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第四章》

2017-07-05 17:50 作者:一叶知秋927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我的三舅爷孟福的帮助下,馒头坊总算开起来了,父亲负责所有的技艺和出大力气活。那怕有个小毛驴,磨面也可以算轻松活,就因为没牲口奶奶只能带着15岁的母亲,11岁的姑姑及9岁的三叔没白天没黑的推碾子磨面。在农村待过的人都知道,100斤麦子只能出80多斤白面,还要出近十几斤的麸皮和几斤黑面。而这20余斤麸皮黑面便成了全家的口粮。虽然开馒头房一家人却都舍不得吃白面馒头,仅管几个孩子馋得留口水,可谁也不敢那怕偷吃一口,只能是卖剩下怕坏了父亲才肯掰个馒头全家吃。

每天下午父亲会推个独轮车,装上几屉热腾腾的馒头走乡串户的叫卖,母亲和姑姑或三叔则在前面拉纤绳助力。父亲说出去卖馒头走几十里路很平常,只要卖净了一家人就高兴的很,就拍下,因为农村土路黄泥粘车轴几乎寸步难行。这点我深有体会,下乡时从下公路到知青点也就一二里路,但没走不远就推不动车了,都恨不得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进村。父亲晚年患脑梗后我们兄妹轮流伺候,每隔三四天就会陪老一整天整夜,父亲总是兴致勃勃的反复叨唠往事,我才得已熟悉父亲的人生脉络,成就了这篇父亲的传记。

每每父亲谈到走四乡卖馒头时,我的眼前就会幻化出冰天地或暴雨滂沱,父亲艰难的推着装满馒头的独轮车蹒跚而行,15岁的母亲和11岁的姑姑在前拼命拉纤的影象,心会不免阵阵晞噓。

一年后家里的生活明显好转,每个人的脸色也滋润了些,村里人也都羡慕父亲家的生活。1945年父亲还被解放区评选为生产自救模范标兵,出席了周边五十多个村庄的庆功会,披红带花还奖了一头黄牛犊。

1946年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被灾年贱卖的几亩地和场院也被赎了回来。共产党的驻村工作队鼓励农民抓生产搞付业支援解放战争,村里很快成立了互助合作社,父亲还和几个人建了一个棉花加工作坊,为前线军衣厂加工棉絮。父亲还参加了青抗先,基干民兵,贫农联合会等各类群众组织,也曾几次带着村里的小青年打土豪挖浮财。但上边有指示对地主不能打骂和人身攻击,没收财物后也要保证人家里的基本生活。父亲说共产党当时的政策非常得民心,不管穷人富人当时都从心里拥护共产党,许多地主富农都主动上交财产。

1947年解放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大后方送子参军上前线是头等政治任务,几乎家家都有孩子参军。而父亲家18岁的二叔在天津学徒,三叔才12岁,于是村里便想让25岁的父亲参加解放军,没黑没白的做父亲思想工作。父亲觉得不管是地里活还是馒头房,没有自己这个强劳力根本不行,坚辞不去。为此和村里几个干部闹得很僵,一次竟被吊在大队部两天一夜,巧的是母亲当年临盆生大姐,此事才不了了之。但带担架队上前线则再无推脱可能,因此父亲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打衡水,打太原两次战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晚年曾多次谈到两次参加担架队在炸弹纷飞的战场上抢运伤员的情景,好几次伤员都是在快要到战时医救所时没了呼吸,有一次18岁的死者还是我奶奶苏谷村里的人。担架队员每次上前线都仅带几斤炒面,还要给伤员吃,有时战场激烈时忙于抢伤员根本没有吃的时间,好几个的担架队员竟是和伤员同时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

父亲说两次战役 打扫战场时,烈士的尸体都摆放了好大好大一片,个个是十七八的小伙,有得还稚气憨态十足,看得人人忍不住落泪。有一次看到一位还穿着嫁衣的新娘,紧紧抱着牺牲的丈夫哭得死去活来,谁劝都不管用。文学作品中常常谈到解放战争中老者会捐出存放多年的寿材,新媳妇会捧上自己的婚被褥收敛解放军官兵,我坚信那一定是真实的。

我几次对父亲开玩笑,说倘若当年您真去当兵,也许都是将军了。父亲每每沉默不语,也许只有真正上过战场,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父亲或许早在上小学时就从那些老师的嘴里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军阀混战的血腥程度,明白当兵几与死亡同义。

2017年7月7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5896/

父亲《第四章》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