杠坡战斗,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二十九日凌晨,红军通过浮桥在土城浑溪口、蔡家沱及赤水元厚一渡赤水河,向川南进发,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今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土城,以其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拜谒凭吊。

作者简介

曲华,习水县发展与改革局干部、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其创作的《习水赋》荣获第三届中华魂(赋圣杯)全国辞赋大赛银爵奖。撰写的《岁月悠悠说鰼国》、《烟云茫茫话鰼部》、《习史钩沉》等文深受读者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6905/

土城古镇赋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